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 原创频道
田春洁,1951年生人,北京知青。1968年12月到山西垣曲华峰公社永兴大队疙瘩村插队劳动;1973年进入垣曲王茅化肥厂当临时工、合同工,1976年回京。八年的垣曲插队生活成为我终生难忘的记忆,垣曲,我的第二故乡。
那年,我也曾爆过玉米花
一
在山西插队时,有一年我准备回京探亲。正好赶上村里有一老乡爆玉米花。当时觉得特别新鲜好玩。只见他一手拉着风匣,一手摇着像炮弹似的圆铁锅,头儿顶上还一个压力表。呆了一会儿只听见“砰”的一声炮响,“喝!”好家伙,铁锅口冲着一个帆布袋里,一下冲进不少白花花的玉米花。周围还围了好多大人、小孩,不过这瞧着也挺吓人的。尤其那响声,声儿还挺大,也够危险的。
那会儿我正好要回北京,也没什么可带的,这爆米花,可是新鲜物,北京那时还没有崩爆米花的,实际上爆一锅玉米花,用不了多少玉米,也就一小茶缸三两左右,就可以爆好些。爆一锅两毛钱,于是我也来了一锅,找一个小布袋,一装,放在手提包里,就带回北京了。这玉米花看似不少,但不重。一到京后,我就对我老妈及侄子侄女们说:“看我给你们带什么好东西来了?”大家一看是玉米花都非常高兴,喜欢爱吃,我心里也自然充满着喜悦幸福感。
二
回城后,经过去工厂,下岗失业再就业自谋职业。在我卖糖葫芦、粽子期间。我又想到了爆玉米花。心里琢磨着,不妨我也弄个爆米花机卖爆米花,也算多种经营,增加些收入。
在北京像外地那种爆米机,是越来越少。最后,也就没人用那个跟放炮是的了。响声贼大,据说那种爆花机,危险不说还扰民,有心脏病的老人如猛的一听,能吓坏了。另外,还听说那爆米花机口,是用铅封的,容易有毒,吃着对身体不好,慢慢这个爆米花机,也就淘汰了。后来,人们又用旧高压锅爆玉米花,这样可就安全多了,还无铅。唯一的不足就是得用专用玉米才能爆好。因它没什么压力,普通的玉米还崩不出花来。
于是,我就到处去找旧高压锅,这可不是你想找什么就好找。你必须得到收废品的那里,且人家还得有,才能买到。经过我寻找,找了得有七、八家收废品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终于找着了,然后又找了一块1.5毫米厚的白铁皮,用它做锅盖。它不爱生锈,干净,经使。回家后,我就动手,把在工厂干钳工的本事拿出来。先画个简易图,这个锅盖,分两半。一半面积大,一半小,它们还得用合页连着。这小的一面是倒爆米花用,所以这个小盖必须得灵活方便打开。那大盖周围还得打孔,上螺丝防止晃动。在整个高压锅盖中间,也就是在大半盖上,再打一个五个圆的孔,然后,把一个八号铅丝围成一个摇把,直到锅底。在锅里底部把铅丝形成一个衣服架似的,中间的挂钩正好是通往锅盖顶部的摇把。然后再预备一个五公斤的液化器瓶和一个专用液化器炉。我自己又做了一个火圈,防风用,可增加火力,提升温度。我们这儿如要买那种专用爆玉米花的玉米,得到京西“锦绣大地”粮油批发市场去购买。顺便再买些爆玉米花用的奶油、甜味剂。经过不断的备用材料,最后终于搞定。
三
用这种高压锅做爆米花,相当好用。没什么技术含量,一次不成,再爆一次,主要凭经验。它主要没什么压力,又是专用的小料玉米。爆出的玉米花各个都有花,放上奶油后,快熟时,流露出的奶油味阵阵扑扑鼻,很是诱人。用量比那放炮的爆米机还少呐。可出花量不少。您想要什么味的都有,市场上有各种食品添加剂。
这爆米花,把锅烧好后。第一步放上奶油,再放专用小粒玉米,液化器火候儿大小随时可以调节。然后就转动锅盖上的旋钮。呆会就听见“啪啪叭叭”的声音,您所要的味道也随后就冒出来。等听不见声音,手转着费劲了,也就说明熟了,可以打开盖倒出,就是这么简单。倒出来的玉米花又白又香,价钱也就两块钱不贵。
恕我直言,这爆玉米花虽好,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因它毕竟有各种添加剂。偶尔吃一次两次可以,经常吃就不好了。现在,在农贸市场上这种做法也都没了,人家都用大型爆花机,做成各颜色、各形状和各个口味的都有,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了。我认为要吃最好还是那原味的,您说呢?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原创文学,就是这么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