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过做PYQ,或者GDT投放经验的运营,应该会懂得一个概念,你的素材,物料,一定得有一个点是很出彩的。不然,平台不给你流量,客户不给你点击。花再多钱,也没有转化。
一般般的漂亮效果图是不行的,看腻了的产品配色是不行的,高大上的文案是不行的,大话套话温吞水的广告语是不行的,甚至,和其他竞品看着没什么区别的大众化产品包装,更是不行的!
没辙,不管是在AMZ还是在TTS,搜某个产品,前面几页,大部分的商品看着都是大同小异,没多少区别。点开大图去看,产品包装或者说明图片,文案,也几乎没什么区别。卖得好还是不好的原因,只在谁的价格更低,谁上架的时间更早。跟产品本身所谓的“创新”,没多大关系。
幸好,做设计,做广告出身的我们还能走另外一条路线,东西也许没多少区别,但我可以包装出区别。
要么就漂亮到不行,要么,就丑到让人忘不掉。
夸张点,让人记住,就成功了。
但有个前期,风筝飞得再高,你也得把线扯紧了,一直拽在手上。
从选品阶段开始,就得把能找到的竞品案例都存下来,然后分门别类的做好列表;把不同市场,不同平台,同一用户群的不同需求点也挖出来。做个对比,找到他们在不同平台上对内容的喜好特点,IG的图片,AMZ的评价,TT的视频……即便是同样一个客户群,他们在不同的平台上,被吸引的点也是不一样的。
那就,就找到他们的痒点,结合平台的特性,把原本其实没那么出彩的产品,包装出一种有区别,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我们的客户其实已经很了解这类产品的特性了,不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在这类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产品中,除非是自己有用习惯了的特定一类品牌或者产品。不然,能否抢到他们的第一眼球,就像很多时候,下雨天。在车里往外看,伞面大都是黑色,格子,灰色,深蓝等等,但如果其中有一把通红的伞。你下意识的也会注意到它一两秒钟吧。
男女老少,大多是“好色之徒”。对产品,包装“颜值”的附加追求,从未停止过。同样功能,同样价格的产品摆在眼前,一个包装素朴,一个包装精致。你大概率会选哪个?
还有,产品匹配的客户群,也会有这个客户群的忌讳和喜好,如果不是真正了解他们,那太有可能是热脸贴上冷屁股,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得不偿失。这也是为啥我总会说我们就只是懂得一个客户群,而且还不敢说已经研究透了,不管是选品还是投放,都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做选择,选择现有资源内能匹配他们喜好的产品,然后再选一个他们和我们都更集中的渠道和方式,最后选择一个能达到甚至稍微超出他们期待的模式来做好转化。
别说,生产要盯着,物流要盯着,推广要盯着,还有好多事情更得亲力亲为的去做。每天的时间都嫌不够用,哪里还有精力去干别的事?这就是场长期的磨砺,容不得半点偷懒和马虎。你给客户是你觉得“差不多”,“凑活”……那也就别怪客户用不下单,没有结果,来回报你的这种态度。第一眼就被客户拒绝,绝大多数的原因,都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