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宥”(三):绝圣弃知,天下大治

文摘   2024-11-05 21:46   山东  

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能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最大的德性让人感觉不到有德;最大的智巧好像没有智巧。抛弃世俗意义的仁义圣智,让天下回归大道的自然本性,合于大道之德,天下才能大治。

|《庄子》“在宥”原文: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解释:崔瞿向老聃请教:“不治理天下,怎么才能使人心向善呢?”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这就是大道的作用。宇宙万物,谁能离开大道(客观规律)提供的运行秩序呢?星球离开大道,就会乱撞;太阳离开大道,就不能发光发热;大地离开大道,就不能厚德载物。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社会的运行也需要管理啊,也离不开天下管理者啊,否则奸诈邪恶势力危害天下百姓的利益,谁来制止呢?淳朴善良的百姓,谁来保护呢?没有社会管理,天下不就乱套了吗?连个傻瓜都知道的问题,天下不可能离开有序的秩序,崔瞿难道不知道吗?显而易见,崔瞿向老聃请教的问题,是另有所指的。

崔瞿向老聃请教:“不治理天下,怎么才能使人心向善呢?”这里的不治理天下,并不是抛弃管理系统,而是抛弃那些所谓的圣智之法例如:仁啊、义啊、礼啊、乐啊、人权啊、自由啊、民主啊、宗教信仰啊等等世俗之论。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也就让人们无法歌功颂德。圣人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公平公正、大公无私,打击奸诈邪恶,保护淳朴善良的百姓,让人们过上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哪里需要世俗之学来指手画脚啊?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哪里需要您来倡导相濡以沫啊?人们自由自在生活在公平公正的新社会,哪里需要倡导仁义圣智啊?由此可见啊,崔瞿口中的不治理天下,实际就是不倡导世俗虚伪之德。

|《庄子》“在宥”原文: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

解释:老聃说:“你应谨慎啊而不要扰乱了人心。人心总是压抑时便消沉颓丧,而得到器重时便情绪高涨,人心就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一上一下,这样就会变得憔悴不堪。人们在遭到排挤时,就会表现出谄媚之态来博得刚强者的怜悯,这样平时的阳刚之气就会消磨殆尽,内心焦虑如火,又战栗如寒冰,俯仰之间急速传播四海之外。人心啊,动静不同,其静如深渊一样静默,其动又如高天一样趾高气扬。骄矜不禁而无所拘系的,恐怕就只是人的内心活动吧!

解析:人的内心活动往往很复杂。人心总是压抑时便消沉颓丧,而得到器重时便情绪高涨。人们在遭到排挤时,就会表现出谄媚之态来博得刚强者的怜悯;在顺风顺水的顺境中,又会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人心啊,动静不同,其静如深渊一样静默,其动又如高天一样趾高气扬。人心是不是就像那起伏不定的波浪,忽高忽低啊?人的内心像不像那釜中沸腾的水啊?人的内心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变化呢?因为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的得失。身外之物的得失对于人的内心来说,不就如釜底的柴吗?身外之物对自身越重要,人的内心的波澜起伏就越大。就如釜底柴莘越多,水的沸腾程度越大。

我们不禁会问,庄周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要让釜中的水停止沸腾,不是使劲要用盖子把沸腾的水试图盖住,而是要釜底抽薪啊。怎么才能让人心恢复平静啊?不是通过严酷的刑法和丰厚的奖赏,来掩盖问题的表面,而是应该让人们合于大道之德,让人们忘记身外之物对自己的影响。管理天下不是一个道理吗?天下管理者,力争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把权力视为担当和责任;把权位看作是使命和义务。上至天下管理者,下至普通干部,都不去谋取私利,谁还会为了外物得失而战战兢兢,宠辱若惊啊?所以啊,让人心恢复平静的最好办法就是合于大道之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庄子》“在宥”原文: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灌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幽都,此不胜天下也。

解释:以前黄帝开始用仁义来扰乱人心,于是尧和舜因疲于奔波而腿上没有毛,这是用虚名来养育天下众多的形体,他们满心焦虑地推行仁义,并耗费心血来制定法度。然而他还是未能制服天下。尧于是将灌兜放逐到崇山,将三苗流放到三峗,将共工发配到幽都,这些就是没能制服天下的明证。

