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地”(七):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文摘   2024-12-10 21:31   山东  

《道德经》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道自己愚昧,就不是最愚昧的;知道自己迷惑,就不是最迷惑的。什么是最愚昧的呢?就是做着谄媚世俗的事,与世俗之人为伍,却还以此炫耀德性,以高尚之德自居。这是些什么人呢?下边进入今天的话题。

|《庄子》“天地”原文:孝子不其亲,忠臣不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谀之人也!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

解释: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忠臣、孝子的盛德。对父母所说的话便都加以肯定,所做的事便都加以称赞,那就是世俗人所说的不肖之子;对君王所说的话就都加以肯定,所做的事就都加以称颂,那就是世俗之人所说的不肖之臣。却不知道世俗的阿谀奉承是必然的吗?对世俗之人所肯定的都去肯定,对世俗之人所歌颂的都去歌颂,却不被视为谄媚之人,既然是这样,难道世俗之人比父母更可敬、比君王更值得尊崇吗?

解析:孝子有自己的主见,不事事都奉承他的父母,这是孝子的盛德。忠臣,有自己的见解,不事事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忠臣的盛德。父母所说的话,不论对错便都加以肯定;所做的事,不论是否合于大道便都加以称赞,没有自己的主见,那就是世俗人所说的不肖之子,愚蠢之子。对君王所说的话,不论对错就都加以肯定,所做的事不论客观与否就都加以称颂,唯唯诺诺,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那就是世俗之人所说的不肖之臣,谗佞小人。这个理论没问题吧?看看影视剧中,我们是不是十分鄙视那些唯唯诺诺、没有丝毫主见的人?感觉他们就如奴仆一样,永远不敢挺直腰板,在主人面前感觉低人半等,没有半点尊严。这是不是就如不孝之子啊?软骨头没有一点男子汉气概。

对父母的话都加以奉承,被视为不孝之子;对君王的话都加以肯定,被视为不肖之臣。对世俗之人所肯定的事情都去肯定,对世俗之人所歌颂的事物都去歌颂,却不被视为谄媚之人,还以高尚之德自居,这是什么道理呢?仁啊、义啊、礼啊、教啊、自由啊、人权啊、普选啊、民主啊,都是世俗之人觉得正确而视为至理的言论,倡导者却以有德圣人自居。有多少人为世俗之学而如痴如醉啊?倡导者却不被视为谄媚世俗的奸佞小人,却被视为正人君子,难道世俗之人比父母更加可亲可敬吗?难道世俗之人比君王更值得尊崇吗?既然这样,这种认知,不就是耍弄双标吗?假如以世俗的观点治理天下的话,不就如让有大批粉丝的戏子网红管理天下吗?治理天下就如小孩子过家家,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天下怎么可能不乱呢?看看乌克兰,戏子总统,能给乌克兰人民带来什么啊?只能是无穷的灾难。

|《庄子》“天地”原文: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也,愚之至也。

解释:说自己是个谗谄的人,定会勃然大怒颜容顿改;说自己是个阿谀的人,也定会忿恨填胸面色剧变。可是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谗谄的事,用巧妙的譬喻和华丽的辞藻以博取众人的欢心,这种人却始终不被人们看成是过错。穿上华美的衣裳,绣制斑烂的纹彩,打扮艳丽的容貌,假装慈悲来讨好世俗,却不被认为自己是谗佞小人。跟世俗谄媚之人为伍,是非观念一样,却又不把自己看作是谗佞之人,这真是愚昧到了极点。

解析:迎合世俗之人的观点,把仁啊、义啊、礼啊、教啊、自由啊、人权啊、普选啊等世俗之学视为至理,推行仁义之学和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没有自己的主见,谄媚世俗之人,期待世俗之人的肯定和赞誉,这样的人智力就和世俗之人在同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超出众人呢?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谗谄世俗的事,用巧妙的譬喻和华丽的辞藻以博取众人的欢心,这种人却始终不被人们看成是过错。穿上华美的衣裳,绣制斑烂的纹彩,打扮艳丽的容貌,假装慈悲来讨好世俗,却不被认为自己是谗佞小人。跟世俗谄媚之人为伍,是非观念一样,却又不把自己看作是谗佞之人,倡导世俗之学,以高尚之德炫耀自己的德性,却自称为“圣人”,这真是愚昧到了极点,多么的荒唐无知啊。

大道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内心至虚至静,也就不被外物所累所伤,此乃无为之道呢臣子奋发有为,努力拼搏,脚踏实地,实干兴邦,有为之道也。两者相互配合,就如脑和四肢,和谐之道也。看看旧社会的帝王呢,身居朝堂之上,思想却与世俗之人为伍,手持仁义、仁德、仁政等智巧,谄媚世俗,讨世俗欢心,抛弃刑罚大权,那些奸诈邪恶势力作恶,谁来制止呢?淳朴善良的百姓,谁来保护呢?抛弃淳朴善良的百姓,与奸佞小人沆瀣一气,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就如大脑缺失,让四肢指挥身体,旧社会怎么可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呢?旧社会怎么可能让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呢?旧社会怎么可能是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呢?被人吹捧的仁君仁政,有什么价值呢?只会导致国力逐渐衰弱,百姓只会流离失所,这都是谄媚世俗的必然结果啊。

|《庄子》“天地”原文: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解释: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就不是最愚昧的;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就不是最迷惑的。最迷惑的人,一辈子都不会醒悟;最愚昧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明白。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个人迷惑,所要去到的地方还是可以到达的,因为迷惑的人少些;三个人中如果有两人迷惑就会徒劳而不能到达,因为迷惑的人数占有优势了。如今天下人全都迷惑世俗之学,我即使祈求向往,也是不能做到的。这不令人可悲吗?

