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 原创频道
苏浩,临汾广播电视台记者。
援疆的岁月里,周末的时光总容易被孤寂填满。幸而有当地友人的热忱相伴,他们精心策划着一场场活动,试图慰藉我们这些游子的思乡之情。
深秋的风,带着几分凛冽,就这样引领着我们奔赴马桥古城。
当车轮停止转动,那座古城的轮廓映入眼帘之际,一种雄浑而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荒芜与破败交织,城垣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风沙无休无止的侵蚀下,尽显岁月的斑驳。那些残垣断壁,宛如从历史深处伸出的手,轻轻拉扯着时光的衣角,每一道裂痕、每一处凹陷,都在悄声诉说着往昔的烽火硝烟,那是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交织的岁月之歌。城墙的夯土,坚实而厚重,却也未能逃过岁月的雕琢,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刻痕,恰似史书上的篆文,忠实地记录着那段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日子。风,在城的街巷间悠然穿梭,发出低沉而悠远的吟唱,那是历史的悲叹,亦是往昔战斗的激昂回响,声声入耳,直击心灵。
马桥古城,静静依偎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虽历经岁月的磨蚀,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像是一位坚守到最后的英雄,尽管容颜已改,却依然身姿挺拔,傲然矗立在风沙的漩涡之中,默默承载着一段段被岁月尘封的厚重过往。
回首清同治年间,阿古柏的铁蹄无情地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顿时,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然而,当地的汉民并未屈服于命运的威压,他们在“四豪强”的引领下,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跨河筑城,筑起了一道抵御外敌的坚实堡垒。那座横卧于河上的“马桥”,狭窄而坚固,仅容一人一骑通行,却成为了连接希望与勇气的纽带,也赋予了这座城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字,更见证了先辈们守护家园、捍卫尊严的钢铁决心。彼时的马桥城,虽深陷困境,却似一盏明灯,汇聚着三千多民众的热血与力量。徐学功,这位英勇的领袖,率领着民团,在这片土地上且耕且战,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垦荒芜,用坚定的信念捍卫家园。那一座座附城拔地而起,宛如一个个不屈的符号,在风沙中挺立,诉说着永不言败的传奇。
周边的沙地旱生植被,红柳舞动着柔软却坚韧的枝条,梭梭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胡杨则以其不朽的身姿,傲然挺立。它们在风中相互依偎,轻轻摇曳,恰似当年那些坚守阵地的战士,即便历经岁月的沧桑洗礼,依然扎根于这片土地,不离不弃,静静地目睹着古城的兴衰荣辱,成为了历史无声的见证者。城北的沙丘,连绵起伏,宛如岁月堆积而成的屏障,将那段热血沸腾、可歌可泣的抗争历史,小心翼翼地尘封在这片盆地之中。唯有那蜿蜒曲折的引水渠道遗迹,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在黄沙之下隐隐露出痕迹,默默诉说着往昔垦种生活的烟火气息,那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即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也未曾熄灭。
在长达 13 年的漫长岁月里,马桥城与周边的古城携手并肩,连成一线,宛如一把锐利无比的利刃,直直地刺向侵略者的胸膛,在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辉煌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震撼人心的一笔。然而,当战争的硝烟缓缓散去,难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去,马桥城便如同一位被时光遗忘的战士,渐渐被岁月的洪流掩埋,在地图上失去了踪迹,孤独地在大漠边缘徘徊守望,那空旷寂寞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仿佛每一粒细微的沙尘,都紧紧裹挟着往昔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欢笑、有泪水、有热血、有牺牲,却在漫长的岁月里,无人倾听,无人问津。
但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那些先辈们用热血与坚韧铸就的精神丰碑,早已深深地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成为了这片土地永恒的灵魂。如今,我们怀揣着敬畏与虔诚,静静地站在这片承载着无数回忆与荣耀的土地上,分明能感受到先辈们的目光,穿越时空,投射在我们的身上。那些垦荒者的身影,在时光的迷雾中渐渐清晰,他们与当年的守城战士仿佛融为一体,手中简陋的工具,在荒原上敲打出希望的音符,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崭新篇章。
这一次的马桥古城之行,宛如一场震撼灵魂的洗礼。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应当如同那些先辈们一样,深深地扎根于新疆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用我们的智慧与汗水,为它梳妆打扮,让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使新疆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芒,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固基石、繁荣昌盛的幸福家园。如此,方能告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这片土地无私付出热血与生命的先辈英灵,让他们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永垂不朽。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文学,就是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