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赋新丨书序||垣山曲水
文摘
文化
2024-12-02 13:35
山西
靳赋新,男,1967年生,山西垣曲人,从事电影工作,历史文化学者,人类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曾参与《平壤之约》《农民工》《永远的焦裕禄》等40余部影片投资拍摄。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流水集》、黄河三部曲《东塬》《小浪底去看海》《黄河岸边有我家》等。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电影市场》《当代电影》《电影通讯》《中国电影报》《中国艺术报》《环球企业家》《中国房地产报》等国家一级刊物,撰发有关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论文近百篇。曾接受过中新网、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凤凰网、新浪网深度专访。《垣山曲水》裴聪敏著
垣山曲水
裴聪敏近照
7月22日,垣曲县作家协会王士敏主席来电话说:“最近,我正和大局兄、云洲弟在一起,想把聪敏的文章细细审阅一遍,争取在他七十岁生日前把书印出来。他的两个儿子裴建、裴蓓,也都表示支持,想帮助他父亲完成心愿。”正月初七,我回老家过年,曾去看望过聪敏。坐在他家沙发上,看见他从宅门外进来,身材还是那样高大,腰还是那么直挺。他坐到我旁边,伸手从茶几上拿起一根小麻花,递给我吃,看上去很开心。我们不敢坐太久,约莫只待了半个小时,直到我们离开,他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来。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便想起他的一堆书稿来,过去他对我说过出书的事。近年来,他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垣山曲水》《五福涧,最后一名船工》《垣曲小火车》……,一篇篇美文,如清泉喷涌般多了起来,发报刊、上网络、进读书吧,已经拥有了一大批读者、听众和热评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书稿发过来了,大约有三十多万字,厚厚的一大本。王士敏主席说:“想让你看看。若你身体允许的话,可以写点东西,放在书前或书后?书稿出来后,我们发现这么一本书,前无序言,后无尾巴,有点寡、孤单、不太丰满。”我倒是想写,但不敢应承,只怕写不好,帮了倒忙,便回答道:“我还是别写的好,去头掐尾,清一色的干货,也挺流行的一种出书风格。”没过三天,士敏主席又视频于我,傍边站着个裴聪敏。他说,他正式传达聪敏的意思,还是想让我写几句,说他的书中,怎么能不见你的文字呢?
《垣山曲水》封面
裴聪敏,出身河东裴氏家族,年长我一轮,我称其为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俩因电影而结识,有着三十五年的交情。大高个,庄重严肃,寡言少语,不苟言笑。初遇时不易接近,久处后才能感觉到,他外在儒雅的气质下,隐藏着他的良善、平和与温润,掩盖着他的浪漫、风趣和才情。我同聪敏兄交往,有三段记忆深刻难忘。一是2000年,我在他家住过一夜,平时我宁可花钱住宾馆,也不愿在亲朋家借宿。二是有一次去看他,他家嫂子见我真亲,使出拿手绝活,专门给我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和菜擀面”,地道垣曲味。三就是今年过年时,聪敏兄给我吃的那根小麻花了,时光荏苒,诸行无常,诸漏皆苦,涅槃寂静。一九九五年十月,我们一同被借调到山西省电影公司,同住在一个房间,一起去食堂吃饭,脸对脸办公,还经常一同出差。聪敏兄是一个大孝子,他为照顾年老的父亲,在太原没待半年,就放弃了在省城发展的机会,又回到老家垣曲。干了一辈子电影,电影是他的最爱。退休后,他编写的《垣曲电影七十年》一书出版后,《中国电影报》当即进行了报道。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看到书后说:“垣曲电影人干了一件中国电影的大事,全国还从来没有一个县能如此下功夫,把电影史料保存的如此完整。此书是中国县级电影发展的一个缩影。”经他推荐,此书被中国电影资料馆永久性收藏。这应该是裴聪敏平淡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赋新,回来吧!选个日子,我骑着摩托车带着你,咱俩到安窝、解峪一段,沿着黄河边上走走。”他的想法正中我怀,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我的文章《小浪底去看海》,想以黄河中段打底色,就差这一截我还没实地考察,鱼头窝、麦地窝、老鸦石、瓮口、鹰嘴岩、河堤、五福涧,对我有一种深深地吸引、诱惑。《垣山曲水》序文
