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地”(六):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文摘   2024-12-09 15:21   山东  

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让人感觉不到存在的价值和德性。圣人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把把责任和担当揽给自己,把功劳推给人民,行为不留痕迹,德性也就不用传颂。

|《庄子》“天地”原文: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苑风曰:“子将奚之?”曰:“将之大壑。”曰:“奚为焉?”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

解释:谆芒向东到大海去,正巧在东海之滨遇到苑风。苑风问道:“你打算去哪儿啊?”谆芒说:“我打算去大海。”苑风又问:“去做什么啊?”谆芒说:“大海这一事物,江河注入它不会满溢,从里面取水它不会枯竭;因而我将到那里游玩。

解析:谆芒和苑风,都是庄周虚构的人物。《庄子》讲故事,就是借助人物对话来阐述自己思想,因此啊,我们的注意力不能在人物上,而是在于他们说了什么内容。今天庄周讲的什么故事啊?谆芒打算去东海游玩,正巧在东海之滨遇到苑风。从打造人设的角度看啊,谆芒就是合于大道之德的圣人,风就是故事的陪衬,通过对话的方式讲道理,总比一个人自言自语增加趣味性吧。苑风打算去哪里呢?去东边的大海啊。去那里干什么呢?去那里游玩来感受大海的胸襟。

那么我们不禁会问,东海有什么样的胸襟呢?大海这一事物,江河之水怎么注入,它都不会满溢;怎么从里面取水,它不会枯竭,这是多么宏大的德性和胸襟啊!不过从今天的角度看,别说东海了,整个地球都是宇宙之中的尘埃颗粒。谁的胸襟最大呢?是大道,也就是今天的规律蕴含的内涵。几百亿光年的外太空,也是小的;分子原子,也能无限分下去,也是大的,在大道看来,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大道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让宇宙万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管理着宇宙万物一言一行,永远不会停歇,这就是大道博大的胸襟啊。世俗之学呢,容不下别人不同的意见,为了自己的一己之见,党同伐异、相互攻讦,哪里配得上大道的胸襟呢?

|《庄子》“天地”原文: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谆芒曰:“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解释:苑风说:“先生不想当庶民百姓的君王吗?我希望听您讲讲圣人之治。”谆芒说:“圣人之治吗?设置官吏施布政令合宜得体;举贤任才而不遗忘任何一个能人,明察万事万物实情而顺其自然行事,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大道,那么天下万物就会自生自化。挥手示意之间,百姓都会心悦诚服归附,这就叫圣人之治啊。

解析:苑风接着问谆芒说:您不是想当庶民百姓的君王吗?我希望听您讲讲圣人之治。什么是圣人之治呢?就是合于大道治理万物的治理。大道是怎么治理万物的呢?那就是通过“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让遵循客观规律的宇宙万物昌盛发达,让背离客观规律的宇宙万物走向灭亡,这就是宇宙万物运行的独特逻辑。我们有没有从这个运行逻辑里发现什么呢?那就是法治思想,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是合乎大道治理思维的。所以啊,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不是空喊口号得来的,而是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来实现的。圣人治理天下依法治国,这是必不可缺的机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圣人之治就是要建立天下为公的社会秩序,让天下公权造福天下最广大的人民。怎么来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呢?就是建立符合天下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依法治国。怎么来执行执法治国方针呢?那就如谆芒说的了。设置官吏,施布政令合宜得体,什么是得体呢?就是要符合天下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法,那些为了极少数利益集团的法注定是背离大道的。举贤任才而不遗忘任何一个能人,这里举贤任才,不是儒家意义的圣贤,而是能具体干实事的管理系统,是维护法治社会强有力的执行者。明察万事万物实情而顺其自然行事,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大道,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事不能任性想当然,这就能取得成功,那么天下万物就会自生自化。挥手示意之间,百姓都会心悦诚服归附,这就叫圣人之治啊。

|《庄子》“天地”原文:“愿闻德人。”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

解释:苑风说:“我希望再听听德人。”谆芒说:“德人,居处时不去思考,行动时没有谋虑,心里不留存是非美丑。为天下人得到利益而喜悦,为天下人得到财货而安定;那迷茫的样子像婴儿失去了母亲,怅然若失的样子又像行路时迷失了方向。财货用不完却不知道自哪里来的,饮食取用充足却不知道从哪儿得道的,这就是德人的容貌

