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即将坐上去北京的高铁,不仅想起我今年8月去北京师范大学的夜不能寐,然后写下《我要去北师大学习去了》。
再次出发,我想盘点一下库存,给自己一点秋的橙黄。
2024年8月1日至15日,2023—2025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语文学科)在北师大第二次集中培训。北师大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精心设计了课程,用心请来了名师,使天生愚钝的我,从初入校的惴惴不安到出校时的小有所获。这次培训深刻影响了我的教育教学状态。
学习期间,我不停地反思我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这时,王维审老师和杨卫平老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王维审老师大约有几千篇教育叙事在各个刊物上发表,杨卫平老师一直在微博上的教育记录甚至走出了国门。他们最开始都是农村的一线老师,在教学中也是困难重重。但他们和大多数老师不同的是:他们在困境中拿起书阅读,拿起笔书写,在阅读和书写中实现突围。
其实我也是一个爱用笔记录生活的人,但因为没有公开自己生活的勇气,一直没有找到和自己应和的人。这种不公布于众的自我表达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宣泄和收藏,对安抚自己的情绪、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认真比对自己和两位老师的区别,首先就在于没有公开,没有在媒介发布。缺少阅读评价、读后互动,也少了许多检验和提升的机会。于是,我从网上买了王老师和杨老师的几本书,重新研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善于从教育故事中找到教育的规律,也通过教育叙事找到了很多提升自己的平台、机会,自然而然就出书、做讲座。于是教书和写作相辅相成,越做越好。1.我整理了自己散落在各处的教育叙事,把它们放在一个文件夹里。2.整理出一个讲座《教育叙事,成长自己,引领学生》。何杰老师的“文本解读”的课例分析,郭锋老师的“四界语文”和信息技术在语文课上的运用,让我明白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缺少细致地切片分析和反思。我再次拿起教材阅读,和课标同步阅读。虽然有些东西原话记不住,但领悟了内核内容。接着我决定九月份进课堂,并且当天必须写下教学反思。这样我在九月份上了五节课,涉及五、七、八、九年级。我上课的原则就是不影响老师的上课节奏,了解上课班的学情,上一节实用的课。我先去听一节课,了解学情。再根据老师的进度上一节课。最后写教学反思,发在公众号上,接受大家的阅读、监督、建议。
总之,北师大的15天培训,我悟到只要脚踏实地,就有底气仰望星空。现在把我写给国培2024送教下乡(新县)语文班老师的话,献给我三生有幸遇到的北师大:你要相信热爱的力量,相信文化的濡染,更要相信专业的美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