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刊》| 刘法建等:区域创新活跃度影响下的乡村住宿企业创新策略与成长差异——基于代理人模型的仿真研究

文摘   旅游   2024-10-16 08:05   北京  

区域创新活跃度影响下的乡村住宿企业创新策略与成长差异——基于代理人模型的仿真研究

刘法建1,2,郭宗坤2,宫瑞杰2,陈冬冬3

1.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2. 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3.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是乡村住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两种基本选择,并对其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多对个体层面创新选择的静态结果进行解释,对微观-宏观关联及动态过程的作用则有待深入研究。文章基于代理人模型,对黟县本地及外来住宿业企业与游客的动态交互过程进行仿真,通过预设3 种不同的区域创新活跃度模拟情境,对选取不同创新策略的企业的成长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区域创新活跃度对企业成长的整体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2)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将加速乡村住宿企业的分化;3)在复杂的乡村旅游实践中不存在何种创新策略能保证企业必定成功;4)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在区域创新活跃度与创新策略的交互作用下呈现不同的成长特征。


0 引言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企业不断涌现,并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1]。在此过程中,住宿企业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推动乡村住宿企业成长也成为焦点话题[2-3]。其中,创新作为一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活动,在企业成长研究中备受关注[4]。自主创新固然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但也存在投入较高、预期收益不确定等风险[5]。特别是乡村旅游地,住宿企业存在小规模开发和传统保守特征[6],多数企业围绕资源点集聚分布,能够轻易地模仿乡村精英或外来企业的创新成果[7],这又将削弱自主创新的收益。因此,是否创新以及开展何种创新成为住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作出的抉择,采取不同策略将直接影响企业成长状况[8]

目前,关于旅游企业创新与成长的关系研究往往从区域和个体两个层面展开探讨。在区域层面,创新被认为是一种高度依赖特定的地点资源,具有地域性、局部性的现象,相关研究多从区域环境[9]、区域创新集群[10]等视角介入。其中,在特定区域内对创新行为所持态度的整体氛围被视为区域创新活跃度[11],其受到治理水平、文化氛围、社会网络强度、外部链接等要素的影响[12],而其又将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意愿与便捷性[13];此外,区域创新活跃度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也得到验证[14]。就个体而言,创新行为是企业对周边环境的自适应行为,个体的能力与认知差异将影响其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15]。因此,相关研究从意愿、能力等角度,探究了乡村企业创新与绩效、成长等的关系[16-17]。然而,上述研究虽从宏观、微观视角剖析了创新与成长之间的作用关系,但是却难以将宏观因素与微观变量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致使宏观研究较少考虑个体创新策略差异,而微观研究无法分析区域创新活跃度变化的影响。由此便产生一个缺憾,即难以探讨在不同区域创新活跃度的影响下,异质性个体的创新策略差异将导致其企业成长发生何种变化。
尽管自然实验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但面临着可操作性方面的重大挑战,而准自然实验在获取乡村数据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使用基于代理人模型(agent-based modeling,ABM)可能是折衷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种仿真建模工具,基于代理人模型具有将微观个体与宏观环境相联系,通过异质性个体行为解释宏观现象的产生,以及宏观现象对微观个体反作用的分析能力[18],能够较好地模拟乡村住宿企业的异质性行为,识别采取不同创新策略的企业间的动态交互作用[19]。此外,基于代理人模型凭借其构建的仿真环境,可以通过控制区域创新活跃度强度的方式进行对比实验,相较于自然实验,具有实施成本低、可重复性强、生成数据量大等特点[20],为探讨区域创新活跃度与企业个体行为差异等微观-宏观关联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综上,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乡村住宿企业为例,利用基于代理人模型构建当地及外来乡村住宿企业与游客动态交互的仿真模型,在县域空间尺度上设定不同初始水平的区域创新活跃度情境,探讨企业个体的创新策略及其后续成长差异。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将区域层面与微观层面有机整合,整体地理解企业个体在区域创新活跃度这一宏观环境影响下的创新策略及其企业成长差异,为政府及相关组织引导企业创新、促进企业成长提供理论借鉴。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1 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构建

