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自己的自然本性甚于外物的人,是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的;爱自身的自然真性甚于外物的人,是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的。忘记身外之物,视名利为桎梏,视金钱为粪土,金山银山不能产生贪婪之念,这样的人管理天下,必然不辜负天下苍生的殷切重托。
|《庄子》“在宥”原文: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
解释:而且,喜好目明吗?这是会沉溺于五彩的;喜好耳聪吗?这是会沉溺于声乐的;喜好仁慈吗?这是会扰乱自然德性的;喜好义气吗?这是会违反事物常理的;喜好礼制吗?这是会助长繁琐机巧的;喜好音乐吗?这是会助长淫乐的;喜好圣者吗?这是会助长技艺的;喜好智巧吗?这是会助长琐细争辩的。
解析:最好的管理模式,就如大道(客观规律)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不以有德自居,也就不让宇宙万物产生任何非分之想。“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就是大道管理万物的铁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圣人之在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公平公正、大公无私,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这是担当和使命啊,怎么会向天下邀功呢?怎么会把国家公器作为谋取虚名的凭借呢?
喜好目明、耳聪、仁慈、义气、礼制、音乐、圣者、智巧这些智巧,都容易被人利用,就如鲁公喜欢紫色衣服,整个鲁国都以紫色衣服为美;楚王好细腰,很多为了细腰饿的面黄肌瘦;上边喜欢什么,下边就会把这些能发挥到极致。所以啊,倡导仁义圣智和民主自由普世价值观,就会被能言诡辩之徒利用,就会成为奸诈邪恶势力危害天下百姓的凭借。何以见得呢?仁义仁慈好不好啊?能把仁义仁慈给到最广大的人民百姓自然好啊,但是看看历史,仁义仁慈却被权贵利益集团截胡了,往往成了作恶而逃避惩罚的工具。民主自由好不好啊?能把民主自由给最广大的百姓,当然好啊,不过看看西方某帝国,民主自由不过是帝国主义祸乱世界的遮羞布。
|《庄子》“在宥”原文: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獊囊而乱天下也。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岂直过也而去之邪!乃齐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儛之。吾若是何哉!
解释:天下人想要安定自然的本性,这八种作法,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天下人不想安定自然的本性,这八种作法,就会使人局促而迷乱天下了。可是,天下人竟然会尊崇它,珍惜它,天下人为其所迷惑竟达到如此地步啊!这种种现象岂止是轻易抛弃的啊!人们还虔诚地谈论它,恭敬地传颂它,欢欣地供奉它,对此我将能够怎么样呢!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辩若讷。它不倡导仁义,却能给天下带来最大的仁义;不倡导自由,却让宇宙自由自在的运行;不倡导民主,却能给天下万物带来最大的民主,所以啊,至高无上的德,让人感觉不到有德,谓之上德不德;至高无上的仁义,让人感觉不到仁义,谓之,大仁不仁。
仁啊、义啊、礼啊、乐啊、圣啊、智啊、民主啊、自由啊、人权啊、平等啊,这都不是人自然真性的东西,就是人的本性之外的累赘。天下人想要安定自然的本性,这八种作法,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天下人不想安定自然的本性,这八种作法,就会使人局促而迷乱天下。与其让天下人迷乱,何不抛弃呢?世俗之人,却高举它,标榜它,尊崇它,甚至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天下人为其所迷惑竟达到如此地步啊,可见世俗之学多富有迷惑性!儒家仁义圣智和民主自由价值,这都是世俗之学,就如国之利器,容易被江山大盗窃取,成为欺压百姓、助纣为虐的工具,既然如此,推崇干什么呢?以国家公器来谋取虚名吗?
|《庄子》“在宥”原文: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
解释:所以,君子不得已而去治理天下,最好是无为而治。无为才能安定自然本性。因此啊,看重自己的自然本性甚于看重天下的人,是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的;爱自身的自然真性甚于爱护天下的人,是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的。
解析:宇宙万物运行需要,需要一定的秩序,否则不就乱套了吗?星球离开大道就会到处乱撞;太阳离开大道就不能发光发热;山川离开大道就会失去灵性;大地离开大道就不能厚德载物。人类社会也是一样道理啊,社会的运行总得需要一定的秩序,社会的管理总得有人来做吧。所以啊,假如万不得已走向管理岗位,最好是无为而治。什么是无为而治呢?并不是说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假如如此,能给天下百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吗?由此可见啊,无为而治并不是字面意思,而是针对仁义圣智、宗教信仰、民主自由价值观这些管理思想而言的。倡导世俗之学就是有为,抛弃世俗之论就是无为。
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它功于天下,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它造福万物,却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自然也就不以有德自居,也就不以有德炫耀德性。它不倡导仁义,却给宇宙万物带来最广大的仁义;不倡导自由,却给万物带来最大的自由;不炫耀德性,却拥有天下之德,这就是无为而治啊。倡导仁义圣智,仁义圣智就会被江山大盗窃走,成了欺压百姓的工具;倡导民主自由普世价值观,看看西方某帝国,能把民主自由给到最广大的人们大众吗?不过是祸乱世界的遮羞布罢了。所以啊,大道无为而治,就让大盗无法窃取,无法利用,无法危害天下百姓。治理天下,无为而治,才能安定自然本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圣人之在天下,视虚名为桎梏,视金钱为粪土,金山银山并不能让他产生贪婪之念,管理天下的权力是打击邪恶,保护善良百姓的工具,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公平公正,真心实意造福百姓。他对待外物,物来不迎、物去不送,物来则自招,物去则不藏,这样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也就不会伤害他。看重自己的自然本性甚于看重身外之物的人,是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的;爱惜自身的自然生命甚于爱护天下名利的人,是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的。那些视财如命、视权力大于生命的人,是不足以管理好天下的。
|《庄子》“在宥”原文: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解释:所以啊,君子假如能不离散无藏之真性,不滥用聪明智巧,内心宁静而精神活跃,沉默不言而似乎又有不言之言,精神活动无不合乎天理,从容无为都像空中尘埃那样运行顺畅自然,我又何须分出心思去治理天下啊!
解析:天下管理者管理天下,就如能像大道(客观规律)管理天下万物一样,对待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不期望人们的歌功颂德,不留恋天下的虚名,不贪恋金山银山的财货,保持一颗平平常常的心态,这就算是没有离散无藏之真性。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就是鱼儿的自然本性;人们自由自在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忘记自我的生活,就是人们的自然本性。圣人之在天下,合于大道之德,不倡导世俗虚伪之德,不滥用聪明智巧,内心就能宁静,精神就能活跃,心智就能超群。《黄帝阴符经》讲“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就是这个意思。
《道德经》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大道管理宇宙万物,拥有至信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至高无上的信言,却是无声无息,谓之大言不言、大辩若讷。世俗之学呢,却喜欢倡导仁啊、义啊、礼啊、乐啊、民主啊、人权啊、自由啊,鼓噪天下。仁义圣智昌盛的旧社会,并不能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民主自由价值观昌盛的西方某帝国,并没有把民主、自由、人权给到最广大的人民,不过是愚弄世人的遮羞布罢了。所以啊,圣人之在天下,沉默不言而似乎又有不言之言,精神活动无不合乎天理,从容无为都像空中尘埃那样运行顺畅自然。天下百姓不失去自然本性,哪里还需要人为的治理呢?哪里还需要仁义礼教来约束人民的言行呢?哪里还需要民主自由来愚弄淳朴善良的百姓呢?不人为治理天下,不是说不给天下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而是说不需要用世俗的学问和智巧来蛊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