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地”(四):忘己之人,谓入于天

文摘   2024-12-03 20:25   山东  

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也就不以有德自居。圣人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忘记自身利害得失,德性就能融入大道之境,谓之入之于天德。

|《庄子》“天地”原文: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人乎?”

解释:孔子向老聃请教说:“有人钻研大道好像与世俗说法相背逆,把大家不能认可的看作偏偏认为可以,把大家认为不正确的偏偏认为是正确的。善于辩论的人说:‘离析质坚和色白,就如高悬于天空醒目。’像这样的人,可以称作圣人吗?

解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任何学问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站的位置不同罢了。道家文化是站在天下管理的战略层面思考问题的,天下怎么才能长治久安啊?人类社会怎么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啊?天下管理者怎么怎么修身养性啊?道家文化认为,天下管理系统应该合于大道之德,既要功于天下造福百姓,又不能居功自傲,自恃其能,就和今天的党内教育差不多吧。儒家仁义圣智呢?侧重战术层面,是有为之道,侧重教化天下,是大道学问世俗化的产物,孔圣子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啊,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啊。两种认知哪里有绝对的对与错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责对方,把自己视为至理,把对方批驳的一无是处,离析坚白,如高悬于天空醒目,那肯定不对啊。善于辩论的人,如何知道自己不就如小鸟叽叽喳喳呢?

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他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哪里有空闲和世人辩论是非对错呢?世人夸它德性充盈也罢,骂它残酷无情也罢,都改变不了它的心性,就如大海之水,世人拼命给它注水,也不会满盈;使劲往外抽水,它也不会干枯,这就是大道的心境啊,这也是圣人之德啊!钻研大道与世俗说法相背逆,把大家不能认可的看作偏偏认为可以,把大家认为不正确的偏偏认为是正确的,离析质坚和色白,就如高悬于天空醒目,大道会这样吗?肯定不会啊。所以啊,善于辩论的人,脱离了大道至虚至静的境界,为了谄媚世俗故作与世不同的心态,则呢么是圣人呢?这会被虚名所累所伤。

|《庄子》“天地”原文: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

解释:老聃说:“这就像更换职务的小吏和为技巧所累的工匠,总是形体劳累而心神不宁。善于捕猎的狗,多遭捉来用于捕猎;善于跳跃的猿猴,多遭捉来用于戏耍。孔丘啊,我告诉你,听不见而又说不出的事情啊:大凡有了头和脚等形体的人,而无知无闻的认是很多的,能让自己的形体与无形的大道相合的人很少。

解析:大道管理宇宙万物,是不屑于辩论的,谓之大辩若讷。善于辩论的人,喜欢与外物纠缠,把对方认为正确的,说是不正确;把对方认为错误的偏偏认为正确。以自己为“是”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非”;当自己为“此”的时候,满世界都是“彼”,整天因外物得失而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心神整体疲于战斗,精神怎么能安闲呢?这不就如更换职务的小吏和为技巧所累的工匠,总是形体劳累而心神不宁吗?于捕猎的狗,多遭捉来用于捕猎;善于跳跃的猿猴,多遭捉来用于戏耍。像公孙龙,惠施这样的辩者,不就如经过一场场的辩论赛,沦为人们饭后的谈资吗?所以啊,老聃语重心长的对孔丘说:我告诉你一些听不见而又说不出的事情啊,大凡有了头和脚等形体的人,而无知无闻的认是很多的,能让自己的形体与无形的大道相合的人很少。

老聃对孔丘说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世间,很多人都是随大流,掌握的学问都是世俗之学,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能力,缺乏大道展示的德性和认知。有人说,仁义好啊,仁慈好啊,法治多残酷无情啊。很多人就会心说,对啊对啊,我们大力倡导仁义啊、仁慈啊!看看历史上,仁义仁慈却恰恰成了江山大盗犯了大罪而逃避法治制裁的凭借。有人说,民主、自由、人权、普选好啊。很多人肯定觉得,对啊对啊,应该倡导啊。您看看自诩民主灯塔的西方某帝国,真的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吗?不过是愚弄底层人们的遮羞布罢了。有多少人能明白社会运行的真正逻辑?再看看春秋战国,商鞅变法下的秦国为什么能迅速崛起?为什么倡导仁义道德的国家不断衰落,假如您能明白内在的真正奥秘,恭喜您,您的认知能力就超出众人而接近大道之理了结果是检测真理的办法,能让天下富强安定,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最好的办法。