1.1 乡村住宿企业及其创新

1.1.1 乡村住宿企业
乡村住宿企业根植于乡村地区,是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生活设施为游客提供住宿产品及配套服务的企业[3]。在乡村旅游地,住宿企业的占比远高于其他旅游业态,可达60%以上[21]。其不仅是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类企业[22],也是创业者选择最多的一类乡村旅游业态[23]。因此,乡村旅馆、乡村民宿等住宿企业在乡村旅游企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是研究乡村旅游企业问题时的重要研究对象[24-25]。随着乡村旅游创业的兴起,相关研究随之不断涌现,并在企业空间选址[26]、经营者属性及其行为特征[27]、创新创业行为与绩效关系[28]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此外,一些研究指出乡村住宿企业具有所有者以个人或家庭为主、本地人占多数、知识与技术门槛偏低[29]以及社区嵌入性较强[30]等显著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一些个性特征。因此,乡村住宿企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参与者,基于宏观-微观关联视角,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乡村旅游地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1.1.2 乡村住宿企业创新
在乡村旅游地,部分住宿企业识别到机会的存在后,将会基于已有产品或服务开展自主创新活动[29],并时常伴随着其他企业的模仿创新[31]。因此,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行为可以视为基于自身认知与能力、因周边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自适应行为[15]。而区域创新活跃度作为社会对创新行为所持态度的整体氛围[11],不同的活跃度意味着区域内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不尽相同,将影响区域内乡村住宿企业的自适应行为[13],并通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利润率等途径对企业成长产生影响[4]。目前,企业创新的研究集中于解决个体层面的问题,如个体的创新活动与其他要素的关系[32]。而区域创新活跃度也局限于探讨与其他区域环境变量的关系[13],缺少区域整体与微观个体之间的连接。在单独研究微观及宏观层面的创新规律后,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区域创新活跃度与企业创新策略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基于宏观-微观关联视角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展开研究。
自主创新指企业经营者依赖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原创性的发明和创造[33],在知识、技术或制度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并将成果商品化。自主创新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特点,是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34]。因此,本文将自主创新界定为乡村住宿企业经营者在识别机会后,主动地改造、升级或开发旅游产品的行为。针对自主创新的动力来源,已有大量研究成果。Steiber和Alänge认为,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源于企业经营者的创新倾向及其内部知识积累和外界资源交换能力[35]。经营者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具有创新偏好和首创精神的经营者容易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得到验证[36]。而杨燕和高山行认为,外部市场竞争的紧迫感将会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意愿,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因[37]。因此,自主创新行为是企业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等个人特质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动力;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将激发自主创新行为的产生。
模仿创新行为则是在有限条件下,企业依靠其所在区域内其他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模仿他们的现有创新成果,具有被动性和非积极性的特点[34]。本文将模仿创新界定为,乡村住宿企业经营者识别到其他企业的已有创新成果后,通过模仿其创新成果,实现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提质升级。与自主创新类似,经营者的创新能力也是决定模仿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38],Kale 认为缺乏必要创新能力的企业只能盲目模仿[39]。此外,由于模仿创新来自对已有创新成果的模仿,具有较强关系嵌入的经营者在获取资源时更加依赖关系网络,其在中、高度嵌入的关系网络中更倾向于模仿[7]。因此,本文认为经营者的创新能力、关系嵌入以及周边经营者的已有创新成果将影响其模仿创新行为的产生。

