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吾读书:一把古琴,一匹老军马,三个人
文化
2024-10-20 21:06
河南
“小吾读书”第49次交流会于2024年10月20日20:00在腾讯会议上进行,历时61分钟。参加的读书同人有鲍琳、李维明、朱小四、邹建、胡新芸、文宏莉、许竟兰、来海花、罗豹、张红娟、李楠、夏书琴、张秋莹、赵东艳。后续:继续阅读《牵风记》,下次中心发言人夏书琴。拟采用腾讯会议模式。 读《牵风记》
岁月悠悠,多少往事如烟。唯独那份纯真的情感,像山间清澈的溪流,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在心底潺潺流淌。《牵风记》是当代作家徐怀中创作的长篇小说,2018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9年8月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讲述女主角汪可逾入伍投奔光明却在19岁不幸牺牲的壮烈故事。小说围绕着三个人和一匹马的故事,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描写战争,以特别的胆略探寻战火中的爱恋与人性,为大众展示了牺牲者的平凡和格局的伟大,描绘出了普通人丰富的精神世界。这部小说可以用“一把古琴,一匹老军马,三个人”来概括。初看《牵风记》的书名,我以为“风”指的是风筝,牵着风筝的生活的记录。慢慢读起来,我才知道实际上“风”指诗经之国风,又指战火之风云。指牵诗经之国风,书中的遣词造句处显诗经民风云云,各章的标题也有诗经的融入;同时,又牵战役激荡之风,战争年代的爱慕柔情扣人心弦。《牵风记》中写的是战争,却把笔墨更多地放在爱情上,两个人由互生爱慕、心灵相通到产生隔阂,最后以汪可逾牺牲告终。作者把美好的爱情置于残酷战争的背景之下,其实是为了颂扬人世间至美至善的人性和永恒柔软的情感。1947年6月,鲁西南战役打响。投奔延安的女主人公汪可逾与旅长齐竞缘于对宋琴的共同爱好,建立了超常的友谊。作战中汪可逾被敌人逼入绝境,决心舍生取义,跳崖赴死未果,在昏迷中被俘,被营救回来5天后才苏醒。齐竞说自己作为一个男人,要知道她是否被敌人强暴,她愤怒已极,与齐竞断交。全书的结尾,汪可逾死了,连长和曹水儿宁愿自己犯错误,也要掩护军马“滩枣”仓皇出逃,“滩枣”后来移动完汪可逾遗体后才扑地而死。齐竞留学日本,能文能武,儒将风范。一眼认出汪可逾怀中的古琴是宋琴,既能对古琴的出处、指法、曲目如数家珍,随口吟出白居易的诗;也能在战场上当断则断,在没有绝对把握时拿出必胜的决心,有“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英雄气概,却受传统影响,对汪可逾跳崖未死被俘,是否被当地团练武装糟蹋的事情耿耿于怀,最终导致一曲战地恋歌化作清风而去,让人唏嘘不已。通讯员曹水儿,没有文化,爱憎分明,富有同情心,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好色。北平来的文化教员汪可逾,汪可逾聪慧,艺术修养很高。对人没有防范之心,心地单纯,纯洁的就像一块洁白无无瑕的翡翠,也像杨过的小龙女。他非常崇拜齐团长,团长的讲话她能整段的背诵,并把团长的话当成标语,写在墙上。她的这种崇拜,使她深深爱上了齐竞,但在自己跳崖未死受重伤被俘之后,对齐竞看似关心、实则咄咄逼人的问话怒不可遏(齐竞受封建思想,觉得女人的贞操比生命都重要,他想要么救出的是一个洁白无瑕的汪可逾,如若不然宁愿救回的是一具尸体),汪可逾觉得齐竞玷污了纯洁的爱情,断然与齐竞分手。就这样,他们三人都是不完美的,都存在遗憾,正是这种遗憾,才成就了这部小说。因为如林清玄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缺憾都是成全”。生活也是如此,太多的阴差阳错导演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多少次月圆月缺,也扯不断那一世情缘。小说的结尾,晚年的齐竞,终于用一生的忏悔为汪可逾,写了一篇墓志铭——《银杏碑》。