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德芬老师和樊登老师的一段对话。
樊登老师问:“您刚才说您今年62岁了,但是您看起来非常年轻,请问您有什么保养的秘诀吗?”
德芬老师:“就是心态好,不内耗,不纠结。“
樊登老师:“大家想知道的不是这个,这个是内在的,就是,您能说说你是怎么保养的,外在的一些经验。”
德芬老师说:“我从来不在外面吃饭,一般都在家里做,我几乎不吃深加工的食品,像零食啊,饮料啊,我从来不碰。”
“选择合适你的护肤品,保护好你的皮肤,抗糖,抗氧化,主要是做好防晒。”
近两年,我已经不只听到一位名人说他们健康年轻态的秘诀是:回家吃饭了。
十二年前我在TOP上班的时候买了两本陈允斌老师的书《回家吃饭的智慧》。
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一些食养食疗的方法,简单的一日三餐,在老师的笔下皆是健康饮食之道。
当时她的书还只有上下两册,我全部买来看完了,我的朋友秋姑娘怀孕期间,感冒了不敢吃药,我把书中学到的一味食疗方教给她,她吃下了一碗加了葱白和豆豉的米汤之后,感冒就好了。十年前《回家吃饭的智慧》是我的枕边书,我经常拿来看,五年前,我把这两本书当作闲置书籍在闲鱼上给卖掉了。我当初学习食疗之法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先生,他有脂肪肝,身体免疫力差,经常一个小感冒反复咳嗽一个多月不好。可让他回家吃饭,比登天还难,他每天都要想方设法在外面应酬,有时是他应酬别人,也有时是别人在应酬他,他尽量制造机会避免回家吃饭。我每天都在等他回来吃饭,我越等,他就越不回来,后来我心灰意冷了,我工作的单位有饭堂,没必要非每天买菜做饭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可是我不买菜,不做饭,他却告诉我他要回来吃饭,等我做了,他就不打一声招呼玩失踪,人家孩子不愿读书翘课,他不愿回家吃饭,就翘饭。我做好饭,经常是等他回来吃,一等等到晚上九点十点,不见人影。所以一听到老师讲“回家吃饭”,我心中五味杂陈,脑子里不由得冒出过去的许多画面。 为这个“回家吃饭”我们俩没少吵过。但是最终是以我习得性无助收场,因为无论我怎么吵,怎么表达自己的愤怒,他还是老样子,我越追,他越逃,亲密关系变成了警察和小偷的关系。曾有相当长的时间,我很沮丧,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是我的饭做得不好吃?是我跟他相处的方式让他有压力?我从来没有想过问题出在他身上。我向来习惯性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不回家吃饭,我认为是我的问题。想让他回家吃饭就成了我的执念。我俩之间就变成一个想逃,一个又特别想控制。我是在痛苦中觉醒的,某一天我忽然意识到他不愿意回家吃饭,是因为他把与他母亲的关系投射在我身上了。为什么男人都不愿意回家吃饭呢?因为外面好玩儿,家里不好玩儿。小时候,他们在外面玩得尽兴,妈妈一声怒吼他们就得回家吃饭,晚一点回就得挨打或者挨饿,现在在婚姻中,他把你当成他妈妈,他当然不会那么听话。他在玩早年跟妈妈之间的游戏,早年间他妈妈就是这么控制他的,他很享受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也很享受你的愤怒,当你愤怒时,他感受到了他被重视了,他安全了,你在意他,你跑不了。小时候,扎破了脚底都没人管的小男孩,只有在吃饭的时候被妈妈想起来,抓回来。他对于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让你这个不知道缘由的外人怒不可遏。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你煮好了他却不回来吃,他忽然回来,你却没有煮他的饭,他心中铺天盖地的愤怒从哪儿来吧。明白了这些,我就明白要求他回家吃饭就是在强化他玩的这个游戏的快感。于是我就不再说什么了。不回家吃饭,我还乐得个清闲,我有这时间可以去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以前我周末都在家伺候着,哪儿也不能去,现在我按自己的意愿活,周末经常出去听听课。
人年轻的时候学习可能主要通过看书,听课,但是上了一定的年纪,学习就不能只通过听课了,听课能够学到的东西只占我们知识体系的7%,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类的很多学习是通过自身体验完成的,这个体验包括两部分,一个部分是我们自己去实践,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反馈,比如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所以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有薪资,还有学习的机会。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真实世界的反馈,从而获得了一些认知。第二部分是跟其他人一起学习,人是在社会上生存的,所以大部分的学习其实都是在跟别人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出门去听线下的课程,跟在家学习听线上课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余生为自己而活,至少在回家吃饭和出门学习这两件事上,我开始遵从自己的内心,不再受外界干扰了。这里有一篇我曾经线下学习后写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去看看,如今再翻看了一下,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