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也喜欢看书,却从未把自己看过的书记录一二。一方面觉得没有充足的时间(如今觉得这都是借口),另一方面是不相信自己的文笔。直到我遇到朱小四老师,她不仅开设“小吾读书”专栏分享,还总是鼓励老师们多写、多读、多感受。她让我这个一直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人终于忍不住心痒痒想要尝试。
最近趁着孩子睡觉的空档时间,读了《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这本书,最开始是书的题目吸引了我,忍不住想要知道朴素的语文课到底是什么样的。
书的前序介绍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语文课堂要追求朴实、扎实、真实的教学效果,而不是只求形式的热闹和表面的繁华。光是这一点就让我眼前一亮,因为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书中也讨论了一些语文课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课堂讨论过程的虚假繁荣”;“是否在教学的时候太在乎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甚至追问连续说不知道怎么办”;“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呢?”
一看到这些问题,脑海中就回想起自己上课时的困惑。书中很多观点让我对曾经的迷茫豁然开朗。其中一篇《语文课要上的扎实、朴实和厚实》让我印象深刻,也是我特别想要留存下来的观点,怎么样才能把课上的扎实、朴实和厚实呢?现在我来分享书中谈到了的三点:
书中通过教学片段呈现了整个识字环节,教师开门见山询问学生通过预习认识了哪些新词,接着又让学生上黑板书写,教师点评学生的书写,从字的间架结构到强调写字应该从哪里起笔,哪里收笔,怎么写好看,最后又让学生再次书写。通过这些细节告诉大家:识字环节不仅仅是落实在“认识”上,更重要的是“会写”,并写得“美观”,要写出横平竖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块字。
这样的识字教学我从没有在课堂上呈现,总觉得这是小学已经学过的,初中不必浪费时间。原本以为把字写美观以后识字教学环节就结束了,书中接着又给了另一个教学片段,教师通过询问学生记住了几个新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然后又通过两个意思相近的字进行辨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感念模糊到清晰,整个环节让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思考之中,而不是只要求死记硬背。这样识字教学就不仅仅是要学生会读、会写、写美,还有更高的要求——理解词语。
反观自己平时的教学,处理字词方面让学生读三遍就草草了事,看来今后还是要踏踏实实挖掘课本,精细备课。如果课前导入能从课文的字词入手再走进课文,这样可能比我捣鼓半天才能下载的视频更有语文味。
语文课堂永远少不了读书环节,这里书中也呈现了教学片段,平时我在处理朗读时仅限于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示范读,但是到底怎么样的方式才算有效的赏读呢?一直也没有很好的方法。
书中观点指出“让学生在自己读、别人读、听老师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反复思考,在比较中得出:要想用声音表达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就需要从语音、语调、感情、表情、停顿、语气等几个方面把握,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朗读的魅力,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贴近文字去感受字里行间空白处流淌着的东西”。同时也强调了“读书不仅仅要注重读的声音、形式及技巧,也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所以课堂也少不了静心读书环节,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静阅读,默默沉思,静下心来去勾画、去圈点、去批注。”
书中写作训练的教学片段,教师先指导讲解写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写,写完后并没有及时让学生展示,而是让学生自行修改。教师借此介绍了一种“朗读检查法“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检查,随后教师进行集中指导,从字、词、句、修辞的运用是否合适;文章段落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洁;情感是否真挚进行指导评析。学生朗读自己作品时,写得好的地方及时表扬,不足之处也及时指导改正。
虽然看起来很平常的一节课,但是整个过程却教给了学生辨析字词,怎么阅读,怎么写作,怎么给文章润色,这些内容也正是写作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
识字、读书、写作是我们语文课永远不能缺少的部分,也是所有的语文老师希望学生去扎实打好的语文基础。一节朴素的语文课不仅要学生上的扎实,作为教师,自己更要认真研读课本,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努力让自己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实在的、有效的。
图 文:曾培培
编 辑:曾培培
审 核:王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