解析:《道德经》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就不是最愚昧的,因为知道改正啊;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就不是最迷惑的,因为可以重新选择啊。最可怕的是哪些,明明愚昧无知,自作聪明的人;明明自己迷惑不解,却标榜炫耀德性的人。大道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从不炫耀德性,从不自恃其功;那些世俗之学呢,明明是导致天下迷惑的学问,却以有德炫耀德性,以圣人自居。空谈仁啊、义啊、礼啊、自由啊、人权啊、平等啊,既不能给天下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也不能脚踏实地给百姓干些实事,却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以有德炫耀德性,供世人敬仰,多么虚伪荒唐啊!

最迷惑的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会醒悟;最愚昧的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明白,这是为什么呢?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个人迷惑,所要去到的地方还是可以到达的,因为迷惑的人少些;三个人中如果有两人迷惑就会徒劳而不能到达,因为迷惑的人数占有优势了。大道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蕴含着至真之理,却与宇宙万物截然不同,独立于宇宙万物之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合于大道之德的圣人,却不同与世俗,视金钱为粪土,视虚名为桎梏,自然也就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所伤。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世俗之人往往为了追逐外物而所累所伤。世俗之学不就是谄媚世俗的学问吗?哪里是大道之理呢!

|《庄子》“天地”原文: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侉,则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解释:高雅的音乐,世俗之人是不可能去欣赏的,折杨、皇华之类的民间小调,就会听得同声大笑。所以高雅的言论是不可能留在世俗人的心里,而至理真言也不能从世俗人的口中说出,因为流俗的言论胜过了高雅之言。用两只缶的俗音来搅乱一口钟的正音,那么听者就会疑惑。

解析:高雅的音乐,世俗之人是难以去欣赏的,折杨、皇华之类的民间小调,就会听得同声大笑。大道至真之言,很多人是难以认同的;仁义圣智和西方普世价值观这类世俗之学,却让世俗之人如痴如醉,视为圭臬和真理。仁义好不好啊,能把仁义给到天下最广大的百姓,自然是好啊,看看旧社会,仁义往往被既得利益集团窃取,成了欺压百姓的工具。仁政好不好啊?看看旧社会,仁政往往成了奸诈邪恶之徒犯了大罪而逃避惩罚的借口。民主好不好啊?看看西方某帝国,民主成了他们祸乱世界遮羞布,如“阿拉伯之春”。普选好不好啊?看看西方某帝国的总统选举吧,说着漂亮的话语,却不真正执行,就如跳梁小丑的激情表演,和戏子网红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不就是通过花言巧语来博得一个点赞吗

所以高雅的言论是难以留在世俗人的心里,而至理真言也难以从世俗人的口中说出,因为流俗的言论人数胜过了高雅之言。用两只缶的俗音来搅乱一口钟的正音,那么听者就会无所适从。无数错误的流言,可能胜过故事的真实性。三人成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吧,谎言说的多了,就被世人信以为真了。例如西方的多党制吧,是不是有些人被洗脑了?大道管理宇宙万物,它自己就能让大至几百亿光年的外太空,小到原子核内部的宇宙万物井井有调,有序运行。社会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治理天下,不是在于有几个政党,而在于有没有能合于大道之,能真心代表天下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假如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一万个政党,与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有什么关系呢?假如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也就足够了,这是为什么啊?因为大道是唯一的,天下真理是唯一的。后羿射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吧,多个太阳不就是军阀割据吗?这会把天下烤焦的。

|《庄子》“天地”原文: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不推,谁其比忧!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解释:如今天下人都大惑不解,我即使寻求导向,怎么可能做到呢!明知不可能做到却还要勉强去做,这又是一大迷惑,所以不如弃置一旁不予推究。不去寻根究底,还会跟谁一道忧愁呢!丑陋的人半夜里生下孩子,立即拿过火来照看,心情特别紧张,生怕长得像自己丑陋。

解析:庄周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宁的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天下失去大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国战争接连不断,百姓生灵涂炭。人人都为了追逐外物而所累所伤。有人为了追逐虚名而失去生活;有人为了追逐财货而失去生命;有人为了扩展领地而失去生命;有人为了博得权力而失去失去生命。人人都为身外之物而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天下为什么会这样啊?天下人为什么都迷惑不解呢?所以啊,庄周从大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根源,很可惜啊,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却是不好说服人们。天下人都被世俗之学所迷惑,大道之学有没有得以验证,所以啊,庄周说:明知不可能做到却还要勉强去做,这又是一大迷惑,所以不如弃置一旁不予推究道家文化的理论什么时候得到验证了呢?新社会的建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管理者内心要至虚至静,就是说不能有贪婪之念,我觉得党的思想就是道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庄周是个忧国忧民的圣人,明知天下迷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著书来阐述天下长治久安的道理,以待圣人出,来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永久太平。不去寻根究底大道,还会跟谁一道忧愁呢?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庄周生活的那个时代却是公权私用、公器不公、窃国者侯。大道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内心至虚至静,世俗之人却为了虚名而炫耀德性。庄周是孤独无奈的,忧国忧民却又独木难支。丑陋的人半夜里生下孩子,立即拿过火来照看,心情特别紧张,生怕长得像自己丑陋。丑陋的人都知道自己外形的不足,都知道对照自己外形不足产生的后果。为什么那些自诩德性高尚的人就不知道呢?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可以改正;不知道的不足,还沾沾自喜而炫耀德性的世俗之学,真是连丑陋的人都不如啊。



至道课堂
至道课堂,是一个真正让您看懂道家文化内在逻辑的公众号。道家文化书籍这里重点涉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列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圣人的内心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