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在备受瞩目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海泉教授团队公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针对可切除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探索了围手术期使用斯鲁利单抗联合铂类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为这一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尽管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已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但专门针对鳞状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研究仍显不足。
本项开放标签、单臂、II期临床试验旨在深入评估围手术期斯鲁利单抗在可切除鳞状NSCLC患者中的确切疗效。研究纳入了年龄介于18至75岁之间,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II-IIIA期肺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患者接受静脉注射斯鲁利单抗(300 mg),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卡铂进行化疗,化疗周期设定为每21天一次。新辅助治疗阶段包含2-3个周期,辅助治疗阶段则包含1-2个周期,总计4个周期。研究的主要终点设定为主要病理缓解(MPR),即切除标本中活肿瘤细胞占比不超过10%(见图1)。
图1. 研究设计共计3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IIIA期患者占比高达53.3%(16例)。在手术治疗方面,97%的患者(29例)接受了手术切除,且93.3%的患者(28例)实现了R0切除。在疗效评估方面,76.7%的患者(23例,95%CI 57.3-89.4%)观察到了MPR,而50%的患者(15例,95%CI 31.7-68.3%)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新辅助治疗后循环肿瘤DNA(ctDNA)的清除率与pC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7),其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76.9%。这一发现为未来使用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治疗反应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安全性评估方面,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1-2级),主要包括脱发、贫血、厌食等。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则是最常见的重度不良事件(3-4级),在30例患者中有13例(43%)发生(见图2)。
综上所述,新辅助和辅助斯鲁利单抗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在可切除鳞状NSCLC患者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潜力,不仅达到了较高的MPR和pCR率,而且不良事件整体可控。这一研究成果为鳞状NSCLC的围手术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
*本文不构成任何诊疗相关意见和建议,仅供医疗人员参考学习
1. 相关学术信息由医望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跟踪机器人提供。
2. 相关学术信息由医望提供的医学翻译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
3. 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微信联系我们(WeChat: TIANNA-AI999)
4. 2023年8月起,POCKETIN引入人工智能(ChatGPT、文心一言),专业编辑携手AI编辑开启会议速递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