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怀诚丨散文||​村邻.仁兄.益友

文摘   文化   2024-12-26 09:27   山西  
黄 河 原 创 文 学

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  原创频道

     姚怀诚,垣曲人。乡土文化学者。曾任垣曲电视台台长。垣曲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垣曲县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垣曲县地方文化研究协会常务理事等。

村邻.仁兄.益友

王士敏先生,在他年过七十的时候,将其家族渊源和个人成长奋斗史归于一传。可钦可敬、可喜可贺!

缘于交情,先生让我在其跋尾留点念想。余既觉不称,又谊不容辞。踌躇再三,想想还是老生常谈,写点乡情友谊的好。

(一)

我俩是村邻。出生在黄河以北、少祖山南的型马台塬。尽管两村地头相连,我们的家,也仅隔着一箭之地,却是互不隶属的两个村落。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了顺势而为,合了分,分了合。不少公共资源,多在西型马这个人口众多的地方安家。诸如,共同的购物去处--型马分销点;共同的求学环境——型马完小、型马农中;共同求医问药的地方——型马保健站。加上由来已久的东岭牧坡和交通交往的官道斜路......这,日处相见的交集,叠加着人们有意无意的相识,有心无心的交往。彼此之间很面善。

他家住在西型马的村口。门前,是我们上学求医买东西的必经之路。我便是在耳闻目睹中,见识了这个长我四岁、身材修长、眉清目秀、卓尔不群的少年才俊的。他在舞台上表演肯尼迪的惟妙惟肖,他和同学串联中的奇闻逸事,因口口相传而知晓;署名王向阳、高东红(他和同学天顺的化名),贴在村中心的大字报;他自编自导的《干原清水》《今夜有雷阵雨》《秋霞》等,他带领村宣传队巡演的台前幕后,使我一步步领略了他的异才禀赋。

再往后,更是较多的得知了他当记工员/生产队长/村团支书/村宣传队队长/支部副书记/民办教师/粮食局借干的一些经历。一九七五年秋,是我们直接交道的起点。那年,县上清退借干,他受到电影公司的青睐,回陈村组建公社电影队。其时,我在公社广播站上。一个系统、两个老乡,加上我们时常给公家和个人写些文字,加班加点地刻印材料,皆被时任领导所器重。期间,我曾配合他录制过参赛幻灯;曾一起爬山涉水从刘张走回。二十五年之后,我们曾受邀去西安为一革命老人编纂回忆录。

不到一年的合作共事,结成了我们半世纪的友谊。其自传中所涉及的成长环境、亲人邻居、老师同学、各色人等,我多耳熟能详。他所经历的许多往事,是我们共同走过的蹉跎岁月。缘此,读其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亲近感、使命感便油然而生,随感而发了。

(二)

他堪称仁兄。心地良善,善与人同。是少年同学、青年同事、中年同僚、老年同伴的共同感受。早年,在型马人眼里,他是贫下中农的好后代。这位在其眼皮底下长大,曾经小有权力,并当过红卫兵的他,没有打人害人的劣迹,未见少年得志的张狂。走出农门之后,回到村里,依然是邻居绞水他搭手,路遇老乡捎一程。躬行疾趋面长者,相托之事尽力帮。

工作期间,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为他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聚合了良好的人际氛围,搭建着水到渠成的上升铺垫。

由此,便不难理解,他走出农门的头一回,村支书的依依不舍;县上清退借干,粮食局领导请求留他一人;将要返回粮局时,电影公司经理登门劝留;面对纪检委调令,老局长挽留延后了两年;在纪检委工作,刚两年,就成为纪委常委,第三年,又被擢升为县纪委副书记;省纪委委任他为反腐倡廉大戏《情系法网》演出团团长,在全省巡演近一年。船到码头车到站,即受到市扶贫办老领导恳切相邀;年过花甲,县作协主席的位子正等着他。

仁兄有情有义,有兄长范。八四年冬,我被借调到县广播站做编辑工作。此时的他,已在县城待了十几个年头。在县城,俨然已是老户。可巧的是,刚来的第一个年头,便遇上了春节值班。我们一家人,人生地不熟。感到从未有过的清冷。所幸,先有广播局副局长冯建华兄,年前年货相赠。年后有士敏兄恳切相邀。才使我觉得,那个春节不太冷。

