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胠箧”(五):好知无道,则天下乱

文摘   2024-10-14 21:40   山东  

大道(客观规律)管理宇宙万物,最大的智慧好像没有智慧,最大的智巧好像没有智巧。世俗之学往往不是这样,脱离大道之德,耍弄智巧,搬弄是非,炫耀德性,这就是旧社会动荡不宁的根源。

|《庄子》“胠箧”原文: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解释:当今竟然使百姓伸长脖子,踮起脚跟说,“某个地方有圣贤之人”,于是担着粮食而奔向贤人,家里抛弃了自己的双亲,离开了自己的国君,足迹交接于诸侯的国境,车轮印迹往来交错于千里之外,而这就是统治者喜好智巧的过错。统治者一心追求圣智而不遵从大道,那么天下必定会大乱啊!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它功于天下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它造福万物,却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法尾随,无法迎接,自然也就让人感觉不到德性。天下不失去大道,人人德性淳朴如一,人们都能安其居、美其服、乐其业、乐其俗,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哪里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哪里还能想贤人学习呢?就如德性朴实的新社会,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谁还能分得清呢?我们哪里知道谁是圣贤呢?

在旧社会,江山大盗窃取了天下权力,公权私用、公器不公,把天下视为一家之私,为了掩盖天下失去大道的现实,为了安抚人们躁动的心灵,仁义圣智之学就粉墨登场了。君子和小人就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圣贤之名就开始滋生了。这个时候,百姓伸长脖子,踮起脚跟说,“某个地方有圣贤之人”,于是担着粮食而奔向贤人,家里抛弃了自己的双亲,离开了自己的国君,足迹交接于诸侯的国境,车轮印迹往来交错于千里之外,而这就是统治者喜好智巧的过错。统治者一心追求仁义圣智而不遵从大道,那么天下必定会大乱啊,为什么啊?这是这是虚伪之德!

|《庄子》“胠箧”原文: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解释: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使用弓弩、鸟网、弋箭、机关之类的智巧多了,鸟儿就只会在空中惊扰乱飞;使用钩饵、鱼网、鱼笼之类的智巧多了,鱼儿就只会在水里惊扰乱游;使用木栅、兽栏、兽网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野兽就只会在草泽里惊扰乱窜;使用伪骗欺诈、奸黠狡猾、言词诡曲、坚白之辩、同异之谈等等权变多了,世俗的人就只会被诡辩所迷惑。所以天下昏昏大乱,罪过就在于喜好智巧。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最大的智巧好像没有智巧,最大的智慧好像没有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造福天下苍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让人们过上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智慧,给人们通过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就是最大的智巧。世俗之学往往不是这样啊,往往置天下最大的智巧不用,而喜欢另辟新径,耍弄小聪明,自以为是天下至理,不就如井底之蛙吗?不就如河伯以为自己能集天下之美吗?

让鸟儿不失去自然真性,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飞翔于蓝天,这是养鸟的最大智巧。世俗之人却喜欢弓弩、鸟网、弋箭、机关之类的智巧,导致鸟儿就只会在空中惊扰乱飞。让鱼儿不失去自然真性,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畅游于江湖,这是养鱼的最大智巧,世俗之人却使用钩饵、鱼网、鱼笼之类的智巧,导致鱼儿就只会在水里惊扰乱游。让野兽不失去本性,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这是养野兽的至高智慧,世俗之人却喜欢使用木栅、兽栏、兽网之类的智巧多了,导致野兽就只会在草泽里惊扰乱窜。让人们不失去自然真性,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这是管理的至高境界,世俗之人却使用伪骗欺诈、奸黠狡猾、言词诡曲、坚白之辩、同异之谈等等权,导致就只会被诡辩所迷惑所以啊,旧社会天下昏昏大乱,罪过就在于喜好智巧。

|《庄子》“胠箧”原文: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

解释:所以啊,天下的人只知道追求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却不知道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只知道谴责非难暴君大盗的不当行为,却不知道仁义圣智的虚伪,因此天下才会大乱。所以对上则遮掩了日月的光辉,对下则销解了山川的精气,居中则损毁了四时的运行,就连附生地上蠕动的小虫,飞在空中的蛾蝶,没有不丧失原有真性的。

