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道”(二):天乐者,圣人之心也

文摘   2024-12-19 20:29   山东  

大道(客观规律)管理宇宙万物,一切出于天下公心。所以啊,圣人之在天下,没有私心杂念,一心为公,这样的话,就不会受到苍天的抱怨,不会受到人们的非难,没有外物的牵累,不会受到鬼神的谴责。这是什么意思呢?下边进入今天的话题。

|《庄子》“天道”原文: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解释:庄子说:“我的宗师大道啊!我的宗师大道啊!它摧毁万物却不认为是暴虐,恩泽施及万世却不认为是仁义,长于千古却不认为是长寿,天地、雕刻众物却不认为是是技巧,这就叫做天乐。所以说:‘通晓天乐的人,他活在世上随天地万物变化,离开人世混同万物而变化。平静时跟阴气同宁寂,运动时跟阳气同波动。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是怎么与宇宙万物建立联系的呢?大道(客观规律)是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的,是以宇宙万物管理者的身份建立联系的。它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以无身无我的姿态面对天下万物。我们理解了这个思维逻辑,才能看透庄周说的话它摧毁万物却不认为是暴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客观规律让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周期,生趋向去死,死后重新组合走向重生,生生死死,无穷尽也,这样就能保证每个生命的活力,所以啊,大道(客观规律)不仅生养万物,还会摧毁万物,我们谁会认为道(客观规律)残暴呢?恩泽施及万世却不认为是仁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道(客观规律)给天下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让天下万物都能自由自在而忘记自我的繁衍生息,谁能感到这是大道的仁义呢?大道至高无上的仁,让人感觉不到仁,所以啊,大道(客观规律)恩泽施及万世却不认为是仁义。

长于千古却不认为是长寿,什么意思呢?大道(客观规律)是伴随宇宙万物产生而产生的,只有有物质存在就有大道(客观规律)伴随存在,几百亿光年在大道看来也是短短一瞬间,所以啊,它长于千古却不认为是长寿。世俗之人呢?长命百岁就以为长寿了,有些封建王朝呢,几百年国祚就以为异常了不起了,这不就是坐井观天吗?天地、雕刻众物却不认为是是技巧,这是什么意思呢?天下万物是不是在大道(客观规律)的管理下得以有序运行啊?一颗种子,在基因编组的客观规律下,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不同的种子可以长成无数种参差不齐的植物。动物受精卵不是一样道理吗?林林总总的万物形体都是有大道(客观规律)这个无形之手雕刻和塑造的啊,谁会认为是大道手巧呢?谓之,天地、雕刻众物却不认为是技巧。大道的这种做法就是天乐啊,所以说:‘通晓天乐的人,他活在世上随天地万物变化,离开人世混同万物而变化。平静时跟阴气同宁寂,运动时跟阳气同波动。

|《庄子》“天道”原文: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解释:因此,知晓天乐的人,不会受到天的抱怨,不会受到人的非难,没有外物的牵累,不会受到鬼神的谴责。所以说:‘运动时合乎天时的运行,静时犹如大地一样宁寂,内心安定如一统治天下;鬼魔不会作祟,神魂不会疲惫,内心专一可使万物无不折附。’也就是说,把虚空宁静的心境推及到天地,通达于万物之间,这就叫做天乐。所谓天乐,就是圣人的内德修养,可以养育天下苍生。

解析:知晓天乐的人,就如大道(客观规律)管理宇宙万物那样,是没有私心私欲的,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也就不被外物所累所伤。这样的人管理天下,必然立政为公、执政为民,没有私心杂念,一心为公,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思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以天下之德造福天下人们。因此啊,知晓天乐的人管理天下,必然受到天下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做任何事都是从天下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是为了天下百姓利益,制定法律打击罪恶,不会受到苍天的抱怨,也不会受到人们的非难。什么是鬼神谴责呢?一个人坏事做多了,就会被诅咒,即使做厉鬼也不会放过自己。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一生浩然正气,坦坦荡荡,谁会害怕鬼呢?只有亏心事做多的人,才会受到鬼神的谴责。在管理层面,公权私用就是亏心事啊,一心为公的人会担心见到阳光吗?知足常乐,不为外物得失战战兢兢,内心平静如镜,做事一切出于天下公心,自然不会受到鬼神的谴责

