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刚醒来,就发现邮箱里收到好几封TikTok的邮件。一般来说,收到这种密集且频繁的邮件都不会是好消息。幸好,这次出事的,是之前囤的一些测品用的店。不是单独买的,就是用另外的资质注册的。不会影响到现在的买卖。但这又一次警醒了我们。之后就算真的要的买运营用的店铺做店群,也尽量找过了审的。测品和运营所用,不能混一起。
同样,之前因为也有朋友咨询,她的店二审没过,现在账户里没提现的钱也都被冻了,几万刀出不来,着实有点头疼,而且如果要缴纳罚款,也不知道要多少钱?更头疼的是她就这一个店,如果银子出不来,那就等于她的资金链断了,直接出局了。
最近好多类似的事情,扣分,违规,风控,封店……我想这更是在提醒我们,即使现在入局门槛还是在一步步的降低。但如果想长期且健康地存活下来,一定不能只靠一个平台,一个店铺,一类产品,一种运营思路。更应该尽早给自己预备好后手,同时,早点总结出自己独有的,可复制的,运营底层逻辑。别人可以看不懂学不会,但自己只要换个马甲,就依旧可以东山再起。
很多专注在TikTok商品卡投放,这一个点的同学跟我说过,他可能没办法去操盘一整个体系,例如他可能不懂选品,也可能不懂怎么计算整体运营。但他们在一个大方向或者在一个类目里,随时都有推倒重来的勇气。让他闭关一阵,他就能通过自己对于平台和类目的经验和研究找到只有他能理解的投放规律。
说不清楚到底是玄学还是科学。霸蛮的说他们的操作就是,先统计数据,把市面上大部分同行的数据加上她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先画出一个大致的范围和方向。然后就是测试,每个人研究的数据节点可能都不一样,判断的基准也可能不一样。但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他们心里有一套公式,广告消耗,时间,点击率,加购率,销售……每个环节的比例和时机都应该有一个在他们看来是正常和安全的节奏和区间。一个小时做一次统计分析,AI加个人规则,可以节约时间。然后再做调整。两天两夜不睡觉都不会觉得困。一直到他们的每一次调整都能让结果朝向他们理想的状况发展。用结果证明他们的调整,再用优化去拿到更好的结果。整体下来,那个表格里面就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起起伏伏的曲线。常常自嘲,想干这行,就得习惯做“表哥”“表姐”。
从消息出来开始,就有无数人在各个媒介询问,他们要怎么在TikTok上启动。
入驻门槛持续降低的趋势,确实代表着平台和卖家,彼此都有巨大的需求,但得说,门槛降低和能赚到钱划不上等号,低门槛和可预料的新一波烧钱的竞争模式,会有一波新卖家上头,也会让一波老卖家被迫应战。大家都不得不开始烧钱,自然也就更难实现真正盈利了。而如果平台在这个过程里再来几次二审,三审。那么,到底谁,会更有底气和实力,在这种复杂的局面里独善其身呢?
TikTok是平台,更是渠道,但在这后面,都还要加一个“之一”。在我的概念里,要么就像浪翻云,“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在一个地方做到极致。如果没做到,那就学学赤尊信,让手里能用的武器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