解析:仁义圣智和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都是世俗之学。说仁义圣智学问对吧,仁义圣智昌盛的旧社会,却是社会动荡不宁,百姓生灵涂炭,朝代更替如家常便饭,一方唱罢一方登场。再看看西方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吧,底层人民获得真正民主了吗?底层百姓取得真正自由了吗?这不过是大资本家愚弄底层人民的工具罢了。世俗之学,在实际之行中,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啊?实际效果为什么会南辕北辙啊。通俗易懂的讲啊,世俗之学漏洞太大,容易被奸诈邪恶之徒利用,成了既得利益集团愚弄百姓的工具。仁义仁慈好不好啊?就怕给不到最广大的百姓,而中途被官僚既得利益者截胡了,成了欺压百姓而逃避惩罚的凭借。

所以啊,仁义圣智和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是世俗之论,是有很大漏洞可钻的,中间可以运作的空间太大了,最终还是淳朴善良的百姓受伤。从前啊,黄帝用仁义,以仁义仁德治国,这是在用国家公器谋取个人名声啊,这样就会导致民心变得虚伪,以虚伪之德为荣,所以啊,黄帝推行仁义就会扰乱民心。天下人人都去追求虚名,为了虚名所累所伤,所以啊,尧和舜因疲于奔波而腿上没有毛,这是用虚名来养育天下众多的形体。大道(客观规律)对宇宙万物的核心作用,是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天下管理者对天下百姓的核心作用是打击邪恶、保护忠善,提供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倡导仁义,炫耀德性,是不是不务正业啊?他们满心焦虑地推行仁义,并耗费心血来制定法度,不就如在釜底疯狂添柴吗?釜中的水怎么会恢复平静呢?天下怎么能得以有效治理呢?怎么可能制服天下呢?尧于是将灌兜放逐到崇山,将三苗流放到三峗,将共工发配到幽都,这些就是没能制服天下的明证。

|《庄子》“在宥”原文: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

解释:延续到夏、商、周三代,更是多方面地惊扰了天下。下有夏桀、盗跖一样的江山大盗,上有曾参、史䲡一样的仁者,而儒家和墨家也逐渐开始兴起了。这样一来,或喜或怒的人都相互猜疑,或愚或智的人都相互欺诈,或善或恶的人都相互责难,或妄或信的人都相互讥刺,因而天下也就逐渐衰败了;人们的基本观念各不不同,性命中的的自然本性也就散乱了,天下都追求智巧,百姓中便纷争迭起而逐渐丧失自然真性了。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它功于天下,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它造福万物,却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法迎接,无法尾随。它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却不以有德炫耀自己,让宇宙万物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圣人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公平公正,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全心全意为人谋福祉,让人们过上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奸诈邪恶之徒不敢为非作歹,能言诡辩之徒不能帅弄嘴皮子博得荣华富贵,人人通过辛勤劳动来获得美好的生活,人人没有非分之念,内心就淳朴如一,内心就能不受到身外之物的扰乱。

自从黄帝推崇仁义以来,天下就逐渐受到扰乱。天下怎么受到惊扰的呢?很多人开始追逐虚名了,于是尧和舜因疲于奔波而累的腿上没有毛。有人会想了,这不是好事吗?说明尧舜勤政啊!实则恰恰不然,这是在用国家公器谋取虚名,在公权私用。延续到夏、商、周三代以来,百姓受到了更多的惊扰。仁义圣智开始昌盛了,仁义仁德仁慈更大的迷乱了天下,让天下百姓迷失了方向。能言诡辩之徒,可以依靠耍弄嘴皮子博得荣华富贵;既得利益势力犯了大罪可以依靠仁义仁政,来逃避法律的惩罚;人心变得不在淳朴,疯狂去追求虚伪之德,追求圣智之法。下有夏桀、盗跖一样的江山大盗,上有曾参、史䲡一样的仁者,而儒家和墨家也逐渐开始兴起了。下有夏桀、盗跖一样的江山大盗,上有曾参、史䲡一样的仁者,而儒家和墨家也逐渐开始兴起了。这就是推崇仁义,追求智巧的必然结果。

|《庄子》“在宥”原文:于是乎斤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

解释:于是用斧锯之类的刑具来制裁他们,用礼乐之法来规范他们,用肉刑来惩处他们。天下相互践踏而大乱,罪在扰乱了人心。因此贤能的人隐居于高山深谷之下,而帝王诸侯忧心如焚恐惧在朝堂之上。当今之世,遭受杀害的人尸体堆积如山,带着脚镣手铐而坐大牢的人接连不断,受到刑具伤害的人更是举目皆然,而儒墨之徒竟然在枷锁和羁绊中高谈阔论、企图止乱。

