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它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所以啊,至高无上的仁义让人感觉不到仁义。世俗之学恰恰相反啊,高举仁义大旗,就如建个高大的景观,只会让虚伪奸诈之徒受益,这是南辕北辙啊!
|《庄子》“天道”原文: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孔子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
解释:孔子想往西把自己所著的书藏到周王室的书库中。子路出主意说:“我听说周王室有位管理文典的史官叫老聃,已经引退回到家乡隐居,先生想要藏书,不妨去他家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孔子说:“好主意。”孔子前往拜见老聃,老聃对孔子的要求不肯帮忙,孔子于是反复申说十二经想说服孔子。
解析: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在西周那个天下失去大道的情况下,为了天下苍生,著有十二经:《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也算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姑且不管这些书籍的具体作用怎么样,这份心情就已经难能可贵啊。我们努力做事了,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至少我们努力过了。努力过了,虽然不一定能合于大道之德,可能受自己的智力结构影响,至少比那些什么也不做的强的太多了。
孔子尽自己的毕生所学,学成了十二经书,也希望能给天下百姓谋福祉,所以希望把书籍藏于周王室的书库,成为帝王治国理政的主流思想。就如至道课堂吧,我也是多么希望自己的解析思想被国家主流文化采纳啊!我是多么希望被世界人民认可啊,但是谁会认可真正的道家文化呢?只好默默无闻更新至道课堂。子路给孔子出主意说:周王室有位管理文典的史官叫老聃,不妨去他家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孔子觉得子路说的有道理,去找老子帮忙,可是老子不愿意帮忙啊,所以有了今天的对话。老子为什么不愿帮孔子呢?继续往下看。
|《庄子》“天道”原文: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
解释:老聃中途打断了孔子的解释说:“你说得太冗繁了,我想听听要点。”孔子说:“要点就在于仁义。”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说:“是啊。君子不仁就不能成就美名,不义就不能立身生存。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解析:老聃对孔子的喋喋不休有点不耐烦,觉得孔子啰啰嗦嗦,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所以啊,老聃说啊:“你说得太冗繁了,我想听听要点。”想想现实世界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给别人阐述道理,应该先把核心要点说出来。至道课堂给大家解析道家文化,为什么反复强调大道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万物,这个核心思想模型啊!因为我觉得这就是道家文化的抽象思维模型,这是真正读懂道家文化的基础。道家文化的一切立足点和出发点就在这个抽象思维模型上,能真正建立起这个抽象思维模型,就把道家文化读活了。
孔子说,他写的十二经,核心在于仁义。老聃不以为然地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我们也可以想想啊,仁义是人的自然真性吗?站在今天的角度啊,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的自然本性吗?显然不是。为什么啊?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远比相濡以沫处于路舒服;人们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之下,远比结义而行踏实。天下不失去仁义,何必倡导仁义呢?天下不失去民主、自由、平等,人们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哪里需要倡导呢?倡导的东西难道不是因为失去了吗?所以啊,仁义圣智和西方普世价值观本质都是世俗之学,就如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所以啊,世俗之学怎么能进入治理天下的书库收藏呢?这就是老聃不愿帮孔子的原因。由此可见啊,老聃不愿帮助孔子,并不是处于私心,而是有悖于自己的学问。
|《庄子》“天道”原文: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解释:老聃说:“请问,什么叫仁义?”孔子说:“中正而和外物同乐,兼爱而没有偏私,这就是仁义的实情啊。”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让宇宙万物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有序运行,这就是管理的至高境界了。《道德经》讲啊: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太上是什么样的管理境界呢?就是大道(客观规律)管理宇宙万物存在的那种境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权力姓公不姓私。圣人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真心实意造福百姓,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没有不公,打击奸诈邪恶,保护淳朴的百姓,人们安其居、乐其业、美其服、乐其俗,过上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这算是天下管理的至高境界了。
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远比相濡以沫处于陆舒服;人们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远比结义而行踏实。这么看来,仁啊、义啊、礼啊、教啊、自由啊、人权啊、民主啊、平等啊,不是多此一举吗?什么是仁义,一万人有一万人个看法!什么是民主自由?垄断大资本家想要欺压掠夺世界的民主和自由,普通百姓想要不被欺压和掠夺的民主和自由。所以啊,在不同阶层的人看来,观点和看法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请问,世俗倡导的仁义、民主、自由、人权,是代表极少数人还是最广大的百姓?所以啊,世俗之学都是极度笼统的,模糊不清的东西,这恰恰是奸诈邪恶之徒可以利用的凭借。您说,仁义圣智和民主自由价值观这些世俗之学,对谁有利,看看旧社会不就知道了嘛!看看以民主灯塔自居的西方某帝国,真的民主自由吗?所以啊,孔子的话是迂腐虚伪的。
|《庄子》“天道”原文: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解释:老聃说:“唉!这都是浮华虚伪的言辞啊!兼爱,距离大道太远,太迂腐了啊!兼爱往往出于私心,说明心中必有私心啊!先生你是想让天下的人都不失去养育吗?那么,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常规,日月原本就存在光亮,星辰原本就有各自的序列,禽兽原本就有各自的群体,树木原本就直立于地面。先生还是仿依天理行事,顺着大道前进,这就是最好的了。又何必用力标举仁义呢?先生扰乱了人的本性啊!”
解析:《道德经》讲:反者道之动,大道的运行和世俗的认知往往是相反的。这是什么意思呢?那些满口说为您好的人,未必真的对您好;那些铁面无情的人,未必对你不好。看看春秋战国时期,倡导仁义圣智的东方诸国,国力不断衰落,奸诈邪恶得不到打击,能言诡辩之徒不劳而获,淳朴善良百姓没有上升通道,人们没有希望。商鞅变法下的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国家富强安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人人依靠耕作和作战平等得到奖赏,没有人有法外特权,人们都有干劲有盼头。西方某帝国给人宣传,年满18岁的公民都可竞选总统,这是多民主啊!多自由啊!多平等啊!现实是什么样呢?一个普通小子有机会和有大财团背景的政客竞争吗?太迂腐天真了吧,他们为什么两个80岁老头竞选总统?难道没年轻人了吗?还不是背后资本势力说了算?一个大企业高新招聘员工,一个是:条件苛刻清晰,例如要求研究生毕业、计算机专业、五年工作经验;一个是:条件简单,普通高中毕业就行。作为应聘者,您觉得哪个要求对底层老百姓好?哪个对底层老百姓公平?您觉得要求简单的还有普通百姓的机会吗?这种作弊的空间太大了,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温床。我这里举了几个例子想说什么呢?就是说世俗之学表面是对大家好,其实恰恰相反,却给奸诈邪恶之徒提供了耍弄智巧的漏洞,是虚伪迂腐的学问。
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常规,日月原本就存在光亮,星辰原本就有各自的序列,禽兽原本就有各自的群体,树木原本就直立于地面。先生还是仿依天理行事,顺着大道前进,这就是最好的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按照大道(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合于大道之德而做。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让天下管理造福天下百姓,建立造福天下最广大人民的法律,依法治国,打击奸诈邪恶,保护淳朴善良百姓,让人们都能过上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这就是合道而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