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公平公正、大公无私,没有让大盗窃取的丝毫空间。儒家仁义圣智呢?倡导虚伪之德,容易让奸诈邪恶之徒受益,让淳朴善良的百姓受害,是在助纣为虐,所以啊,往下看。
|《庄子》“胠箧”原文: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解释: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的最聪明智慧,有不替大盗做准备的吗?所谓的至高圣人,有不替大盗做守备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心,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象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也就让人感觉不到作用和价值,自然也让人感觉不到德性,所以啊,至高无上的智慧好像没有智慧,谓之大智若愚;真正崇高的道德让人感觉不到德性,谓之上德不德。世俗之人认为的“至知”,往往不是那种让天下不失去自然真性的大智慧,缺乏战略思维,而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小智慧、小聪明,本质就和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一样。世俗之人认为的“至圣”,往往不是那种让天下不失去自然真性的圣人,而是毁弃大道之德而倡导仁义圣智的世俗意义的圣人。世俗的所谓的最聪明智慧,有不替大盗做准备的吗?所谓的至高圣人,有不替大盗做守备的吗?肯定没有啊。
为什么呢?因为世俗意义的智慧和圣人,本质就是给旧社会统治者看家护院的学问,是在天下失去大道的情况下,安抚民心和维护旧社会秩序的工具。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心,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象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这是什么思维逻辑呢?真正的圣人,合于大道之德,立政为公、执政为民,让国家公器造福天下最广大的百姓,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盛世,人人都能善终,也就没有生命的危险。假如在天下有道的新社会,为了人民利益而奋斗,他们四人怎么会有被杀的遭遇呢?在旧社会,儒家仁义圣智就是大地主利益的守护者,就是维护封建王朝利益的工具罢了,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却还在喋喋不休,倡导虚伪之德,用虚伪之德来照亮别人的险恶,来显示别人的德性不足,往往就会有杀身之祸。
|《庄子》“胠箧”原文: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解释:所以啊,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大盗也有道吗?”盗跖回答说:“什么地方会没有道呢?准确推测屋里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能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赃公平,这就是仁德。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让国家公器造福天下最广大的百姓,这是社会运行的天理。反之呢,公权私用、公器不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天下人民赋予的公权视为一家之私,这和窃贼何异呢?小的窃贼盗窃的衣钩,大的窃贼盗窃的是天下江山,窃取的是天下苍生的殷切重托,窃取的是天下人们的信任。我们理解这个原理,这段话就容易理解了。
圣明啊、勇敢啊、义气啊、智慧啊、仁德啊,就如国之利器,谁不会使用啊?儒家圣人可以使用,盗跖也会使用啊!所以啊,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大盗也有道(规律)吗?”盗跖回答说:“什么地方会没有道(规律)呢?准确推测屋里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能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赃公平,这就是仁德。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看看历史上,朝堂之上倡导仁义、道德、礼仪、忠信;小的窃贼盗跖也会讲仁义、道德、礼仪、忠信啊,旧社会匪患猖獗,不都也在大谈忠信、义气、勇敢吗?旧社会上下德性有什么区别呢?旧社会统治者和盗跖的本质有什么不同呢?无非就是管的人多少罢了。由此可见啊,仁义圣智不就是人人都可以拿来使用的工具吗?哪有自诩的高尚之德呢?哪里能作为治理天下的战略思想呢?这就是仁义道德的伪善。
|《庄子》“胠箧”原文: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解释:由此看来啊,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身,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
解析:仁义、道德、礼仪、忠信、圣智就是人人都可以拿来使用的工具,善良的人可以拿来进谏自己的主张,也可以照亮别人德性的不足,例如:关龙逢,比干,苌弘,伍子胥,否则他们在朝堂之上能说什么话呢?儒家仁义圣知就是儒家圣人的立身之道啊。仁义圣智,善人可以使用啊,劝谏帝王,为了封建王朝统治的长久点而收敛内心。盗跖也可以用仁义圣智来管理他的小团队啊,旧社会的土匪武装肯定也会道德、礼义、忠信、圣智来管理手下啊,何以见得呢?看看影视剧中,那个土匪武装不是义字当先啊?窃国大盗将秃头不也是把仁、义、圣、智、信、忠挂在嘴边吗?
在天下失去大道的旧社会,大多为了身外之物而失去自然真性,为了身外之物患得患失、战战兢兢,甚至会不择手段,有些人为了利益而失去生命、有人为了虚名而失去生命,有人为了土地而失去生命,有人为了权力而失去生命。所以啊,在旧社会,真正善良的人有几个呢?人心叵测,阴险狡诈的人就多如牛毛。在这种情况下,倡导仁义圣智,不就如把一把利刃放置于天下吗?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啊,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啊。就如武器吧,古代战场打的在激烈,伤亡也不会太大,大规模杀伤武器问世后呢?战争伤亡就会指数级上升。
|《庄子》“胠箧”原文: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解释:所以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鲁侯奉献的酒味淡薄,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放走盗贼让他自生自灭,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川中流水干涸了,山谷就会空寂;山丘削了,深渊才能填平。圣人死了,大盗也就不会兴起了,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解析:宇宙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有因果联系的。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的人,取得了成功,肯定有成功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成分存在。有的人,没有取得成绩,肯定是有原因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啊。楚国会盟诸侯,鲁侯向楚王奉献的酒味淡薄,导致受到楚国攻打,魏国趁着楚国无暇之余顾及赵国之际,发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每一件发生的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当今天下的世界大事不也是环环相扣吗?哪有什么孤立事件?所以啊,在旧社会,大盗为什么会兴起呢?因为有仁义圣智这个抓手工具。西方某帝国为什么能颠覆和欺负弱小国家呢?因为有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这个抓手工具。假如没有这些个可供使用的工具利用,大盗还有什么借口作恶呢?所以说啊,仁义圣智和普世价值观就是大盗危害天下的帮手,所以啊,《庄子》说:圣人生而大盗起。世俗圣人的出现就会导致大盗横行。
打倒世俗意义的圣人,抛弃世俗圣人倡导的圣智之法,大盗就会失去作恶的工具,就是失去危害天下的凭借。没有了仁、义、圣、智、信、忠这些圣智之法,盗跖也就失去凝聚小团体的力量。没有了仁、义、圣、智、信、忠这些圣智之法,江山大盗就无法窃取天下公器,视天下公器为一家之私了。没有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这个工具,西方帝国主义还有什么理由颠覆和欺压弱小国家呢?所以啊,打倒世俗圣人,抛弃圣智之法,大盗就会孑然一身没有帮手,大盗就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那些窃取天下公器的奸诈邪恶之徒就会无处遁形,天下就能太平无事了。川中流水干涸了,山谷就会空寂;山丘削了,深渊才能填平。世俗意义的圣人死了,天下回归大道之境,大盗失去帮手必然形影单一,无处遁形,自然也就不会兴起了,天下就太平无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