七月是北京一年之中,最闷热的一个月份。我靠在床头,边上放着一大桶雪碧,一字一句的读着书稿。之前,我曾担心自己会读不下去,毕竟五百多页哩。读着,读着,我读出了雪碧的味道,心内泛起一股凉意。渐渐地,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自以为最熟悉的家乡,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遥远。我一边读,一边咂摸,读了整整半个月,仅摘录出来的句子、段落,多达上万字。写得太全面了,太细腻了,太深情了,太动人了,简直把个垣曲挖地三尺,要来个锅底朝天。我最喜欢的当属《面面土》,还有《坐夜》,《垣曲小火车》也特别有意思,《四个匠人》《货郎担》更是写出了社会底层人的活着不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在山里的人们,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咂出的是绿树、是花草、是鸟飞、是虫鸣;是藏掖在山窝窝中的,缕缕升起的一股股炊烟;是历山舜王坪草甸上,那座孤零零的野山庙;是黄河小浪底辽阔水面上,那星星点点的鱼船。这本书是写垣曲的,一个藏掖在大山深处的小县。它把垣曲的历史地理、农耕文化、风土人情、自然之美,写得那么全面完整,这么清楚明白,如此深邃耐读。在我心中,它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左起:作者、申大局、王士敏、裴聪敏
我每读完一段或者一篇,时常都会停下来,像牛吃草一样,慢慢去反刍。咀嚼的时候,需要长椅上躺着,闭住眼睛,手摇着大蒲扇,旁边的桌子上,摆上一壶清茶。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在立意上,抓住人类共同拥有的一种情感,对爱的渴望,对美的追求。文字特别朴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话。无造作雕刻痕迹,情感表达真挚丰沛,充满了生活气息。既是散文集,感情当是重头戏。结果呢?本书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自己的家人、亲戚、同事,统统从书中隐藏了起来,不让任何杂音出现,保持了书的干净。从《说书》《"镲二爷"外传》可以看出,聪敏兄小时候是听说书、看打镲长大的,深受其影响。他的作品,语言形象生动,具有节奏感,具有表演感,极易抓住读者的心。细节描述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本书,写好的一个最核心的地方。挖水池、拉电、修路,从庄庄上的日子,到搬迁进城里的生活,《山庄》设计了一个叫五爷的人物,将庄庄上的日子与人物的命运连在了一起,我读到这里心里酸酸的。文字会说话,出字必带声,文笔非常的好。写的时候,里面蕴含的字和字、句和句之间的节奏。更像在绘画、在拍电影、在开演唱会,镜头感、画面感、音乐感,多感齐发,营造出白居易《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之语境。左起:王士敏、申大局、裴聪敏、王云洲
这本书稿汇集聪敏兄对垣曲山山水水的深情畅想、对幽微之事的细微查看。对垣曲来说,其价值、意义和影响力,难以估量。对内,垣曲人阅读本书,不仅会更加了解自己的故乡,还能品味生命哲理,增长人生智慧。对外,此书可作为垣曲走出去的一张名片。给书起一个什么样名字呢?有人提议叫《裴聪敏民俗散文集》,我觉得意思没错,但过于实在、朴素。裴聪敏在书中说,“垣山曲水”不是成语,是词组还是俗语?字典里查不到,反正人都这么说。文字中有‘垣’字、有‘曲’字,就有了修饰、有了文雅,表述也就有了诗情画意。”我以为,如果说确切的词义,“垣山曲水”,大概是垣曲最好的注解。我觉得,假若他人还尚未用它做过书名的话,那么这四个字就是裴聪敏这本散文集最贴切的书名。作者近照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文学,就是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