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虽然我们经常泼冷水,但实际上,我们从来也没落人口实,说某某某就是不能干。本身,每个带着问题来咨询的人都不会把他全部的资源都说出来,总是会有部分是包装过或者隐藏着的,理解。再说,都是成年人了,自己为自己负责是最基础的事吧。既然要动,那好坏都自己背就行了。
但大部分的人,不算那些资源有限的,即使是有一整条产品线的,也会在沟通中流露出想先从低价产品的角度入局。
从我的角度去看,前期,确实来一次低成本的测试,把整个模型跑通。证明自己的运营逻辑是可行的。而拿来验证的指标,就是盈利。那么,低价品入局,似乎是能最快看到结果的方式。
无论什么时候,从0开始干一件事都得保持一个理性的状态,需要在一定的,可控的时间和范围内完成实验和试错。即使真的跑通了,也得再留点空间继续跑一阵子,就当作是前一波投入后产生的惯性,尾量。看看在不继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能否在可控的节奏内继续跑一阵。如果没变化,后续再加大投入。在这个周期内,低价商品可以直接等于一半以上的成本,同时也是能更快看到销量和利润的武器。
但在现在的TikTok Shop里面,即使是同一个产品,同样一个价格区间。除开前期积累的自然流订单后,单纯的投放广告的订单成本,转化成本,一直都是在上升的。换句话,越是价格低的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流量成本占比反而是更高的。
利润=商品售价-(产品成本+物流仓储成本+营销成本+转化成本+平台佣金+退货成本)
这是个很简单的公式,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成本基本又是个稳定的值,那么,低价商品在这个里面遇到的障碍,就是不断上涨的营销,转化,佣金等成本。TikTok Shop的佣金,美区由2个点涨到了8个点,英区涨到了9个点,东南亚地区也是在上涨。仓储,派送如果没有补贴,那也是要占一个固定比例的。那么浮动最大的营销成本和转化成本呢?我不能理解的是,就因为是低价商品,所以很多测试的买卖在启动TikTok的时候都是默认,只要有免费流量,自然流,就可以完成成交。跑通整条运营链。
如果预期不高,而且运气不错,时间热点等元素刚好撞在一起了,那么,确实有可能会让你觉得舒服。低价产品一旦真的跑起来,积少成多,到手的利润也是很可观的。只是,美区开通一年多后的现在,还有多少所谓的“蓝海”空间,能等着你一上来就能够拿到免费而且精准的流量呢?
那么,一旦需要你在投放这个点继续注入预算,那这个账就不那么好算了。如果单次CPC要到1刀,那么即使你能允许的范围是10刀,你也顶多只够让用户点击10下的。这还是在有转化的前提下,如果没有转化,那就是纯亏。即使有转化,那么,只有客户的点击低于10次,才能说有利润。那么,谁又敢保证自己的每一波投放都能有个稳定的转化,给自己带来稳定的利润呢?
这还只是在站内的自循环,别忘了,TikTok Shop里面还有你的同行会和你PK,抢站内的流量。这里就够让你头疼的了;站外,TEMU,那就是明打明的在用更低的价格在抢客户。单纯从价格这一个点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佬,真正的搅局者。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所以,你凭什么觉得,低价品,就一定能跑出个你满意的结果?测试出来的数据,就是准确,而且可以拿来验证的?或者说如果真的只是想做个短期买卖,赚个短平快的银子,那其实还真就没必要自己去走一遍整个流程,比较下各个平台的数据,直接上全托管,可能会更让你省心一点。就很简单,尽量搞定更有价格优势的供应链就好。
但如果是真的想做个长期的买卖,不是说低价商品就不行,更不是说得去找些高价商品走精品路线,而是尽量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从客户群体下手,起码这样,大家聊起来,会更有底气一点,彼此的收获也会更实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