1.2 乡村住宿企业创新策略及其成长

1.2.1 乡村住宿企业创新策略
乡村住宿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根据经营情况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Randelli等在分析乡村旅游演化过程后发现,当先驱企业对已有产品做出改进后,其他企业将对其改进后的产品进行模仿[40]。而在先驱企业感知到模仿具有更大收益时,也可能会选择模仿其他企业的创新成果[41]。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灵活采用自主创新或模仿创新。然而,很多研究将企业的创新行为视为静态的,即基于某一特定时间节点对企业创新行为及其作用关系展开研究,且主要采用线性回归分析[42]、扎根理论[43]等方法进行探讨。相关研究较少考虑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过程,其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行为也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后,其他经营者若不愿退出竞争,将被迫采取自主或模仿创新行为[44]
因此,基于乡村住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开展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频数,本文将企业的创新策略划分为自主创新策略(以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策略(以模仿创新为主)、双重创新策略(兼顾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以及拒绝创新策略(较少开展创新活动)。相较于仅划分为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两种基本类型,这4 种创新策略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创新活动的动态变化特征。
1.2.2 乡村住宿企业成长
乡村住宿企业成长是指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基于不断地挖掘内外资源潜力所呈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8]。基于企业成长的概念界定,企业成长包含3层特征:1)企业成长是动态发展的过程;2)企业成长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3)企业成长的表征包括量的增长以及质的优化改善[44]。已有研究通过价值性指标(如产品价格、累积收入)、产出性指标(如经营收入、利润率)等[24]来反映企业成长状况。关于影响乡村企业成长的内外部因素,在经营者特质的微观层面、社会网络的中观层面、市场和区域创新的宏观层面都已作出探索。其中,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者能力[45]、社会资本[46]以及社会关系嵌入[47]等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已得到验证;宏观层面的旅游市场变化[48]、区域合作创新程度[49]等作用也通过实证检验。此外,部分学者基于负面影响的角度,认为乡村旅游企业受限于经营者个人能力,在中长期内可能出现经济盈利停滞,使得企业成长受阻,甚至最终致使企业退出[6]。尹寿兵等在黟县宏村的案例研究中发现,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将出现群体分化,成长意愿不足的企业退出市场,促使新的企业创立;而具有成长意愿的旅游企业将采取创新相关策略,实现企业成长[4]。事实上,很多研究都强调了创新对于旅游企业成长的重要性,认为本地经营者的始创和模仿创新精神以及外地企业主的个人特质和改革创新精神,会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旅游企业成长[8]。在某种意义上,创新活动可以视为连接住宿企业与企业成长结果的纽带,通过探讨乡村住宿企业的创新策略差异,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因此,参考尹寿兵等[4]研究成果,本文构建了乡村住宿企业成长路径模型(图1),包含4 层核心逻辑:1)本地居民和外来者根据已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旅游发展情况进行选址、创业;2)在旅游者需求与同行业企业竞争的交互作用下,乡村住宿企业经营状况将受到影响;3)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将致使企业退出经营,否则,企业将继续经营,并与旅游者及其他经营者交互;4)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开展创新活动,进而促使企业“质”和“量”的提升,并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在这一成长路径模型的指导下,本文试图利用ABM 构建计算机仿真环境,通过设置不同的区域创新活跃度水平,探讨乡村住宿企业的创新策略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对客房均价、累积收入以及每月净收入等企业成长指标的影响[24]

图1 乡村住宿企业成长路径模型
Fig.1 The model of rural accommodation enterprises growth


2 仿真模型构建与数据获取

2.1 建模方法及仿真边界设置

基于代理人模型是一种强有力的仿真建模工具[50],对人-人交互以及人-地交互的仿真模拟突破了系统动力学和元胞自动机的限制,能够更为精细地刻画现实世界中各类群体及宏观环境的特征,从而对微观个体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宏观现象的产生展开仿真、验证及实验。

黟县于2012年成立徽黄旅游集团以来,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大批住宿企业相继进入乡村市场,各企业日益频繁的创新创业活动为本研究提供了优质的仿真案例。首先,本研究利用NetLogo 6.2.2 软件,将仿真模拟的时间边界设定为2012年1月—2021年12月,其中每一个模拟回合对应现实中一个月时间,即共计进行120 个回合的仿真模拟;随后,将仿真建模的空间边界设定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行政边界,其中,“瓦片”(patch)数量设置为4999×4441,即每一个“瓦片”对应现实中一块10 m×10 m的区域;最后,将平均每日过夜游客的初始数量设为3000人,后续变化趋势与黟县对应时期的旅游接待人次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而经营者初始数量及空间分布利用爱企查平台中以“2011年”“黟县”“住宿业”“续存”为条件的筛选结果进行收集与设置。

