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是各种谷类、豆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豆芽品种丰富,可分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等等。
黄豆芽
黄豆味甘性平,入脾、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水、宽中导滞、解毒消肿等功效。黄豆芽性凉、味甘,入脾、大肠经,其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要强于黄豆,而且食用后不易引起胀气等肠胃不适,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高血脂均有食疗作用。又因黄豆芽具有生发之气,故其还可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之人如贫血者补虚食疗。
绿豆芽
绿豆性凉,味甘,入胃、三焦经,具有清热消暑、解毒利尿的作用。在三种豆芽中,绿豆芽的清热效果相对最好。《本草纲目》:“(绿豆芽)解酒毒、热毒,利三焦。”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称赞绿豆芽为“食中要物,菜中佳品。”他说:“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中医认为,绿豆芽是清热祛火、疏利三焦、解除酒毒的良药。
黑豆芽
黑豆芽性平,味甘,入脾、肾经,具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的作用。黑豆芽晒干后即是一味中药材“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中把“大豆黄卷”列为“中品”,除了利水作用之外,还能疏肝理气,故《长沙药解》记载:“大豆黄卷,专泄水湿,善达木郁,通腠理而逐湿痹,行经脉而破血檗,疗水郁腹胀之病,治筋挛膝痛之疾。”
此外,从现代营养学来看,豆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便秘、消化道癌症有预防作用,还能有效地清理血管中胆固醇和脂肪;富含的抗酸性物质,能够起到抗衰老、缓解神经衰弱的作用;绿豆芽所含的核黄素还对口腔溃疡有治疗作用;此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很高,常吃豆芽,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哦!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豆芽根须,通常来讲,自然生发的豆芽根须较长,而使用激素类催发的豆芽根须较短,如果市面上买不到合适放心的豆芽,建议最好自己发豆芽。步骤如下:
材料:鸡肉50g,火腿50g,鸡蛋2个,豆芽菜50g,冬瓜100g,娃娃菜100g,韭黄100g,胡萝卜50g。(2人份)。
做法:鸡肉煮熟,鸡蛋煎饼;鸡肉、鸡蛋、火腿切丝备用;冬瓜切丝,同娃娃菜、韭黄一起翻炒,加适量调料即可。
功效:生发阳气,健脾祛湿。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特需门诊)
周五上午 (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特需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