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写课的教学反思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阅读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变化,那写作就是动态变化后的能量释放。
新课标在7-9年级学段“表达与交流”上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仿写,尝试多种形式的写作。”可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写作教学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并基于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逐步提升写作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作者鲁迅于1926年写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静来”,借助回忆旧时光的美好事物来排解眼前的苦闷。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
百草园部分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三味书屋部分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鲁迅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如细腻的观察、生动的描写等;在写作教学中,则可以鼓励学生模仿鲁迅的写法,描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或校园环境。通过这样的融合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作品,还能 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默读方法,概括文章中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默读”,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第一课时我除了作家作品、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介绍外,主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学会概括。
聚焦“百草园”部分,梳理乐园之趣,探究写法之妙,仿写校园之景。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写景文字细腻入微,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深厚感情和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很适合指导学生做一个仿写训练,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和积累拓展第四题,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并归纳作者运用到的写景方法,接着给定一个相关主题——“我的校园生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为后续练习“写景叙事”类作文铺路。课堂上辅以精读跳读法、圈点批注法,也可为本单元的名著导读做准备。
聚焦“三味书屋”部分,探书屋之人,品描写之法,仿写同学之态。
本文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严而不厉、古板中伴有开明、时常读书入神的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后半部分教学,主要以寿镜吾先生为例。我从单元主题“学习生活”自然引入鲁迅的学习生活,结合思考探究第三题,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学会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具体描写身边熟悉的同学。
另外,结合积累拓展第五题,引导学生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1.读写结合紧密:在阅读环节,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鲁迅笔下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刻画;在写作环节,我鼓励学生模仿鲁迅的笔法,描述校园生活中的场景或人物。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写作指导充分:在写作环节,我适时归纳写作技法并提供范例,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写作中,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和表达。
1.评价反馈不足:在学生完成仿写后,缺乏专业性的课堂评语,未能及时给予充分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明确改进的方向。
2.文本挖掘不深,在把握叙述视角时,缺乏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没有强化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写作意图。
朝花碾作尘,夕拾香如故。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是语文素养积累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动态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写作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写作中学会表达。
图文:刘 琪
编辑:曾培培
审核:王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