2.2 乡村住宿企业成长交互作用模型构建

2.2.1 仿真模型的主体类型界定
住宿企业经营者和旅游者是仿真模型核心主体,通过对经营者与消费者两类群体的动态交互模拟,才能完整展现乡村住宿企业成长路径模型的核心逻辑,即乡村住宿企业是在“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中实现企业成长。其中,旅游者出游是住宿企业销售产品的前提,只有通过游客消费产品、支付报酬情况才能判定企业是否盈利及其成长状况。同时,乡村旅游地的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也存在着显著区别,本地企业通常表现出小规模开发和传统保守倾向[6],而外来企业则呈现高成本、高创新、高度专业化等特征[51]。基于此,本研究的仿真主体类型包含本地住宿企业、外来住宿企业以及旅游者。
2.2.2 乡村住宿企业成长交互作用关系构建
基于乡村住宿企业成长路径模型(图1),本文建立乡村住宿企业成长交互作用关系模型(图2)。其中,基于文献综述选取的主要变量参数如表1 所示,主要的交互作用机制包含住宿企业的创业机制、创新机制、退出机制,以及游客的出游机制和消费机制本文构建的仿真模型代码已在GitHub 发布,详见https://github.com/dfyx123456/Code-of-rural-accommodation-enterprise-simulation-paper。基于案例地实际情况及仿真模型构建方法[53-54],通过参数遍历的方式对仿真模型中的常数系数项进行校准,以确定最贴合现实的系数项参数值。

             表1 仿真系统中主要变量及数据来源
                Tab.1 Main variables and data sources in the simulation system

注: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PMI(purchasing managers’index),采购经理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

                               图2 乡村住宿企业成长交互作用关系模型
Fig.2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model of rural accommodation enterprise growth

1)创业机制用于计算本地居民或外来者在区块j内进行创业活动的概率Pj,当区块j的人口密度(populationj)越大、交通通达度(trafficj)越高、景区吸引度(attractionj)越强、海拔高度(elevationj)越低、地形坡度(slopej)越缓、周边经营者平均收入(incomej)越高、市场供给(supplyj)越少时[26],创业概率Pj 越大。
2)创新机制将计算经营者i进行自主创新概率Pin 以及模仿创新概率Pim,并确定其创新活动的投入(outputi)以及自主创新效果(innovationi)或模仿创新效果(imitationi)。根据已有研究,经营者自身的创新偏好(preferencei)、创新能力(capacityi)等个体属性[35]及其周边经营者的产品价值(valuei[37]水平将提高自主创新概率Pin 。此外,其自主创新的效果(innovationi)也会受到其所拥有的经营资金(economici)、创新偏好(preferencei)以及创新能力(capacityi)的正向影响[52]。而模仿创新概率Pim  则与经营者i自身的创新能力(capacityi)、社会关系嵌入(sociali)以及周边现有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overflowi)有正向关联[7,38]。其模仿创新效果(imitationi)等于所模仿对象的创新效果,且经营者的创新能力(capacityi)越强、社会关系嵌入越深(sociali)则为达到相应模仿创新效果所要付出的模仿创新投入(outputi)越少[53]
3)退出机制使经营资金(economici)小于0的经营者退出市场,并将对应的区块j 状态更改为闲置,以便其他本地居民或外来者选择区块j 进行创业活动。
4)出游机制计算游客k 到访区块j 的概率Pkj,并将基于现实中的历史游客增长率控制出游的游客数量,一般而言,交通通达度(trafficj)越好、景区吸引度(attractionj)越高、周边经营者的产品价值(valuej)越好,则到访概率Pkj 越大[54-55]
5)消费机制用于计算游客k 在住宿企业i 进行消费的概率Pki,当游客k到访区块j后,将在其周边区块搜寻住宿产品。若游客k 的消费水平(consumptionk)低于经营者i 的产品价格(pricei),则消费偏好(preferencek)越强的游客消费概率Pki越大;反之,则消费偏好(preferencek)越弱的游客消费概率Pki 越大[56-57]
此外,在创新机制中设置区域创新活跃度调节系数(adjustment),来控制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概率值Pin。当adjustment>1时,各企业的创新概率大于实际情况,表明该区域内的企业处于一个更为活跃的创新状态;当0<adjustment<1时,则说明区域创新活跃度将低于现实情况。



