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 原创频道
王文茂,男,1947年4月出生,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临钢公司退休员工,喜爱文学写作,曾在《临汾日报》《新唐风》等报刊发表一些散文,著有《尧都临汾谒尧帝》。
小时候第一次含含糊糊知道西安,是儿时听说书人讲修筑万里长城的秦始皇和王宝钏住寒窑十八年的故事,还有后来的女皇武则天都发生在西安。
第一次到西安是文革时期的大串联,到了这么大的城市,我一个农村的学生娃,看见了高楼大厦,遇到了车水马龙,挤进了滚滚人潮,算是开了眼界。住红卫兵接待站,成天去大学抄大字报。听西安人说话都是和老家蒲剧团的人一个口音,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因为从小就看蒲剧,觉着舞台上的人说话很好听,就是这个味。所以听西安话也顺耳,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参加工作后,到西安参加会议出差的机会就多了。
记得第一次来西安参加全国冶金设备订货会,住唐城宾馆。会议期间,组织我们参观兵马俑,俑坑挖开时间不长, 展览馆还未建成,佣坑上方刚搭建起一座简易大棚,周围是麦地,参观的人不多,当地人有卖烤红薯的,有提着竹篮子叫卖绣着红花的肚兜。我买了一包黄泥巴做的用黑烟水涂抹过的兵马俑塑像,带回去大家都觉得稀奇,好看。回到家里我把它们摆在书桌上,有客人来,我总要给介绍西安的兵马俑。
有一次,我准备到西安参加会议时,我爱人她们单位也有要到西安胡家庙购买电机的事,两人正好可以同行,就带上了小女儿。
办完了公事,我们顺便游览临潼华清池,看到蒋介石住过的五间房玻璃窗上的枪弹孔,我们好像听到了西安事变那个晚上激烈的枪声,让人惊心动魄。在捉蒋亭(后来改为兵谏后面的那块大石头缝里仿佛看见穿着睡衣惊慌失措吓得哆哆嗦嗦的蒋介石,对于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抵抗日寇侵略响应共产党号召发动西安事变的行为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参观了唐明皇带杨贵妃在这里温泉沐浴、梨园演唱的遗址。说给小女儿这些事,她听得很仔细,以致她后来上了三年级写作文叙述这件事,文章条理分明,情感细腻,受到老师的表扬。
后来登大雁塔,上到第五层时,我俩正仔细观看墙壁上的碑文介绍,没留心,女儿就从小小的类似窗口上安装着的木栅栏里钻出去了,窄窄的栅栏缝也没拦住她娇小的身子。天哪!我俩几乎惊的魂飞天外!女儿站在外面往下边看。我们不敢大声叫,只有悄悄地和她说:快,你看这里有个好玩的, 快进来!女儿嘻笑着从木栅栏缝隙中钻进来。爱人扑上去一把抱住她,惊吓至极,都快要哭了:小丽,掉下去你就没命了!
