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布初试成绩之后,我和大家简单报了喜,聊了聊同学们的考试结果(北外MTI总分高达452,上外MTI初试第1,这成绩过于炸裂)。此后几天,按照既定的时间安排,我要为复试课程、寒假最后一周初试课程做准备。各项工作纷至沓来,好不热闹。
紧赶慢赶,这两天终于得空,我们继续聊聊初试成绩那些事儿。当然,聊成绩只是引子,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从初试成绩出发,展开谈谈今年的上外北外等院校翻译硕士专业(MTI)统考初试的备考策略。
我们目前统计的结果是,已经微信来找我晒分的学员里,北外MTI各方向(北外高翻、英语学院、专用英语学院)至少有40位同学的得分在400分及以上,比之前一篇推送里的数据略多,虽然这很可能也不是最终版的数据。除此之外,400分以下、380分及以上的同学,则有近20位。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那么多,而400分以下的同学那么少。难道,考北外的同学都考那么高的分?
这个现象其实我之前聊到过,还煞有介事地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高分效应。如果让我给它下个定义,高分效应其实是一个心理学和社会学现象,指的是考试成绩公布后,得分较高的考生倾向于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自己的成绩,而得分较低的考生则通常不愿公开。
因为担心北外的复试分数线调高,所以很多在390分左右的同学对能否参加复试,心里很是迟疑,可能就更不愿意跟其他人聊这些事情,而是把更多时间放在做北外复试备考和调剂等事情上。
所以,大家看到的高分林立,其实背后有很多无奈和纠结。甚至,有不少得分在400以上的北外考生,也担心自己过不了学院的复试线。
说完北外的情况,再更新下上外这边的数据。
我们有将近30位学员能进入上外高翻、英语学院MTI复试。上外每年都会给出当年的拟录取总数,也会在秋季更新推免录取的人数。有了这些数据,结合复试考生的录取比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有多少同学有望参加上外MTI复试。
上外高翻2024年的统考拟录取名额里,口译方向剩23人,笔译33人。口译复试阶段的差额比例是1:2,也就是预计有46人进入复试。笔译比例是1:1.5,理论上来说应该有50位同学进入复试。
但是就像我之前说过的,上外高翻MTI英语笔译专业第31名的成绩,恰好是2023年翻译专业的国家线363分。假如2024年国家线变化不大,上外笔译专业的复试录取比例可能会非常高。
以上就是初试成绩汇总,比较粗线条。我们在各科得分方面还可以聊得更深,但这不是今天的话题,我们放在之后的文章里聊。
又带了一年学员,有不少心得。很多新同学刚开始备考上外北外等院校的MTI专业,想知道该如何备考。所以这次我就先结合去年备考情况和带学员的实际情况,给出3个初试备考建议,应该会对大家的初试备考安排有些帮助。
1. 系统备考📕
第一个初试备考建议是,我们要有系统备考MTI初试的思维。
我们都知道,AI时代来临,翻译变得更简单了。但是,翻译和语言学习并没有捷径可走。这就好比有了计算器,加减乘除变简单了,但是小学生如果要学习数学,依旧要背九九乘法表,依旧要打好基础。我们可以用AI辅助自己的学习,但是学习这件事本身,还需要从头开始。
MTI备考要比一般的英语学习更专业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双语能力的要求更高,二是对知识面的要求更广。前者很好理解,我们多聊聊后者。
知识面不仅涉及以前固有的知识,往往还包括每年发生的大小事件。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没法给大家一套永久不变的资料,让大家直接去背就行了。考试内容永远在变,课程要每年更新,考生也要跟上时代变化,随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面对这种考试,我们最好给自己制定较为系统的复习计划,有一个万全之策。比如,阅读要读什么,翻译要从哪一步开始,写作该练习哪些话题,翻译热词和百科词条如何积累,这些都可以细化出一套融合在日常学习中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现阶段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设计全年课程的时候,一上来就先建议大家和我们一起把真题啃掉。我并不是说,你得报名全年课程,而是说你可以了解一下全年课程背后的备考思路。
这一思路的本质就是,在做好真题,了解清楚努力方向之后,每个人要结合自己的优缺点,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例如,该如何提高翻译?都知道翻译要反复练习,但从理解到表达,如何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又例如,该如何积累词条?假如我们从今年开春背诵到腊月隆冬,会不会太枯燥了一点?我们该怎么样把细碎的工作融合到日常的阅读、翻译、写作练习里?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基础不好,一上来多管齐下,可能会感到迷惘,光是作业量就要把自己的信心吃掉。那么,该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阶段有重点地去复习?