2.3 数据获取及参数处理

2.3.1 黟县地理环境数据

黟县的基础地理数据来自于《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图3),并将其赋值给对应“瓦片”。其中,黟县用地类型分布中水系、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域设定为禁止企业进入,同时,为简化仿真模型的数据处理量,本研究暂不考虑整体环境数据的变化情况,图3 所示地理数据在仿真模拟中保持不变。

图3 黟县整体地理环境数据
Fig.3 Total environmental data of Yixian county

注:该图基于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皖黄S(2021)9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2.3.2 黟县企业经营者及旅游者数据

在2021年12月12—16日以及2022年9月3—7日,研究团队多次前往黟县宏村、西递、南屏等地区对住宿企业经营者以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经营者问卷及游客问卷各发放300份,其中,回收经营者有效问卷283份,包括本地经营者225份、外来经营者58份;回收游客有效问卷283份(表2)。

表2 黟县乡村旅游经营者及旅游者个体属性
Tab.2 Individual attributes of rural tourism entrepreneurs and tourists

注:“初始经营资金”“初始经营支出”“初始产品价值”由经营时间超过10年的经营者回忆2012年实际情况填写;“消费水平”使用旅游者每晚住宿价格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检验与情境设置

3.1.1 模型拟合检验

仿真模拟需要对主体的行为规则进行预设,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因此,有必要将仿真模型的输出结果与现实对照,以确定仿真模型与现实的拟合程度[61]。如图4 所示,本地与外来企业的经营者属性值呈现正态分布,且各项仿真属性均值与实际调研数据基本一致。此外,120个回合的模拟结束后,在50 m精度下有67%的仿真企业的空间位置与现实中的企业分布拟合,在150 m精度下拟合率达到84%。因此,仿真企业与实际企业状态存在较高的一致性水平,该仿真模型通过检验且可用于情境对比研究。

图4 本地及外来经营者属性直方图
Fig.4 Histogram of attributes of local and external entrepreneurs

3.1.2 仿真情境设置

利用上述通过检验的仿真模型,将其设置为现实仿真情境(以下简称为“现实仿真”),其中,区域创新活跃度调节系数adjustment=1,即调节系数不改变仿真结果;同时,设置调节系数adjustment=0.5的低区域创新活跃度仿真情境(以下简称为“低创新”),以及调节系数adjustment=2的高区域创新活跃度仿真情境(以下简称为“高创新”)。同时,为确保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对3 种模拟情境分别进行100 次仿真模拟。

3.2 策略划分及整体分析

3.2.1 创新策略划分

为更好地识别不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创新策略,本文利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这两种基本类型来划分企业的创新策略[62]。由于初创企业的创新策略尚不明确,故对3 种情境下各100 次模拟中第120回合结束时的仿真企业个体数据进行筛选,剔除经营时间小于36 个月的企业后保留约16万条仿真企业数据。

之后,以自主创新频数为X 轴、模仿创新频数为Y 轴,将筛选后的仿真企业样本划分为4 种创新策略,包含双重创新策略(x ≥1,y ≥4)、模仿创新策略(x <1,y ≥4)、拒绝创新策略(x <1,y <4)、自主创新策略(x ≥1,y <4)。并基于这一分类标准,绘制不同情境下采取4 类策略的企业成长指标统计分布图,如图5所示。

注:图中“1”为采取“双重创新策略”的企业成长指标分布,同理,“2”为“模仿创新策略”,“3”为“拒绝创新策略”,“4”为“自主创新策略”;IQR(interquartile range),四分位距。

图5 多情景仿真下4类企业客房均价、净收入及累积收入
Fig.5 Average price,net income and cumulative revenue in a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3.2.2 整体情况分析