解析:苑风接着问谆芒:什么是德人啊?德人,顾名思义,就是德性充盈的人。什么是德性充盈的人呢?就是怀有大道之德的人。什么是大道之德呢?就是大道(客观规律)管理宇宙万物过程中蕴含的德性。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它功于天下,却大器免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它造福万物,却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它对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谓之玄德。玄德就是大道至高无上德管理者之德。大道这是什么德性啊?就是只知做事,却不知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就如党的好儿女,只知埋头苦干,却从不思考争取名利得失。

所以啊,谆芒说:德人,居处时不去思考,什么意思呢?就是干实事,给百姓通过公平公正的秩序,从不思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如雷锋,把心教给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不思考利害得失。行动时没有谋虑,并不是说没有干实事的能力,否则植物人也可以做圣人了,而是说不为自己的私利做谋虑,大公无私,不为自己利害得失做谋虑。心里不留存是非美丑,什么意思呢?就是圣人看待天下,就如大道看待宇宙万物,只知道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亲疏远近之别,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任何人没有法外特权,不能因地位高低而导致不公平天下人得到利益而喜悦,为天下人得到财货而安定内心,为什么啊?因为德人恒无心,他是以天下人民之心为心,思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他与人们内心相连,人们高兴他也高兴,人们悲伤他也悲伤。

那迷茫的样子像婴儿失去了母亲,怅然若失的样子又像行路时迷失了方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德人的心境处在大道至虚至静的境界,伴随万物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不会自作主张,不会自以为是、不会炫耀德性、不会自恃其功,内心坦坦荡荡,没有外物的追求,心神不知向何方。财货用不完却不知道自哪里来的,饮食取用充足却不知道从哪儿得道的,就是说德人,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的人,眼睛就不会被五色所累,耳朵就不会被五音所累,嘴巴就不会被五味所伤,这样就能凝心聚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这就是德人的容貌啊!

|《庄子》“天地”原文:“愿闻神人。”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是谓照旷。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

解释:苑风说:“希望您再说说神人。”谆芒说:“神人,精神超然于天地之外,驾驭着光亮,跟所有事物的形迹一道消失,这就叫虚明空旷。穷尽天命和变化的真情,与天地万物同游同乐,万事都能归附其根,这就是混沌幽暗与至道相合的境界。

解析:在中华文明中,“神”可不是有些人想象的装神弄鬼,神”这个词汇和“道”都是一样异常高贵的词汇,往往是至高无上的尊敬称呼。“财神”,那是管理财物大权的神仙;“风神”,那是管理刮风的神仙;“雨神”,那是管理播撒雨露的神仙等等。神”和“道”这些词汇在古人的眼睛里,就是今天“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和“规律”的关系一样,神”是分称,“道”是总称,无数的各路神仙,就如今天的无数的各行各业的客观规律一样,汇聚成“道”(规律)。我们假如理解了先人们这个思维逻辑的话?“神人”就好理解了。什么是“神人”啊?就是像管理大地的土地神,管理刮风的“风神”,管理火的“火神”一样,就如有大道德性的人,就是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所伤的人。

所以啊,神人,视金钱为粪土,视虚名为囚笼,金山银山不产生贪婪之念,天下人的赞誉和非议不产生心灵的波动,它的精神超然于天地之外。难道不是吗?我们知道电磁感应定律吧,顺应它通讯就能建立,违背它手机就不能收到信号,假如把电磁感应定律拟人化,像电磁感应定律一样德性的人,这就是神人啊。他的内心纯洁的没有任何杂质,心灵就如驾驭着光亮,跟所有事物的形迹一道产生或消失,这就叫虚明空旷的心境啊。穷尽天命和变化的真情,与天地万物同游同乐,万事都能归附其根,这就是混沌幽暗与至道相合的境界。

《庄子》的话,是不是不好理解啊?没有点抽象思维,确实不好理解。例如吧:我们写作文,花儿对我笑,小鸟在唱歌,假如我们脑子一根筋,非说这不可能,说小鸟只会叽叽喳喳乱叫,怎么会唱歌?花鸟怎么可能朝人笑啊?那实在就没法理解庄周的话。庄周的话,无非就是把大道(客观规律)拟人化罢了,把万有引力定律抽象为一个人,把电磁感应定律想象为一个神仙,古人都能把管理刮风的,想象为“风神”,管理下雨的,拟人化为“雨神”,我们的智商难道还不如古人吗?读书重在感悟,要靠自己的悟性。悟性强的人,经过至道课堂的稍微一点拨,应该就能轻松理解道家文化。

|《庄子》“天地”原文: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离此患也。”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