多少年后,我们每到大雁塔游览都会说起那件令人心惊胆战的事,女儿却说,她不怎么记得了。
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2000年时女婿调入西安交大工作,很快他们一家就都搬走了。接着我和老伴也都退休了,两人从老家翼城到临汾工作几十年,生活的很自在,熟人、同事也多,交通方便,我们对临汾已经有故乡般的感情了。
和父母分离时间长了,女儿先提出建议:我们一家在西安,妹妹一家在杭州,你们俩还在临汾住着,相距太远了,你们年纪越来越大,有个什么事情我们照顾不方便,要求我们搬家到西安。起初我们不太同意,可架不住她们一个劲地劝说,就稀里糊涂来西安了。离开临汾时,我觉得年老了还要再一次搬家,有些恋恋不舍的心情,心里烦着可行动上却也不再阻挡。
住久了,感觉西安也挺好的,不亏是九朝古都(九为个位数中最大,极言其大,我不喜欢非要说西安十三朝古都),文化积淀深厚,两千多年的世界文明古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历史上的影响力都是独一无二的。常听人说:山东的好汉山西的将,陕西的土地埋皇上。
在古都西安,几位老同学相遇,在酒店聚餐,一时高兴,喝得我朦朦胧胧……
我陪老同学游览秦始皇陵墓,登上那高高的封土堆,瞭望四野,顿觉居高临下,令人心旷神怡,忽然只见远处禁卫军肃立,始皇帝款款而来,我上前深深施礼: “皇帝阁下,您好!这是我的老同学,特来长安游览。”
秦始皇微微一笑:“见到两千多年后的你们,我很高兴!” 我们都清楚皇帝您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著名政治人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秦王朝和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您开创的封建制度竟然沿用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真可谓千古一帝。
听了这话,秦始皇表情沉重地说:经过反复思考,我也清楚,当年修长城是为抵御北方匈奴侵略,维护社会稳定;建灵渠和驰道,是要方便南北交流,真正把思想和文化统一起来。但是,修长城建宫殿这些巨大工程也带来了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恶果,加上刑罚严酷,焚烧掉一些无用的书籍坑杀了一批方士与风水先生,既是秦朝维 护政权的需要,也是我的过错。官逼民反,短短十来年就下台了。
我的同学说,你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毛主席对你的评价很高啊!
接着,秦始皇还带我们观看他那千军万马布阵操练,浩浩荡荡的秦俑活动起来,令行禁止,阵势变化无穷,雄伟壮观,所向披靡。
一会儿,来在大名宫,唐明皇处理完朝政后,正偕杨贵妃要去兴庆宫欣赏公园盛开的牡丹,所以顾不上和我们打招呼。因为杨玉环听到了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的老同学生气了:杨贵妃有什么了不起,等到了马嵬坡,看你哭不出泪来。
李白被贬谪在黄州,举着酒杯高唱: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刚刚唱完,只听得“哗啦”一声巨响,安禄山造反了。住长安少陵之野的杜甫先生为避动乱只得跟随逃难的百姓去往四川, 一路颠沛流离,写下了“三别”、“三吏”, 读来令人泪目。他在成都才有了草堂,发出了惊人的呼喊:让天下穷苦人都有房住。眼下,我们也应该让漂泊在京上沪广深的大学生、农民工有个小小的阁楼住呵。
沉迷酒色的唐玄宗带领杨氏兄妹也同样仓皇出逃,行至马嵬坡,六军哗变,杀死了祸国殃民的臣相杨国忠,将士仍然愤愤不平,上演了一出逼着唐玄宗挥泪赐死爱妃的生离死别。从此,大唐盛世气数已过,日益衰落。
白居易费了不少力气写出《长恨歌》刻写在大唐芙蓉园的画壁上,让许多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李杨真有那么情深似海呢!
我们几个人笑着向未央宫跑去,文治武功皆有很大建树的汉武帝刘彻听说我们几个山西人来拜访他十分高兴:“知道你们和卫青、霍去病(山西临汾河西刘村镇人)是老乡, 我一定要与各位见面,是他们舅甥多次出击匈奴屡建战功, 逼迫其远徙漠北,加上苏武、张骞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 形成通商之路。”我接上话头:“故而有今日习主席提出一带 一路之宏伟国策,使我华夏朋友遍天下!”大家一齐鼓掌。
一直到现在,在西安汉城湖汉武帝举着那有力的臂膀就是在欢迎我们山西人,不信,你到西安来看看。
还想去哪里转? 老同学说,到乐游原上好么! 行,路过大雁塔,悠扬的晨钟暮鼓陪伴着唐玄奘埋头翻译经书。 乐游原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还没看清楚李商隐的画像,就听得老伴一声叫喊:“老王,起来吃午饭啦!”原来是南柯一梦。“哎呀,我和几位老同学还没把西安游完,你就打破了我的美梦。”老伴笑了:“那 吃过饭,你再继续梦游吧!
在这逍遥自在的日子里,我们不知不觉正在向八十岁迈进。
不觉已是暮年,浮萍漂泊水面。
欲问平生功业,翼城临汾西安。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文学,就是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