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围绕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趋势、产业发展与政策导向等话题,从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汇报展示与深入交流。如在邮轮旅游领域,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智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全洪巍、王楠等,分别探讨了邮轮船景对游客体验的影响、可持续性对邮轮游客的吸引力,以及邮轮港口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游艇旅游领域,海南大学的刘亚斐、大连海事大学的赵玉洁就游艇旅游形象塑造、游艇安全事故的人为致因等展开分析;在海岛旅游领域,青岛大学的张雨娜、浙江海洋大学的杨雨晴分别就海岛旅游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新媒体对海岛女性旅游参与的赋权作用等议题进行了研究分享;在海洋旅游环境与产业方面,中国海洋大学的邢澜、合肥大学的王培家、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许雅晗分别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海洋旅游韧性的影响、海岛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以及休闲渔业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在海洋旅游文化与体验方面,中国海洋大学的卢佳辰、福建师范大学的曾艳芳、中国海洋大学的李煜轩、福建师范大学的刘欣、中国海洋大学的舒雅等分别汇报了海水浴场旅游者具身审美体验、船政文化沉浸式演艺体验、旅游者海钓体验过程、赶海游戏的场域构建,以及沉浸式虚拟空间中海丝文化传承路径等议题。
张辉教授点评
叶欣梁教授点评
林明水教授点评
孙晓东教授点评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教授做论坛总结,充分肯定与会师生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殷切厚望。他指出要深入理解我国旅游进入度假时代、旅游要素独立化等旅游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呼吁年轻学者在研究选题、学术贡献等紧扣旅游发展的时代脉搏,聚焦旅游与经济社会重点、难点和热点话题,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难题开展研究。
本次海洋旅游分论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研究机构上,吸引来自山东、辽宁、福建、上海、海南、浙江等10所高校师生共话海洋旅游发展,涉及范围广、学术层次高,海洋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认同与关注。第二,在研究选题上,聚焦海洋旅游新空间、新业态和新技术,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的新需求。汇报人立足海岛、海水浴场、近海、远洋等立体式海洋空间,从邮轮、游艇、海钓、赶海、主题演艺等深入剖析旅游者多样化的向海体验和消费需求,延伸性探讨了海岛生态保护与融合开发、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数智技术与海洋旅游场景应用等前沿话题,多角度、立体式响应了海上丝绸之路、双碳目标、海洋生态文明等国家涉海战略需要,丰富了海洋旅游业体系内涵与功能。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的特点,汇报人融合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范式,综合运用扎根理论、问卷调查、计量检验、大数据分析、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为理解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提供了跨学科视角和研究思路。
本次分论坛学术氛围浓厚,新颖观点纷呈,为海洋旅游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展示和交流平台。未来期待更多专家学者能够关注聚焦海洋旅游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科学问题,推动海洋旅游概念类型、理论支撑、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创新,为我国海洋旅游发展贡献高质量研究与经验启示。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