二零零一年,他去南方出差。回程路过广州,想起了我的孩子在那里的军校读书。便按我们交谈时的记忆找去。岂料,本来东站下车,进东门,只是一路之隔。他却被出租司机忽悠到西门去了。接下来又遇岗哨只认衣冠不认人。这才电话问我联系方式。惊愕、感动之余,我一面让孩子去接,一面与他说着话。我知道,那学院好大。从这头到那头,有一半千米。见到孩子,他边走边聊,问生活、问学习、问训练,问进步,关怀备至。在宿舍里,他绘声绘色地谈起了三十多年前,来广州串联时的所见所闻,同舍学员,对他这位饱经风霜、博闻强记的大伯仰慕之至。孩子送他从东门出来,他懊悔不迭。回来见面,说是本来想给我个惊喜,没想到弄巧成拙,被出租车司机捣了一下。

当然,期间还有他在型马筹建新宅时的木材审批,砍伐运输,宅基作难,以及无奈返回原籍的想法切磋,在清风岭盖房屡屡受阻的难言苦衷。作为在村里和县城建房盖屋的紧随其后者,不啻是少走弯路,节省开支,改弦易辙的及时雨。

(三)

古人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我们之间,没有银钱交道,没有利益纠葛,没有尔虞我诈。虽性格不同,路径迥异,然明镜止水,互不设防,友谊清纯而简约。我们有许多相似点:农家子弟、少年好学、初中基础学历、书法同道、凭写写画画成为木渣里的镢塞,体制外游走多年,办公室工作,皆以宣传为能事。

益友处事圆融,外柔内刚。九十年代初,广电局采用入股分红的办法,集资建设门面房。筹款二十多万,因是帐外帐,又直接给工程队打交道,事情繁杂,叫我先管着。后来单位出了些事情,县纪委把所有经手经济的人都叫去"过筛子"。有一天,在楼道碰见,他单刀直入,"兄弟,你还管钱哩?""管些""要是有事情(唠)一下说清楚。早说早主动""没问题"你可不敢团我!”“放心!几个月后,分管这项工作的赵九星副书记在结案谈话时说,广播局的事情,要是都像怀诚一样清清楚楚,早就结案啦。后来见面,他说见你也去了,我还寻思纪委不会平白无故传人。没事好,没事好!他的那句"早说早主动",让我想了许久。等我读到他许多针砭时弊的文章,才觉得,他说的不仅是一句行话,更是担任着纪检副书记的表里如一。

益友老成持重,共情力强。早年的基层历练,为他组织能力和领导艺术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粮食、电影、纪检、扶贫、作协,这些看似不搭界的行业,在他那里,之所以能如鱼得水,并干得风生水起、留下可圈可点的点睛之笔,无他,学识、阅历、历练、积淀之外化也。

益友敏而好学,勤勉有加。七十年代,他兴趣广泛,书法、写作、摄影,都在市县有名。后因时间、精力、财力所限,不得不忍痛割爱,专注于少年萌生的作家梦。目标锚定,读书、行路、写作,如影随形地跟了他一辈子。我曾问,当年串联的那些经历,一定有笔记吧?”"没有。都是回来后在一半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凭记忆写出来的。"那年,我们一行六人参观杨凌农业博览园,不几天,县报上就刊登了他的《我在杨凌开了眼》。前些年,他和一伙老友,近览重点工程,远行笔会交流。淄博、南昌、周至、天水、亚龙湾、三峡、北海、西柏坡………且每每出游,皆有佳作共享。反观他的那些散文、游记,又有哪些不是随行而记,随感而发呢?

益友热爱生活,感谢生活。型马是他出生地,祖居英言龙尾头。奶奶重托厚墩墩,原上风物情深深。浏览《自传》,翻阅少年生活,多有会心一笑;读其亲人篇章,难禁潸然泪下;览其故土情怀,可窥心底波澜;观其工作履历,猶见躬耕身影。用清代学者儒师刘熙载"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志、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的鉴赏标准,益友的自传,当归人品才学的集中展示一路。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益友的《自传》,用的是文学的方法、手法和笔法,是历史也是文学。是用文学写的历史。读来引人入胜,掩卷尤荡涟漪。所谓开卷有益,余以为,大概应包括这样的书罢。

期村邻、仁兄、益友,心惬、体健、家幸福。以"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为养怡之福,敲出更多、更接地气的美文佳作来。

书不尽言,言不及义。东拉西扯,以博行家一笑耳!

你若喜欢,请在文末点赞,并点击“在看”+留言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文学,就是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

黄河原创文学
  原创文学、精美图片、人物故事、信息资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