从4 类创新策略来看,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采取不同创新策略的企业差异日益加大。在低创新情境中,连接4类企业的中位线较为平缓(图5),表明即使采取不同的创新选择策略,企业间的差距仍相对较小。而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中位线日益陡峭,双重创新策略以及自主创新策略的中位数较高,而拒绝创新策略的中位数处在较低水平,模仿创新策略的中位数介于双重创新与拒绝创新之间。这表明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采取不同创新策略的企业将逐渐出现分化,企业成长差异将日渐明显。

就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的比较而言,对应情境中各类本地企业的均值及中位数均小于外来企业,但各项指标的异常值却远多余外来企业。说明本地企业群体在较低的水平上集中,但也不乏乡村精英的存在,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而相较于本地企业较低的创业门槛,外来企业经营者在创业前需要考虑更多因素,这一过程将筛除部分能力不足的经营者,致使外来企业成长指标具有在较高水平集中、异常值较少等特点。

3.3 企业成长指标的特征分析

为进一步厘清在区域创新活跃度与个体创新策略的动态交互作用下,不同住宿企业成长状况的特点及差异,从住宿企业“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两方面展开探讨,利用客房均价、累积收入等价值性指标以及每月净收入等产出性指标进行考察(图5)。

3.3.1 客房均价特征分析

住宿企业的客房均价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提高客单价,则意味着能以更少的接待量实现与之前相同的经营收入,因此是体现企业成长中“质”的提升的重要指标[24]

整体而言,从低创新情境到高创新情境,各个类型的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客房均价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各类企业客房均价的最大值得到显著提升,但3 种情境中客房均价的中位数仅有50~200元的小幅度提升,表明区域创新活跃度对整体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一方面,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高确实推动了部分有能力、有意愿的乡村住宿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促使其客房均价上升,但对于大多数能力欠缺、意愿较弱的经营者而言,由于其依旧选择了模仿创新策略甚至是拒绝创新策略,故而对这些企业的客房均价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游客的消费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客房均价企业的数量,使多数企业客房均价保持在200~600元之间。

从4 种创新策略对客房均价的提升效果来看,开展创新活动是提升价格的有效途径,但不同创新策略的效果也存在差距。双重创新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客房均价,使用这一策略的企业在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同时,能够参考并借鉴其他经营者的创新成果、适时进行模仿创新,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产品价值。同时,自主创新策略也较为显著地提升了客房均价,其效果略低于双重创新策略。然而,采用模仿创新策略与拒绝创新策略的企业客房均价差距较小,只在高创新情境中存在少数采取模仿创新策略的企业取得了较高的客房均价。这说明客房均价的提升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活动,因为自主创新使该企业的产品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先发优势,从而实现产品高定价;而多数情况下模仿创新的提升作用有限,只有少数情况下能够仅通过模仿创新实现企业的高客房均价。

3.3.2 净收入特征分析

企业的每月净收入直接反映其盈利能力,是沟通企业成长“质”和“量”的桥梁。本文所定义的每月净收入为每月的销售收入减去每月的经营成本。因此,企业净收入与客房均价、销售量以及经营成本等因素相关。

整体而言,各情境中采取不同策略的本地企业,其每月净收入水平与对应的外来企业相似;并且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各类企业的每月净收入中位数与均值有所提升,但极值却不断扩大。一方面,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需要保证一定的净收入水平来维持企业经营,否则就将致使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而对于客房均价相对较低的本地企业来说,维持一定的每月净收入的方法则是降低经营成本,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另一方面也说明创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成功的创新活动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而失败的创新也有可能使企业在提高经营成本的同时失去客源,反而使每月净收入减少。

就4 种创新策略对每月净收入的影响而言,各情景中拒绝创新策略的每月净收入都在0元的盈亏平衡线上下浮动,与双重创新策略以及自主创新策略存在显著差异;而模仿创新策略的作用则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而不断变大。这说明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有助于企业获得先发竞争优势,以促使每月净收入增长;而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高,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逐渐增多,也为采取模仿创新策略的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模仿对象与便利的模仿条件,使其每月净收入水平不断向自主创新策略靠近。