|《庄子》“天地”原文: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解释:这些人,或运动或静止,或死亡或生存,或衰废或兴盛,这六种情况又不是大道的表现形式。圣人若有不得几而治理天下的事,应该忘掉外物,忘掉自然,这就叫做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可以说是与无为的大道融为一体了。

解析:世俗之人的认知,或运动或静止,或死亡或生存,或衰废或兴盛,都是因外界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这种认知,智商是堪忧的。很多旧社会的帝王,智商不就如此吗?世俗之学说,我们应该倡导仁义啊,应该明辨是非啊,不能残暴专制啊!结果呢,帝王信以为真,就把自己的赏罚大权拱手让给了群臣,失去了对群臣的管控。群臣呢?可以借助仁义、仁慈、忠孝、礼法,给帝王扯来扯去,这样的话,群臣就为自己犯了大罪找到了挡箭牌,就为能窃取国家公器找到了免于被罚的凭借,君主失去了赏罚大权,就是群龙无首啊,就如大脑缺位啊,这就是旧社会跳不出历史周期律的原因。崇祯黄帝为什么会导致明朝灭亡呢?就是认知欠缺啊,就是看不透社会的本质啊。很多人觉得身居帝位多爽啊,不过很多人的认知,恐怕还远远不如崇祯呢!反者道之动,很多真相往往和世俗之学相反。

圣人若有不得几而治理天下的事,应该忘掉外物,忘掉自然,这就叫做忘掉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应该有大道管理宇宙万物那样的德性与修养。大道有什么样的德性和修养呢?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它功于天下,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它造福万物,却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它对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谓之玄德。所以啊,合于大道之德圣人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真心实意造福天下苍生。他内心至虚至静啊,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在乎给天下百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他没有任何私心私欲,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思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以无身无我的心境面对天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这种心境吧。所以啊,圣人管理天下,忘掉了身外之物,忘掉了外界的评价,忘掉了自己的名利得失,当然肯定不能忘记人们的殷切重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给天下人民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这就合于大道之境了。

|《庄子》“天地”原文:将闾葂见季彻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多物,将往投迹者众。”

解释:将闾葂见到季彻说:“鲁君对我说:‘请传授一些治国理政的方法。’我一再推辞,鲁君却是不答应。我已经对他说了为政之道,不知道对不对,请让我试着说给你听。我对鲁君说:‘你必须躬身实行恭敬和节俭,选拔出公正忠诚的臣子管理政务而不能有偏私,这样百姓谁会不和睦呢!’”季彻听了后笑着说:“像你说的这样的话,对于帝王的德性治理天下,恐怕就像螳螂举起臂膀阻挡车轮一样,必定是不能胜任的。如果真像你说那样,把公正忠信之人作为榜样,就像那高大的楼宇景观,必然招致奸诈邪恶之徒的惦记,趋名好利之徒就会接踵而来。

解析:鲁国的国君向将闾葂求教治国理政的方法,将闾葂告诉鲁君“躬身实行恭敬和节俭,选拔出公正忠诚的臣子管理政务而不能有偏私。”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的通俗易懂些,就如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应该建立道德楷模供人们效法。儒家文化的确也是这么做的,树立尧、舜、禹、周公文王的道德楷模,供人们观瞻和效法。季彻听了后笑着说:“像你说的这样的话,对于帝王的德性治理天下,恐怕就像螳螂举起臂膀阻挡车轮一样,必定是不能胜任的。如果真像你说那样,把公正忠信之人作为榜样,就像那高大的楼宇景观,必然招致奸诈邪恶之徒的惦记,趋名好利之徒就会接踵而来。季彻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树立道德榜样,对社会治理只会适得其反,必然招致奸诈邪恶之徒的惦记,会被奸诈邪恶之徒利用,会导致人们为虚名所累所伤。