解释: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看武王伐纣的军队。赤张满稽说:“比不上有虞氏禅让啊!所以天下遭遇这种祸患。”门无鬼说:“天下太平无事时,才有的有虞氏才去治理呢,还是天下动乱时才去治理呢?”赤张满稽说:“天下太平无事是人们的心愿,哪里还要考虑推举有虞为国君呢!有虞氏治理天下就如替人治疗头疮,秃顶方才敷设假发,有了疾病方才会去求医。孝子取药用来调治慈父的疾病,他的面容多么憔悴,而圣人却以这种情况为羞。

解析:门无鬼、赤张满稽,庄周虚构的人物。《庄子》这个故事讲得什么事情呢?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军队,威武雄壮,有一种替天行道的架势。赤张满稽不禁发出感叹啊,“虽然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军队是正义之师,虽然威武雄壮啊,虽然是为替百姓讨还公道啊,还是不如虞舜禅让好啊,那样天下也就不用遭遇这种祸患了,无数的生命就不会为之丧生啊。”战争这是怎么说呢?奸诈邪恶势力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脓包是需要挤破的,只有通过正义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争,天下才能太平。当今天下,西方某帝国是不会主动放下祸害世界邪恶之念的,我们只有建立最广大的统一战线,争取最广大的人民,用正义的战争打败邪恶的战争,天下才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有点事情既然无法避免,那就要勇敢的面对吧。

虽然,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不如虞舜禅让好,不用经过残酷的战争来实现朝代的更替,但是虞舜统治时期,也存在不少问题啊。虞舜统治时期,推销仁义,树立道德楷模,供世人瞻仰和效法,导致能言诡辩之徒、奸诈邪恶之徒有了可以利用的凭借,导致天下人为了虚名而所累所伤。《道德经》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天下太平无事,是人们的心愿,人人都能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哪里还要考虑推举有虞氏为国君呢!虞舜就是让人亲而誉之的帝王,不过这容易被虚名所累所伤有虞氏治理天下就如替人治疗头疮,秃顶方才敷设假发,有了疾病方才会去求医。什么意思呢?有虞氏治理天下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从根本上系统性解决问题。孝子取药用来调治慈父的疾病,他的面容多么憔悴,而圣人却以这种情况为羞,为什么啊?预防疾病虽然让人感觉不到功德,但是意义大于治疗。一个国家预防脱离大道的意义,远远大于一个脱离大道而治理。

|《庄子》“天地”原文: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相爱而不知以为,实而不知以为,当而不知以为,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解释:盛德的时代,不崇尚贤才,不任用智巧之人;居于君位如同树木枝条,没有临下之感,百姓却像野鹿无所拘束;行为端正却不知道这是义,相互友爱却不知道这是仁,带人真诚却不知道这是忠,办事得当合理却不知道这是信;顺应天性而互帮互助,却不知道这是恩。所以啊,率性自然却不留痕迹,没有特别事情值得记载,也就没有流传下来。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它好像无所作为,却又无所不为;它不使用任何智巧,却让万物井然有条它对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却让人感觉不到任何德性和价值;它身居管理者之位,却让人觉得如此公平和亲切。所以啊,拥有至高之德的圣人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公平公正、全心全意为人谋福祉,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把造福百姓视为担当和使命;把服务人民视为责任和义务;把天下权力视为百姓的殷切重托。他没有任何私心私欲,一心为公,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凝聚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人民,致力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以天下之德造福天下人民。

不崇尚那些夸夸其谈的仁义圣智和普世价值观所谓的圣贤;不使用仁啊、义啊、礼啊、教啊、民主啊、自由啊、人权啊,等所谓的智巧;脚踏实地干事远比夸夸其谈好,为什么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居于天下管理者之位如同树木的枝条,和人民心心相连,不脱离人们大众,也就没有临下之感。百姓却像野鹿无所拘束;行为端正却不知道这是义,相互友爱却不知道这是仁,带人真诚却不知道这是忠,办事得当合理却不知道这是信;顺应天性而互帮互助,却不知道这是恩。为什么啊?国家富强安定了,他把功劳推给人民,他说是人民的功劳,是人民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所以啊,至德的时代,就是让人们感觉不到天下管理者价值的时代。人们都能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生活,却不知道这是谁的功劳。人们率性自然却不留痕迹,没有特别事情值得记载,也就没有流传下来,《道德经》讲:太上,不知有之,就是管理的至高境界。

至道课堂
至道课堂,是一个真正让您看懂道家文化内在逻辑的公众号。道家文化书籍这里重点涉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列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圣人的内心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