解析:天下的知识,分自然科学层面的知识和社会管理层面的知识。自然科学层面的知识,我们知道的越多越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多多益善。大道至简也,社会管理层面的知识,我们知道的越少越好,仁义圣智、普世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对天下管理来说有多大实际意义呢?只会让天下人迷惑。世俗之学的知识越少就能越接近大道之德,这就是教员能带领很多大字不识几个的工农队伍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回忆一下的党的发展壮大史,当时的人们没有太多的仁义圣智,只要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真心实意给百姓干实事就足够了,就合于大道之德了。所以啊,能让天下长治久安的道理很简单,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地步。想想无数的革命先烈,德性是多么淳朴自然啊,人生理想是多么坚定如一啊,无非就是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在旧社会往往不是这样啊,抛弃最简单的大道之德,却去追逐让人云里雾里的仁义圣智世俗之学。什么是仁义啊?对大地主仁义,还怎么制裁他们的邪恶呢?还怎么保护淳朴善良的百姓?仁义圣智之学本身就是模棱两可的学问。天下的人只知道追求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却不知道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只知道谴责非难暴君大盗的不当行为,却不知道仁义圣智的虚伪,仁义圣智就是大盗的帮凶,人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天下才会大乱。旧社会的天下失去大道,国家公器被江山大盗占为己有,成为欺压百姓的工具,公权私用,公器不公,导致天下动荡不宁,战争接连不断,百姓生灵涂炭,万物生灵,有谁能得以善终呢?有谁能安心生活生产呢?所以啊,上则遮掩了日月的光辉,下则销解了山川的精气,居中则损毁了四时的运行,就连附生地上蠕动的小虫,飞在空中的蛾蝶,没有不丧失原有真性的。

|《庄子》“胠箧”原文: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解释:那些追求智巧的人扰乱天下,竟然达到如此的地步啊!自夏、商、周三代以来都是这样啊,抛弃淳朴善良的百姓,而喜好那钻营狡诈的谄佞小人;丢弃那恬淡无为的风尚,喜好那喋喋不休的说教。繁琐的说教已经搞乱了天下啊!

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它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立政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造福百姓,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大道之德。所以啊,最大的智慧好像没有智慧,最大的智巧好像没有智巧。刻意人为追求智巧,往往就会脱离大道智巧。追求仁义智巧,仁义就会被形形色色的盗跖盗取,成为危害天下百姓的工具,这么说来,仁义智巧不就是大盗的帮凶吗?追求民主智巧,民主就会被帝国主义盗取,成为危害天下百姓的工具。这是为什么啊?因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房贷政策好不好啊?普通人肯定觉得好啊,缓解个人的经济压力,但是现实房价在短短十多年翻了数倍,导致人们透支了未来。医疗先付钱后治疗方式好呢?还是先治疗后付费方式好呢?普通人肯定觉得后者人性化啊,多道义啊,但是我敢肯定用不了几年,在忠孝的加持下,无数的人会被医疗账单大山压得数年不得翻身。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相往往和普通人的认知相反,信不信由您。仁义啊、民主啊、自由啊、平等啊,作为统战思想暂用一下可以,大家没必要当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真理的人能管理天下,就是百姓之福,新社会就是掌握真理的圣人领导天下。旧社会就是普通人管理天下,普通人的心智,普通的人思想,就如手臂智慧全身,等于大脑缺失,这就是旧社会走不出历史周期律的原因。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仁义圣智之学蔚然成风,人们的心智逐渐被迷惑抛弃淳朴善良的百姓,而喜好那钻营狡诈的谄佞小人;丢弃那恬淡无为的风尚,喜好那喋喋不休的说教。百家争鸣,反映的不是文化的昌盛,恰恰说明是天下失去大道的体现。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远比相濡以沫处于陆舒服;人们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之下,远比结义而行踏实。一个天下有道的世界,那些喋喋不休的说教言论就会就会逐渐消失了。旧社会恰恰不是这样啊,喜好智巧而失去大道,这是旧社会动荡不宁的根源。

至道课堂
至道课堂,是一个真正让您看懂道家文化内在逻辑的公众号。道家文化书籍这里重点涉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列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圣人的内心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