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速递 | 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居民“人的再生产”机制研究
文摘
旅游
2024-11-09 08:05
北京
田文娟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亚楠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佳昕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研究源自笔者团队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从业居民个体发展的长期关注。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得到了政策和学界的广泛认可。笔者团队多次在乡村进行调研,发现发展良好的乡村旅游地吸引了大批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而这些返乡者不仅带回了经济资本,更带来了文化认同的重建、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以及个人身份的重新定位。返乡从业居民在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了从城市工作者到乡村从业者的身份转变,这一过程中展现了其在乡村社区再融入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多样化角色和行为。返乡从业居民不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更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他们的个体成长和身份转变,对于理解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科学研究需深切地关注返乡人员人自身的再生产,从产业本位转向人本位。基于实地调研情况的掌握,笔者从理论视角梳理以往研究发现,研究多集中于农村劳动力在回流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还鲜有研究站在返乡从业者的人本立场,深度探索返乡从业居民的个体生存与发展。理论的滞后和缺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返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无法为乡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度的参考。在我国乡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科学研究需要从人本角度出发,针对返乡居民个体发展寻找和建构具有解释力的理论基础成为学术研究的当务之急。本研究的学术渊源主要来自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再生产”理论的探讨与应用。“人的再生产”因其“人”而能表述返乡居民作为人的微观存在;因其“再”而能表述返乡居民对乡村土地的重新适应与重新融入;因其“生产”而能表述旅游地返乡居民自我与生存方式的重构过程,从而“人的再生产”理论能为当下我国乡村人口回流现象提供一个基于人本视角的有力支撑。“人的再生产”这一概念不仅关注物质基础的构建,还涵盖了文化、社会以及个体自我实现的多个维度。通过这一理论框架,建构了返乡从业居民“人的再生产”模型,深入剖析了返乡者在人地关系、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和劳动形式等方面的重构过程。本研究通过探索返乡从业者如何在物质、文化与社会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完成个体再生产,期望为乡村旅游中的人才培育和乡村振兴政策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图片为研究团队在妙山村调研期间拍摄
图片为研究团队在妙山村调研期间拍摄
图片为研究团队在妙山村调研期间拍摄
笔者团队于2023年6月10日—7月8日期间在浙江省湖州市妙山村和水口村进行实地调研,共访谈了32位返乡从业者,涵盖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创业者和就业者,这一阶段的数据收集为进一步的理论建构奠定了基础。在资料分析过程中,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程序化方法,借助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材料进行逐级编码,提炼相关概念与范畴。具体而言,研究分为3个步骤:首先,进行开放式编码,将原始访谈数据进行分类与概念化,提炼出初始范畴;其次,通过主轴编码对初始范畴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主范畴;最后,通过选择性编码确定核心范畴,构建与乡村旅游中返乡居民实现“人的再生产”模型框架。
研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出并探索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实现的“人的再生产”概念。首先,研究探索了“人的再生产”维度,包括人地关系再嵌入、劳动形式再生产、文化价值观再生产、人际关系再生产和自我再实现。第二,研究建构了“人的再生产”模型,其中,人地关系和劳动形式再生产构成了“人的再生产”的物质与时空基础,文化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再生产构成了文化与社会条件。在此过程中,返乡者实现了阶段性的“客-主”身份转换,实现自我存在方式的重构。第三,研究从生命历程角度分析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人的再生产”的阶段历程及各阶段策略。农村最大的优势在于劳动者。传统上,乡村社会是安定的社会,自给自足,无需流动。但在流动的现代性背景下,农民的进城和返乡流动已成为重要的时代浪潮。这种浪潮不仅是人作为劳动力的客观现象,更是每一个流动个体生命历程的重要转变。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要以新的视角看待劳动者、关怀劳动者。
本研究从“人的再生产”出发,能够深刻地阐释返乡行为并不是简单的职业转化,而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的再生产。本研究提出的人的再生产及其维度主要关注返乡居民通过参与旅游业而重新融入乡村生活,并重新建构自我生存和生产方式的过程,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返乡居民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促进提升人地关系,促进乡村人地业治可持续发展。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村旅游区域不平衡性测度、过程与机制 ——以浙江省为例”(4247125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国内大循环驱动的长三角乡村旅游适配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22YJCZH248)和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机制与文旅创新协同发展研究”(YB2023-G-001)对本研究的资助。感谢《旅游学刊》编辑部给予团队此次交流分享的机会,感谢审稿专家们在审稿过程中对本文价值的肯定和耐心细致的修改意见,使得论文的逻辑性和重点得以进一步突出。感谢编辑老师在语言表达、语法规范等方面的细心指导,提升了文章的整体质量。本文所取得的进展离不开各位同仁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张圆刚, 田文娟, 王亚楠, 等. 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居民“人的再生产”机制研究[J]. 旅游学刊, 2024, 39(10): 70-82.
技术编辑 || 金 朝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图片如有版权保护请与我们联系,E-mail: lyxk@vip.sina.com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