我们不妨在每个阶段给自己一些主线任务,这个阶段重点学习阅读和翻译,下个阶段重点学习百科知识和写作,适时变换节奏,不遗漏,同时也不会紧张。
大家都想系统地备考MTI初试,但也别忘了,先挪动脚下的这一步,也很重要。所以,也别太痴迷于方法论,不如从小事着手实践,学一点是一点,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系统复习方法。
2. 适合自己性格的目标🎯
第二个初试备考建议是,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目标。
很多人大概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但是往往会在备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自己的性格。也有同学一上来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的,所以老早就做好了打算。
我们的性格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自己的选择。就翻译硕士择校而言,我们当然要考虑学校在北方还是南方,生活环境如何,就业机会怎么样,诸如此类。但还有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因素,那就是目标院校的性格,或者说院校题目的性格。
我们不止一次说过,院校是有性格的,就好比城市也有性格一样。北外偏向于稳重,所以MTI题目会四平八稳。例如,北外翻译硕士英语会把分数分配在多种类型的题目里,以免学生因为不了解某一个话题而丢大分;北外最近两年的英语翻译基础会给段落翻译,涉及多种话题,应该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
上外并不是不稳健,而是更偏向于鼓励考生突破自己的知识边界,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这个世界。所以,上外MTI题目的主观题可能会多一点,让考生自由发挥的地方也会多一点。例如,很多院校的翻译硕士英语题目都如北外一样,题型多,每种题目分值给一点,就像专四专八考试那样。但是上外不一样。上外在最近的很多年里,都是问答、总结、写作这样的主观题。
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差别,选择院校的时候自然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有的同学可能偏向于找到标准答案,这样努力的目标会更明确。但是有的同学不爱这样循规蹈矩,可能更加喜欢自由发挥的感觉。那么,我们在择校的时候,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
注意,这两种风格绝对不是泾渭分明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相有不少重合。就像多辆自行车,不管它们的设计多么千差万别,基本原理都大差不差。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说,很多院校的备考思路其实没有那么大。
题型和风格上的差异,也间接地体现在了考生每年的得分情况里。这又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就先不岔开了,挖个坑,以后再聊。
3. 备考节奏🎶
第三个初试备考建议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备考节奏。
互联网实在太发达了,营销方式也千奇百怪。不瞒你说,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且我这种i人,在网上的嗓门反而挺大的。每年年初,是各种自媒体、机构的招生季,又赶上复试出成绩,考研热度更高,所以大家都会更加卖力。这个倒没什么,是大家的本职工作。
我要说的是,你虽然可能刚开始备考,但也要尽量不被我们这些老前辈们带节奏。如果你想要考研,最简单的就是先去找真题。
比如,我们去年年底发过上外高翻MTI初试真题分析,你先去看看那篇文章(万字深度好文 | 2024年上外高翻MTI初试真题全科分析)。你自己做一遍真题,比我们说一大堆话都要有用。
每个时期都会有各式各样的课程和社群。营销得过火,网上就会传出签约班、保过班之类的课程。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用“N天搞定XX”之类的字眼。这些都有难免有营销的成分,谨防雷声大雨点小,谨防你一时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情绪被转化成刺激你消费的因素。
我在看大家的成绩时,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点。很多同学会在不同的阶段报名我们的课程,选择我们的社群:既有从头跟到尾的老伙伴,也有中间加进来的新朋友;既有多类课程和社群一并拿下,也有根据个人需求择时参与。这都反映了大家的抉择和背后的考虑。
即便是你参与了课程,也要注意自己的备考节奏。比如,我们每周都会开设初试课程,学习量不可谓不大。让自己适应课程,还是反过来让课程内容补充你的学习弹药库?
也许你得先适应课程,但慢慢地,你还是要尽量反客为主,让课程为你所用,甚至让胡学长本人为你所用,而不再是整天听他嘚吧这个嘚吧那个。
所以你看吧,从第一个建议到这里,其实讨论的内核不是别的,而是我们自己,而是你本人。他人都是点缀,是锦上添花,你才是那个锦缎本体。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以上建议,那就是:用自己的节奏,有系统地备考适合你性格的目标院校。
最后的话📌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用的还是最简单的排版方式。还别说,这样写作的压力小了不少。3月份一到,要忙起来了,但还是希望能忙中偷闲,把大家关心的问题、我的所思所想,得空就聊一聊。
另外,3月份初试课程就要开始了(3月份课程上新 | 与我们一起备考,高翻考研复习更容易)。今年开设的全年课程,每个阶段的目标更明确,课程设计也更加系统,我本人也会从头跟到尾。当然了,报名课程的前提是你已经足够了解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觉得胡学长还不错,觉得Sistine学姐不错,觉得我们团队整体都不错,不妨现在就加入我们。今年我们先在春季的初试课程里见,明年说不定就能复试冬训营上见,全程不需要转车,倒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