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岚丨散文||无与伦比的跨国友谊

文摘   文化   2024-12-24 10:00   山西  

黄 河 原 创 文 学

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  原创频道

      卢岚,笔名慧中,女,天津大学经管学部教授。老三届知青,1977年从集体户考入大学,本科毕业成绩优秀留校任教。1986年考入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教学科研并举,曾多次出国访问交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学术著作等身。

      退休后尝试写作,2018年参加天津市作家协会,笔耕不辍,在一级报刊、文学刊物和文学平台发表文章近200篇,《今日作家》签约作者。

1994年夏,好友燕妮寄给我一本《中国建筑之魂》,此书描述了费慰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读罢之后,我浮想联翩,不仅被梁林两位前辈的奋斗精神所感动,而且为他们和费氏夫妇之间深厚的跨国友谊激动不已。

最近又看到梁家后人于葵整理出版的《回望林徽因》,其中又提及这段感人至深的跨国友情。这一切在我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我决心让自己的感受见诸笔端,分享他人。

1932年初,一对新婚的美国年轻学者--25岁的费正清和23岁的费慰梅不远万里,风尘跋涉来到古都北平。来自牛津的博士研究生费正清到此为了完成他的博士论文——研究新近公布的一批清朝海关档案。费慰梅毕业于哈佛女校,学习的专业是美术。两位都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艺术!他们在一次画展上邂逅梁林,立刻愉快热烈地交谈起来,四位年轻人相互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吸引,一见如故。

偏巧两家住的很近,费正清夫妇很快就融入了梁林的朋友圈,接触到中国文化知识界的一批精英人物,并通过他们开启了一条文化通道。对文化艺术的共同爱好,让徽因和费慰梅成为闺蜜,她俩都为此感到兴奋。徽因向费慰梅坦言:“我在双重文化养育下长大。不容否认,双重文化的滋养对我不可或缺。自从你们来到我们身边,让我对生活与未来有了新视角和看法。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年轻活泼和有朝气了。”

1934年夏,梁林和好友夫妇相约前往山西峪道河避暑。说是消夏度假之旅,实则他们是一道在山西南部展开的又一次古建筑考察。一路朝夕相处,四位年轻人更亲近了。他们亲手制作了一册内容丰富的《山西夏日1934》的报告。封面上标示着:“文字撰写:费慰梅;摄影者:梁思成 费正清。此次山西之行之后,徽因与费慰梅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她们心灵相通,也彼此包容支撑。她们对艺术之美的热爱与投入,也感染着身旁的两位内敛持重的先生。

寻找保存至20世纪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一直是梁林的梦想。他们依凭法国学者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留下的一丝线索——敦煌六十一窟壁画所描绘的唐代五台山地区“大佛光寺”的大致位置,希望按图索骥能实现亲见唐构的梦想。他们自北平出发,乘火车走平汉铁路到正定,然后转承正太铁路到达太原。6月26日他们离开太原前往五台山区,先是坐汽车,然后坐驴轿,深入山区后又改为骑驴,最后只得走路爬山。他们足足跋涉了两天,大约傍晚到达五台山外的豆村。在夕阳的余晖中,佛光真容禅寺巍然屹立于山坡上,周围古松环绕。带着种种疑问和无法言状的激动心情,梁林二人步入大殿,开始寻找答案。落日余晖映照着雄伟的大殿,考察小组陶醉于眼前这壮丽的美景,享受着伟大发现最甜美的滋味。这是中国营造学社古建考察的巅峰,也是梁林事业奋斗最辉煌的时刻。带着无限欣喜,他们答应寺里到住持和尚明年再来,届时还要带来政府的资助,对寺院进行大规模的保护修缮。

1941年12月美国正式宣布参战,费正清和费慰梅正在华盛顿政府供职,他们期待有机会再次回到中国,与他们的老朋友相聚重逢。终于,费正清得以遂愿,1942年11月来到四川李庄。看到梁家在李庄的艰难,费正清内心深受触动,他保证今后要给予梁林最有效的实际支援---他要求梁林夫妇马上花掉他们赠予的支票和实物。费正清和朋友们为病弱的徽因送来了奶粉和维他命。林徽因很快被安排去做了全面的体检,并且找来木匠为徽因改造病床。回到重庆,费正清与杨廷宝等人商量,想为重病的徽因送去一位资深护士。徽因坚决不接受,双方僵持了很久。最后徽因决定“部分地”接受费正清的建议——在李庄雇一位女佣。

1945年夏,费慰梅作为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官员被派往重庆,又一次回到她眷恋不已的中国和心心念念的老朋友身边。在重庆庆祝胜利狂欢的翌日,费慰梅和梁思成匆匆搭乘一架美军运输机,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宜宾,然后转乘一艘小汽船,下行数英里来到李庄。费慰梅在梁家住了5天,徽因欢庆胜利的方式是乘坐滑竿去了趟李庄镇上的茶铺,走在一旁的是她念叨十年之久“突然降临”的挚友费慰梅。自从好友来访,徽因仿佛找回了从前那个期待冒险和浪漫的自己,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李庄,去和思念的朋友们相聚。1945年底,在梁思成的陪伴下,徽因终于坐船来到了重庆,费慰梅帮她联系了著名胸外科专家爱娄赛尔博士。诊断后得知,结核菌已从两个肺叶扩展到肾脏。生命留给徽因的时间或许只有几年,最多五年。徽因显然不适宜继续呆在重庆这样潮湿阴冷的环境中,1946年2月,在老朋友的帮助下,病中的徽因再次来到了温暖明媚的昆明。

真正的友情地久天长,不受地域、时空,甚至国度的局限,林徽因与费慰梅之间的跨国友谊一直持续到林先生病逝。乃至后些年于葵着手整理梁林的遗作和后事,还多次到美国采访过费慰梅女士。

你若喜欢,请在文末点赞,并点击“在看”+留言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文学,就是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

黄河原创文学
  原创文学、精美图片、人物故事、信息资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