解析: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这是鱼儿的自然真性;鸟儿自由自在飞翔于蓝天,是鸟儿的自然真性;马儿自由自在奔驰于草原,是马儿的自然的自然真性;人们自由自在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之下,安居乐业的生活,是人的自然真性。有些大聪明,却自以为是,倡导虚伪之德,来迷乱天下百姓。使用弓弩、鸟网、弋箭、机关之类的智巧多了,鸟儿就只会在空中惊扰乱飞;使用钩饵、鱼网、鱼笼之类的智巧多了,鱼儿就只会在水里惊扰乱游;使用木栅、兽栏、兽网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野兽就只会在草泽里惊扰乱窜;使用伪骗欺诈、奸黠狡猾、言词诡曲、坚白之辩、同异之谈等等权变多了,世俗的人就只会被诡辩所迷惑。所以天下昏昏大乱,罪过就在于喜好智巧。

推崇仁义,追求智巧,倡导世俗虚伪之德,不就如釜底的柴薪吗?釜底拼命的添加柴薪,釜中的水怎么可能停止沸腾呢?用斧锯之类的刑具来制裁,用礼乐之法来规范,用肉刑来惩处,不就如大聪明使用各种方法试图阻止釜中的水沸腾吗?天下相互践踏而大乱,罪在世俗之学扰乱了人心啊。旧社会,遭受杀害的人尸体堆积如山,带着脚镣手铐而坐大牢的人接连不断,受到刑具伤害的人更是举目皆然,而儒墨之徒竟然在枷锁和羁绊中高谈阔论、企图止乱,这不是南辕北辙吗?要让水停止沸腾,最好的办法是抽走柴薪,来个釜底抽薪。让天下回归太平,让人们过上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最好办法,是停止推崇仁义,抛弃虚伪之德

|《庄子》“在宥”原文: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解释:唉,真是太过份了!他们不知心愧、不识羞耻竟然达到这等地步!我不知道那所谓的圣智是否为脚镣手铐上用作连接的插木,我也不明白那所谓的仁义是否为枷锁上用作加固的木拴,又怎么知道曾参和史䲡之流不是夏桀和盗跖的先导呢!所以说,‘抛弃圣智之法,天下才能大治’。”

解析仁义圣智和人权民主普世价值观,就如釜底的柴薪,就如古代镣铐上连接的插木,就如枷锁上用作加固的木拴,实际起到的作用就是南辕北辙。为什么会这样啊?因为仁义圣智和人权民主普世价值观都是世俗之论,是世俗之人认为正确的东西。世俗之人认为正确的东西,为什么会起反作用啊?因为反者道之动。还是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说吧,因为仁义圣智容易被大盗盗走,成为欺压百姓的工具。民主自由,容易被大资本家既得利益集团利用,成为愚弄百姓的工具。

您觉得,您的智商很高吗?在官僚既得利益集团庞大的智囊面前算什么啊?您比能言诡辩之徒更有口才吗?您有奸诈邪恶之徒更有智慧吗?您有盗跖更有武力吗?在旧社会,倡导仁义,往往就被官僚既得利益集团中途截胡了,成了犯了大罪而逃避惩罚的借口。今天的西方某帝国不是一样道理吗?倡导民主、自由、人权、自由等普世价值观,以人类的文明灯塔自居,满世界到处嚷嚷,指责别人这不民主,那不自由,实际情况呢?看看疫情期间,那些西方政客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吗?普选、人人都可竞选总统,显得多么高大上,好像人人都能成为总统,实际呢?不过是愚弄百姓的障眼法罢了。

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最大的德性让人感觉不到有德;最大的仁义不需要展示仁义;最大的民主就是给人们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最大的自由,就是让人们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最大的智巧好像没有任何智巧;最大的言论不需要倡导仁义、礼教、民主、自由、人权。没有战争的流离失所,没有社会动荡的悲欢离合,没有食不果腹的饥饿。人们都不失去自然本性,哪里需要倡导什么呢?曾参和史䲡之流哪里能值得炫耀呢?所以啊,抛弃圣智之法,天下才能大治。

至道课堂
至道课堂,是一个真正让您看懂道家文化内在逻辑的公众号。道家文化书籍这里重点涉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列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圣人的内心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