昨天,一则新闻突然登上热搜榜——台湾省著名艺人在日本因感染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这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流感的威力。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但不少人以为带了“感冒”两个字而掉以轻心。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不是一码事,得了流感是有可能合并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流感为何会引发肺炎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这和流感病毒的特性有关。
流感病毒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有很强的侵袭力,首先会引起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毒可以沿着呼吸道向下蔓延,如果侵犯到下级小气管和肺泡,就会引起肺炎。严重者可以引起弥漫的肺泡损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我们的呼吸道本身就有不少微生物定植,例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鼻病毒等。这些病原平时就呆在我们的呼吸道里,本来“相安无事”。但流感病毒对呼吸道黏膜的破坏,导致我们的黏膜屏障受损,就像两军交战时突然城门大开,给了这些“蠢蠢欲动”的病原“可乘之机”。最终引起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的肺炎。
不管是流感本身引起的肺炎、还是流感引起的继发感染肺炎,进展都可以很快。从起病到发展成为肺炎,可能只需要短短两三天。
除了肺炎外,流感还可以引起其他系统的损伤。一个是病毒直接侵袭身体的器官,导致相应器官损伤的症状,但更常见的是感染流感之后引起的过度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导致心肌炎、脑炎、急性坏死性脑病等。这些并发症并不常见,发病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病,可以进展迅速,引起严重后果,尤其是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坏死性脑病等,进展速度以小时计算。
哪些人容易出现重症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因为自媒体的普及,一些重症儿童病例被放到网上后有一个放大效应,就和明星效应一样,会让人觉得流感的重症率很高。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因流感引起的重症就达到300万-500万例,而死亡病例则有数十万例。而根据我国疾控的数据显示,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达到8.8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从这些数字来看,儿童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其实不高,因此家长们不用太过担忧。但是这些数字概率是针对群体的,一旦落到个人身上,只有0和100%两种可能。
大部分孩子感染流感之后,都呈自限性病程,没有并发症的话,一般5-7天即可好转,而部分孩子会遗留咳嗽症状,可以持续1-2周。
如果在急性期出现这些表现,要警惕有重症的可能。
1、持续>41℃的超高热难以缓解,或超过常规病程依然反复高热;
2、安静状态下呼吸明显增快、或者出现异常呼吸如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点头呼吸等;
3、在服用退热药后精神状态依然很差,或者唇色发紫、脸色苍白,或者身体皮肤出现异常的斑纹;
4、出现惊厥;
5、小婴儿可能会表现为拒食或喂养困难,有无尿、少尿、哭闹无泪等脱水表现。
1、在热退后1-2天再次出现高热、精神状态和刚起病时一样;
2、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频繁呕吐、头痛、胸痛、腹痛甚至腹泻;
3、明明已经退烧了,但是整体精神状态、呼吸情况没有好转的迹象。
因为流感等呼吸道病原可以侵袭、破坏呼吸道黏膜,所以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有些孩子咳嗽很剧烈,但是其实病变部位仅仅在上呼吸道,病情很轻,没有生命危险。有些孩子没有任何咳嗽,却可能已经是重症肺炎了。因此家长们不要仅仅盯着咳嗽这个症状,而要更关注孩子的整体状态,尤其是上面提到的这些表现,一旦出现异常,应当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重症
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对抗流感的最有效的手段。接种流感疫苗并不能100%预防感染,预防感染的效率大概在50%-60%。但是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轻感染后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可以极大地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
药物
基础预防手段同样重要
Q
预防流感的误区
1、熏醋杀毒
2、使用清热解毒泻火的中药成药预防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功效的中药中成药性味寒凉,不当使用会损伤正气,和我们要提振正气、预防疾病的用药方向是相反的。中药中成药需要辨证使用,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群,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比起胡乱用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优质的睡眠对提振正气更有帮助,尤其是充足的睡眠。现在正逢假期,孩子们或外出旅游、或走访亲友,作息时间可能会有点混乱。因此家长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尤其现在距离开学不足2周了,要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规律。
3、流感有特效药,接种疫苗就是多此一举
流感重症的一个重要机理,是感染后引起的免疫风暴。而治疗流感的药物,只能阻断病毒复制,并没有杀灭病毒的作用,也没有修复被感染细胞的作用,更没有抑制过度免疫的作用。而且抗流感药要起效也需要时间,并不是立马见效。
抗流感药只是给了我们多一重保障,我们不能把预防重症的希望都压在药物身上。除了接种疫苗外,在流感高发季我们还要采取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措施。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广东省中医院罗笑容名医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许尤佳名医工作室
岭南儿科杜明昭、
文子源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儿科佑吾幼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