3.3.3 累积收入特征分析

累积收入是乡村住宿企业在连续的经营活动中积累的资金量,直观地体现了企业成长“量”的变化[24]。本研究对累积收入的计算方法为累加每月净收入的同时减去每月创新投入,因此,创新收益小于投入将有助于提升累积收入,反之将减少累积收入。

整体而言,不同情景中各类企业的累积收入下限均接近0 元,但除了实施拒绝创新策略的企业累积收入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外,其余企业的累积收入上限均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而增加,并且其中位数也有显著提升。这说明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累积收入,但同时也将拉大不同企业的收入差距。这也符合尹寿兵等群体分化的观点,即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经营者将推动企业成长,而缺乏成长意愿的企业最终会因经营难以维系而退出[4]

从4 种创新策略对企业累积收入的影响来看,累积收入的分布与每月净收入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模仿创新策略的累积收入水平与自主创新策略的企业齐平,甚至在高创新情境中模仿创新策略的累积收入高于自主创新策略,这一点在外来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因为在创新活动低迷的情况下,采取模仿创新策略的企业缺少自主创新成果作为模仿对象,使得模仿创新活动也受到抑制,部分企业通过投入资金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而获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但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动日益频繁,一方面,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逐渐增多,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创新带来的差异化产品竞争力有所削弱;另一方面,模仿创新策略能够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对其他创新成果的复刻,进一步压缩了自主创新策略的获利空间,随着创新活跃度的提升,模仿创新活动对自主创新收益的负面影响将愈发严重。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乡村住宿企业成长交互作用机制模型,在上述研究结果及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以下结果作进一步讨论。

1)就宏观层面而言,区域创新活跃度对企业成长的整体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尽管已有研究证明,区域创新活跃度对企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14],但是本研究通过更为细致地多主体动态仿真模拟,发现这种正向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从研究结果可知,从低创新情境到现实仿真情境,采取自主创新策略的企业获得较大竞争优势,在各项企业成长指标上出现显著提升。然而,从现实仿真情境到高创新情境,由于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市场是有限的,创新活动的增多加剧了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自主创新的边际效益出现递减[34]。同时,大量的自主创新成果又为模仿创新提供了便利,使采取模仿创新策略的企业在这一阶段取得更大的企业成长成效,特别是累积收入的中位数与均值超过自主创新企业。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创新的“内卷”效应,即在有限的市场条件下,愈加频繁的创新活动使得自主创新企业的收益与投入之比下降,进而影响企业成长;而模仿创新凭借更低的风险与投入,在活跃的创新环境中搭上企业成长的“顺风车”[63]

2)就微观个体而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将加速乡村住宿企业的分化。虽然已有研究验证了企业经营者能力与态度差异对企业成长的影响[16-17],但关于宏观环境变化对异质性个体影响差异的研究却有待深入。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创新情境下,由于只有较少的经营者参与创新活动[13],创新活动对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此时企业间的成长差异较小。而随着创新活跃度的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动日益活跃,采取不同创新策略的企业将逐渐出现分化,即部分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经营者积极创新,促使企业不断成长[64];其余企业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弱势地位,将陷入成长停滞,甚至出现一些缺乏创新意愿与能力的企业退出经营[6]。更重要的是,这种优胜劣汰的企业分化现象将随着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而表现得越加明显。一方面,这表明更加活跃的创新活动将加剧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优胜劣汰,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质量提升;另一方面,这也侧面证明,经营者的能力差异固然会影响企业成长,但通过一些特定的经营行为,如创新活动,由个体能力引发的企业成长差异将更加显著。