管理的至高境界就如大道(客观规律)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辩若讷、大音希声。它的内心处于至虚至静的境界,不倡导仁却能给万物提供至高无上的仁;不倡导义,却能给万物提供至高无上的义,不倡导民主却能给万物生灵提供最大的民主。所以啊,至高无上的管理就是不去倡导虚伪之德,而给万物生灵提供最大的德。反观世俗之学呢,倡导仁义啊、民主啊、自由啊等,建立道德楷模,让世人瞻仰效法,结果呢,就被会奸诈邪恶之徒、能言诡辩之徒惦记、窃取、利用,成为耍弄智巧的凭借。仁义仁慈好不好啊?能对最广大的百姓仁义仁慈自然是好啊?但看看旧社会的封建王朝,仁义仁慈却能了江山大盗欺压百姓逃避惩罚的凭借,与倡导者的初衷不是南辕北辙吗?民主、自由、人权好不好啊?能让天下最广大的百姓获得民主自由,当然好啊,看看西方某帝国,民主自由不过是帝国主义欺压百姓、制造世界动荡的遮羞布。由此可见啊,倡导世俗虚伪之德,建立道德楷模,供人瞻仰,能治理好天下吗?通过仁义道德能制止人的内心邪恶吗?肯定不能啊,需要依法治国。用道德约束人们,只能约束淳朴善良的百姓,却约束不了奸诈邪恶之徒。

|《庄子》“天地”原文:将闾葂覤覤然惊曰:“葂也若于夫子之所言矣!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解释:将闾葂惊惧的说“我对先生的话感到茫然而不够理解,希望您说说这内在的道理。”季彻说:“圣人治理天下,让民心自由不受拘束,使他们得到教化而改变陋习,消除有为之心而促进得道之志。顺应人们的自然本性发展,而让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本性在自由自在发展。真像你说的话,那不是要推崇尧舜的教民之道,稀里糊涂跟在世俗之人后面跑啊!圣人在于引导百姓逐步接近大道之德,从而是民众的心境逐渐平静下来!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合乎大道,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昌盛;背离大道,违背客观规律而作必然遭受失败,这个过程蕴含着法治思维。大道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没有任何私心私欲,不以有德炫耀德性,这蕴含着至高无上的德性。大道(客观规律)对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谓之玄德。大道玄德蕴含着德才兼备,既要功于天下、造福万物,给万物提供秩序;还不会自恃其能、不会居功自傲、不会把万物视为一己之私而主宰,这就是道家文化的思想灵魂。所以啊,圣人治国理政,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真心实意造福天下苍生,给天下人民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这是核心要务。

圣人治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给人们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让民心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奸诈邪恶势力没有作恶的空间,淳朴善良的百姓得以保护。消除倡导世俗之学的有为之心,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使人们得到大道之德教化而改变世俗陋习,促进人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人民大团结得道之志。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远比相濡以沫处于陆舒服;人们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之下,远比结义而行踏实。生活在公平公正的新社会,还需要桃园三结义一样的义气吗?所以啊,顺应人们的自然本性发展,而让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本性在自由自在发展,这算是管理的至高境界了。倡导世俗的仁义圣智和普世价值观,推崇尧舜的教民之道,与世俗之人为伍,就如稀里糊涂跟在世俗之人后面跑啊,这不是圣人之德!圣人在于引导百姓逐步接近大道之德,就如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从而是民众的心境逐渐平静下来!平静下来的是人们的争心,那些为身外之物而战战兢兢、宠辱若惊、患得患失的心。为什么要平静人们的争心啊?可以发挥人们的最大价值和智慧。忘记自我的工作精神,能激发人的最大潜能,这就是新社会能爆发开天辟地力量的原因,这就是中华民族能众志成城,在建国初期打败美帝豺狼的原因,旧社会是注定不能做到的。

至道课堂
至道课堂,是一个真正让您看懂道家文化内在逻辑的公众号。道家文化书籍这里重点涉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列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圣人的内心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