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行李,准备出发。除了行李箱外,还带了点样品和新包装。得说,如果把这个初代产品和第一版包装放在一起,估计会有人在骂,这东西都敢拿出来卖,这都什么啊!
但如果把它和我们最开始卖的其他产品的样品摆在一起,它可能多少还显得正规一点了。是的,所有现在能卖得动的产品的雏形,都是极为粗糙和简陋的。这就像画素描,打轮廓的时候,不看石膏像,你根本看不出准备在画的是大卫还是塞内卡。
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优化,一次又一次的盯着样品修改后再调整,才能达到可以去生产销售的程度。
经常自嘲说我们是个“伪产品经理”。因为我的那些做技术的朋友,做线上产品的朋友经常会取笑说我每次去他他那里改DTC的时候,提出要修改的要求都是一点点,一点点,从来没有说能一次性把所有想法都提供饱满的。不像他接触的其他客户,基本都是深思熟虑后提出一个大框架然后补充一堆堆的要求和思维示意图。
还是那句话,好产品也是会要成长的,好品牌也是要发育的。我就没想着自己能像IPHONE4当年横空出世一样直接霸占市场。不是那块料啊。手里的资源和时间,决定我们再怎么集中全力,都无法做到一个满足所有人的完美产品。那么好,我在现有条件下,先解决一部分的痛点,先解决一部用户的实时需求,这总可以吧。把客户群的各种需求按照几个特定条件做筛选后排个顺序,再一一比对成本,周期,潜力,竞争,价格。先搞定第一顺序的几个品,然后再随之销售的增多和市场的变动,在这个过程里一点一点的去改善产品,很多时候,半年前我们认为客户可能很关注的点,再半年后客户可能就不需要了。所以,前期尽量减少钻牛角尖的时间和困局。大势不可逆,小势可改,一步步来就好。
就像现在有的朋友推来的产品,说得再好听再好用,我也不知道怎么立刻推出去,顶多能把前期的范围先定下来。我连用户的消费习惯都不知道,怎么能瞎说?就算你给我你的数据,那我也只能从这些已知数据得出我自己角度的判断。而且这样的判断到底能起多大的用?也是不能保证的。只能让我先研究,再去测试。至于说立马见效,除非你提供的产品刚好和我自己的产品对应的人群有大比例的交集。不然,这事成不了。
尝试是需要“消耗”的,尝试也是需要“胆量”的。不管是哪个平台,从AMZ到TikTok Shop,做得越早可能尝试成本越低,而平台生长的时间越长,尝试成本自然就提升了。很多人在前期的胆量会很大,大概率是因为当时的试错成本偏低,可以接受。到了现在或者之后,大概在同样预算的前提下,胆量只会越来越小。除非你就真的很懂这个客户群。
一位同行,之前他在美甲行业做了很多年,从前公司出来后,自己单干,依旧是在做美甲行业,只是依旧用之前的关系和供应链资源,换了个区域,在TikTok Shop启动。他的测试成本的确很低,但这个前提是他已经在美甲上面投入了大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已经很懂这个类目了。即使如此,早期,他也没急着招揽团队,甚至他前团队的人原因跟着他一起出来,他也是说先缓缓,从0开始,重新把他之前放手给其他人干的那些繁琐的事情自己做起来,重新把那些日常的压力自己扛起来,等他自己真正做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后,他才把之前带的几个人招揽过来,一起启动和扩大。
就算如此,已经做了很多年,他也会说自己出来干的时候,他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就能成功,只是因为基本流程他都熟,推广的东西他也是自己赶出来的,所以他才能小成本的测试一下。直到两年后的现在。
产品也好,行业也好,时机也好,从来都没有达到100%的准备条件之后,再让你启动的。但至少,先承认和接受各种“不完美”,再从现有条件下去一点点的操作,这样更实际一点吧。而那些自己做不出结果,却又总是找这样那样借口的同行,也只是陷入了自己给自己布置的循环“完美陷阱”。就是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