3)就创新策略而言,在复杂的乡村旅游实践中不存在何种创新策略能保证企业必定成功。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也备受关注[65]。本研究通过仿真模拟与对比研究,发现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也存在复杂的动态交互关系。其中,自主创新可以使住宿企业成为市场的先行者,享受一段时期的先行红利[36],但与随后的模仿创新相比,第一波的创新成本通常更高,新产品在市场上也存在更高风险[7]。同时,由于知识和创新具有部分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除一些后台操作外,自主创新成果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致使自主创新受到模仿创新可能性的影响,许多企业宁愿模仿已有的成功案例,也不愿率先开展自主创新[66]。在仿真结果中,具体表现为采取自主创新策略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客房均价与净收入,但是累积收入却无法超越采取模仿创新策略的企业,甚至在较高的区域创新活跃度情境下,模仿创新策略将获益颇丰。因此,模仿创新不仅是独立于自主创新之外不可或缺的战略,对产品与服务创新本身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67],企业应当采取双重创新策略,在较高的初始回报和模仿创新带来的较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此外,采取自主创新策略的企业若想保持创新带来的先发优势,还需格外注重建立质量和排他性的声誉,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4)就企业差异而言,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在区域创新活跃度与创新策略的交互作用下呈现不同的成长特征。其中,本地企业虽然在客房均价与累积收入方面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净收入方面却与外来企业基本持平。事实上,这是一个关键点。因为这印证了部分已有研究成果,即在可接受的一段时间内,许多本地企业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生存下来,而非寻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实现快速扩张[68]。这些企业通常是创新周期的后期采用者,倾向于低成本的经营方式,这样虽然不能获得潜在的巨大回报,但也不会面临可能的巨大损失。而外来住宿企业在进入乡村市场时会经过更为谨慎地考虑,这一门槛将筛除部分外来者,使大多数外来经营者符合能力良好、经济资本殷实的条件[51]。同时,这也意味着外来企业拥有更高的经济利益需求,更愿意通过外部渠道获取资源,以高成本支出支撑活跃的创新活动带来的高利润回报[69]。正因如此,许多本地企业可能受到知识、资本等限制,更多是被动的创新接受者,而不会进行激进的创新投入,虽然没有较高的客房均价以及大量的累积收入,但因其保持着较低的经营成本而能够获取足额的每月净收入。相比之下,寻求经济利益的外来企业可能会更积极地投入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创新活动之中,导致其成长指标的整体水平较高,但企业间的差异较大。

4.2 研究启示

本文从区域产业层面的区域创新活跃度与微观个体层面的住宿企业创新策略的动态关联视角,探讨了二者对乡村住宿企业成长的交互作用,发现这些动态交互作用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区域创新活跃度与企业创新策略对异质性的微观个体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相较于回归分析,本研究不仅探讨了区域与个体层面的交互作用,并且能够观察其中可能存在的非线性涌现现象;相较于质性方法,本研究又通过仿真模拟,使研究结果能够可视化、动态化展示。随着旅游相关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利用基于代理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加深对旅游实际中复杂现象的理解与认知。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与讨论,本文也尝试为乡村住宿企业及乡村旅游地的发展提出建议。首先,本地政府应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共生型企业关系,支持乡村精英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外来经营者开展高质量、可持续的自主创新活动,鼓励乡村旅游企业间相互学习借鉴,提升区域整体的创新活跃度;其次,本地企业应当树立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依托较强的社会关系网络嵌入水平,积极模仿、学习、借鉴已有创新成果,进而尝试自主创新,实现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变,以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和经营抗风险能力;最后,外来经营者在积极挖掘外部资源,打造自身产品优势的同时,也需要注重风险管理以及企业自身品牌的构建,以最大程度维持市场领先地位,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4.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问题聚焦乡村旅游企业的创新策略与企业成长的交互作用研究,事实上,乡村旅游企业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诸如旅游市场变化、交通区位改善等外部空间的作用因素影响仍有待进一步展开。其次,本文以企业个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着眼于分析企业统计指标的增长,并未基于企业主视角对企业扩张、经营者能力提升等特征的探讨,在未来研究中可做进一步探索。最后,ABM依赖已明晰的多主体交互规则,仿真模型的迭代演化能力有所欠缺,在未来研究中需加强与计算科学的交叉融合,推动旅游系统仿真研究迈向智能化。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文章发表于《旅游学刊》2024年第9期,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 || 王 婧
责任校对 || 刘 鲁
技术编辑 || 金 朝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封面图片 || 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图片如有版权保护请与我们联系,E-mail: lyxk@vip.sina.com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旅游学刊
服务读者和作者,关注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分享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引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