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兰:这一个月以来的褶皱

文化   2024-10-09 05:22   河南  





酝酿着,酝酿着,三个星期就快过去了,第四个星期就快来了。眼前的一切都是一片杂乱狼藉待打理的样子,等着一个安静的时刻,让我梳理平复一下这一个月来的褶皱。

 说是褶皱,不如说是用来点缀工作生活中的经典碎花边儿,因为我也曾多次想过试着要把它织就成一条属于自己的“青兰”锦绣。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九月五号的傍晚,无风亦无云。没想到过了处暑节气,在室外操场,仍然觉得酷热难当。


 闻着七年级新生跑步队形训练时,与空气不断摩擦而捎来的阵阵汗馊味儿,听着孩子们那像极了我一个星期脚不沾地,都没能理顺手中事情的嘈杂跑步声,看着眼前的这一群满脸稚嫩的娃娃们,我突然就生出了“上苍终究没有饶过谁”的悲悯。但转瞬就喂给了他们一碗“静下来虽然凉快,但跑起来就有风”的鸡汤。


我就是这么一个特别“阿Q”的人,劝慰着此时“少不更事”的他们,也安慰着“兵荒马乱”的自己。

      

大约六点二十分,娃娃们稍作休息的片刻,我瞥了一眼手机。怕又漏掉了各个群里发布或被消息淹盖的重要任务信息,更怕扣上“就你例外”的帽子。因为我打小就被灌输“听话才是好孩子”。

      

虽然不知道这种理念对不对,但事实是,没长出什么大出息,也从没有让自己轻视过自己;同时庆幸,由于听话,听的也都是为人正道的父母和老师们的“至理名言”,耳濡目染的都是身边的正能量。今天,得以缀随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民教师队伍当中,也引领着一群孩子板正地走向前方奔跑。


 就在此时,一条正横躺在手机屏幕中央,又格外耀眼的红色未读消息率先映入眼帘:“明天来听你一节课,如何?”。像是询问,又似是通知。



     

名师要来听我的课,名师明天要来听我的课!然而,我并没有感到任何意外。此时我没有过多的犹豫,因为此刻当我看到这条消息已经过去了七分钟。“可以”“明天第三节”“上午”“706班”“欢迎朱老师前来指导”。我第一时间连发了五条没有标点符号的回复信息。




早之前我便知道,朱老师其实也忙。她经常得外出进行各种培训,总是在培训与被培训之间不停来回,在汲取与输出之间不断切换。


     
白天,她可能要去各个学校听评课,一路不断辛苦追光的同时也不断散发光的她每年还要多次躬身课堂,亲自手把手式地教年轻教师上示范课,即使退出学校,但从未脱离过课堂,这在目前是很难得的。

夜晚,每当我下完第三节夜自习从学校回来,感觉身体已被掏空的时候,翻开朋友圈还经常察觉到她伏身电脑前工作的痕迹。那一刻,即使真的很累,我好像也总能从中汲取一些力量—“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有什么资格说累。”
     
现在,名师亲自给我发来消息,说来听我的课。那一定是在她繁忙的工作行程中抽出来的稍微空闲的时间。这,必定也是早已安排在了她的工作计划之内的。所以,我一点儿也不意外。
     
早在今年五月中旬,正是处在九年级二模期间紧张复习二轮记叙文文体知识的时候,我们的组长陈淼主任就曾问我要过我的课表。那一次,我第一次隔空与朱老师面对面简单交流了几句,也是那一次我认真地从同事口中认识了朱老师。



     

接下来的日子,我时刻准备着与朱老师的第一次课堂会见,甚至与办公室姐妹们也提及了相约一起听课的安排。没想到,直至上一届孩子毕业,我们也没有见过面。 

     
现在想来,工作风风火火,安排紧锣密鼓的她当时得有多忙。很快,在暑假期间,我这一猜想便从各个网络渠道得到了证实。
     
这回,名师真的要来了,我并不感到意外。在这个意味着收获的初秋,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在工作以来第一个专业导师的引领与影响下,我能把未来的这条语文教学之路,看得更清晰一点儿,从而也能收集更多的专业碎花边儿来点缀我日后的工作与学习。

正片还在缓存中……








图文|王兰兰

编辑|袁  颜

审核|陈  淼


朱小四名师工作室
生活的方式是打开 教育的目的是成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