随后这样一个了无牵挂的老人,服下了自己以为是安眠药的维C片,离开了这样充满太多痛苦和幸福回忆的世界。汪可逾和她的那把古琴,就是美的符号和象征,高贵灵动又脆弱,在汪可逾的身上可以看到生命的美好。汪可逾,有着和普通女八路不一样的特质:文化高,但从不轻蔑他人。爱干净,有教养,却不嫌贫爱富,一路追随大部队;爱笑、纯真、不拘谨,却敢为人先,体谅将士,对粗鄙的玩笑一笑了之。作为一团一旅的副参谋,带头写大字报,炎炎烈日从不缺场;强渡黄河时为避免伤亡,领头脱衣解裳,不计较他人目光;面对敌军包围英勇反抗,不惜为国捐躯。 汪可逾没有跨过她的生命长河,在十九岁的春天悄然离世,亲眼目睹她离世的见证者只有曹水儿和一匹“滩枣”老战马。她恰似一阵春风,一个纸团,霎时间搅皱了一池春水,如沐春风地来,如沐春风地去。没有轩然大波,一切都是安安静静体体面面的。因而即便在死后数年,谁也没有忘记这位水灵美丽的女战士,笑盈盈的问候语和常伴其身的宋代古琴永驻九旅将士们的心间。汪可逾就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人性审美的典型形象。她标志性的微笑,她透明无尘的内心,她对生命的尊重,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她也要将世俗留给她的东西全部清除出身体,留给世界一幅纯净人体画。作者通过她来告诉我们:人性审美不会缺失,也不应缺失。而人性审美就是人性中的至美纯净大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汪可逾就是诗一样的女孩子。她住在房东家里,看到门上贴了对联,“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寒来暑往,门口走过许多路人,都没有看出端倪,但她汪可逾可发现了问题——左右门联高矮不一,上下位置还贴颠倒了!正常来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得了,反正不是自己家。可她不与众不同,她特意写了同样的一副对联,恳求了房东老大爷好一会儿,终于如愿换上了。还有一件事,更能体现她的诗性来。汪可逾写得一手好字,于是被派去写标语。一个女孩子,拎着标语桶,要在梯子上爬上爬下。烈日当空,石灰水沿着手腕一路流淌,想想就觉得辛苦。 但汪可逾一点都没有应付了事的意思,反而一个人琢磨着,怎么增加标语的知识性、生动性,以及别出心裁,在字体上花心思,让老乡们有兴趣驻足下来,逐字逐句读完。借用书中姜科长的话说,这是一种“平衡学”,或者说,“美学直觉”。对美的直觉,大概跟人的眼睛是一样的,大部分人生来就有清澈的眼眸,只是渐渐的,有的人就眼睛浑浊、视力模糊了。 汪可逾就像人心中的一场短暂的迷梦,不真实却美好。她理想化,有高涨的革命热情,她聪颖,漂亮,还有一些不符合大众的精神洁癖。她生在那个不属于她的年代,注定是一场短暂而美好的梦,却久久停留人们心中,徒留后世怀念。我想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面的田晓霞,看电视时她牺牲的场面我久久不能忘怀。我甚至会泪流满面,静坐一天,不停地告诉自己这是故事,不是现实,让自己从小说中走出来。大概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流泪和难过,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人性。“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能在繁忙而又内卷的工作之余,抽空窝在办公室里读到这本书,也算是徐怀中老先生给我们的馈赠。“小吾读书会”正式有了微信群。
数字是文明最初的萌芽,但近些年,排前几位的数字一(如老大、头儿、老板)、二(如二奶、二逼)、三、四都被玩坏了。所以就从数字“五”的读音开始吧。而且“wu”的“无”“吾““悟”“务”都是很有意思、值得琢磨的几个字。读书本来就是从小我的世界走向他人的世界,然后又回到小我的世界。我们的目标是:相互取长补短,以读书为乐,以互怼为荣。带动他人有一个是一个,带动他人一大片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