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 原创频道
苏浩,临汾广播电视台记者。
来到新湖农场学习、生活、工作,已有一段时日。这段时期的经历,有惊喜、有触动,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新湖农场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标示着“山西援建”的建筑随处可见。它们静静的矗立着,无声诉说着临汾与新湖农场跨越千里的深厚情谊与紧密协作。这些建筑绝非冰冷的砖石水泥堆砌,而是两地心灵相通、携手共进的生动见证。每一块基石、每一片砖瓦,都凝聚着临汾人民的深情厚意与殷切期望,更为这片土地注入全新生机与活力,助力其蓬勃发展。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饮食习惯竟与我的家乡临汾有着惊人的相似。面条,是餐桌上的常客,那筋道的口感与多样的面食做法,瞬间拉近了我与这片土地的距离。辣椒,也是人们钟爱的调味品,熟悉的家乡味道在舌尖上跳跃。这般相似的点滴,还有很多,它们汇聚成一股暖流,让我在异乡感受到了难得的亲切与安心。
一次偶然的采访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这种亲切感的真正来源。在一个基层连队,当一位职工得知我来自山西临汾时,他紧紧握住我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与喜悦。他激动地说:“你是临汾人呐!你们临汾的干部,帮我修了院子,整了土地。你们临汾的干部真好啊!”那一刻,我心中的疑惑顿时消散。原来,这份亲切感并非无端而生的偶然,而是历任临汾援疆干部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所铸就的情感纽带。
多年来,临汾作为新湖农场对口支援单位,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怀着使命与担当毅然远离家乡,奔赴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以智慧和汗水,精心浇灌新湖农场每一寸土地。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当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不仅让农场旧貌换新颜,更在人们心中深植希望与感恩的种子。如今,整洁的街道、美丽的公园以及各项蓬勃发展的事业,都是援疆干部辛勤付出的不朽见证。
作为新一批的援疆干部,我们接过了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心中既充满了骄傲,也感受到了压力。这份骄傲,源于前辈们的成就;而这份压力,则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努力续写援疆工作的新篇章。我们深知,不能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安逸度日,而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决心,投身于援疆事业中。
我们要扑下身去,扎根基层,深入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与期盼。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用实际行动去解决他们的困难。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新湖农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我们必将以先辈为榜样,传承伟大援疆精神,用激情与汗水,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援疆干部的壮丽篇章。让临汾与新湖农场的情谊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深厚,让新湖农场闪耀于祖国边疆大地,绽放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文学,就是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