所以说啊,圣人之在天下,顺着大道(客观规律)而行,按照大道(客观规律)管理万物展示的德性而作。立政为公、执政为民,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大公无私,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运动时合乎天时的运行,什么意思呢?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静时犹如大地一样宁寂,什么意思呢?就是合于大道之德,内心如大道一样宁静。内心安定如一而统治天下,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核心精力用在做事上,对外物物来不迎、物去不送,一切顺其自然罢了。我们为什么讲“无产阶级专政”吗?这和道家文化内心的虚静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内心无物,方可主宰万物,也就不被外物所累所伤,这是天下管理者应该有的高贵品质啊。一切合于大道之境,一切合于大道之德,不做公权私用的亏心事,鬼魔就不会作祟,神魂就不会为外物而疲惫,内心凝聚专一可使万物无不折附。也就是说,把虚空宁静的心境推及到天地万物,通达于天地万物之间,造福天下万物,这就叫做天乐。所谓天乐,就是与天地大道同乐,这是圣人的内德修养,可以养育天下苍生。

|《庄子》“天道”原文: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

解释:帝王的德性,以天地为根本,以道德为主体,以无为而治为常法。帝王施行无为之道,这样就能让天下自生自化,内心也就感觉闲暇惬意;臣子施行有为之道,为天下事竭心尽力处理事务,仍然感觉自己不够称职。因此,古时候的帝王治理天下贵在无为之道。帝王施行无为之道,臣子也施行无为之道,这就是帝王与臣子同德,君与臣同德便无臣。臣子施行有为之道,帝王也施行有为之道,这就是君与臣同道,君与臣同道就不能成为君主。

解析:在《庄子》里面啊,“帝王”的意境是合于大道之德的天下管理者,这是异常高贵的词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那些公权私用、公器不公的封建君王,在庄周的眼里和盗跖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地盘大小有些区别罢了,这么能配“帝王”这个称谓呢?所以啊,我们不要和封建王朝的皇帝帝王混为一谈。帝王的德性,也就是说合于大道之德最高管理者的德性,应该以天地为根本,以大道之德为主体,以无为无不为而治理天下为常法。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下管理者管理天下,应该像大道(客观规律)管理万物那样,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又无声无形,隐藏德性,不期望人们歌功颂德。对天下,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谓之玄德。天下管理者拥有玄德而治理天下,这就是无为而治。世俗之人和世俗之学往往不是这样啊,喜欢标新立异,炫耀德性,向人们邀功,这样的话,就会被外物所累所伤,就会为外物得失战战兢兢,怎么能全神贯注做事呢?这是臣民有为之道啊。

大道(客观规律)与宇宙万物存在什么关系呢?就是管理被管理的关系。大道(客观规律)是天地万物的管理者,天地万物是大道(客观规律)的被管理对象。大道与万物,就如阴与阳,正与反,上与下,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大道执行的是无为之道,万物执行的是有为之道。大道需要至虚至静,为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万物则需要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君与臣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帝王施行无为之道,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让天下自生自化,内心闲暇惬意不为外物得失战战兢兢。臣子施行有为之道,为天下事竭心尽力处理事务,仍然感觉自己不够称职,这就是上下同心。因此啊,古时候的帝王治理天下贵在无为之道。帝王施行无为之道,臣子也施行无为之道,这就是帝王与臣子同德,君与臣同德便无臣。臣子施行有为之道,帝王也施行有为之道,这就是君与臣同道,君与臣同道就不能成为君主。假如天下人人执行无为之道,都做管理者,这是君臣同德,那还能管理谁呢?没有万物要大道干什么?没有天下百姓哪里还需帝王呢?假如天下人人执行有为之道,都做被管理者,这是君臣同道,谁能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呢?所以啊,单独提无为之道或有为之道,不就如钱币只存在一面的谬论吗?无为之道是君道,有为之道是臣民百姓之道;君与臣德性是相反的,这就是“道者反之动”的内涵啊。

|《庄子》“天道”原文: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

解释:帝王必须施行无为之道,而让天下自生自化;臣子必须施行有为之道,竭尽全力做事,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所以啊,古时候统治天下的帝王,智慧即使能包罗天地万象,也从不亲自去思虑;口才即使能雕刻万物,也从不亲自去言谈;才能即使能穷尽海内,也从不亲自去做。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大道与万物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大道(客观规律)对于天地万物而言,核心使命不是自己生产繁衍,而是提供运行秩序。天地万物对于大道而言,核心使命是在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下,奋发图强,繁衍生息。这样的话,大道与万物就有了各自的分工。帝王对于天下百姓的核心作用是什么啊?是给天下百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打击奸诈邪恶,保护淳朴善良的百姓,所以啊,执行的是大道的无为之道,是管理者之道。臣子百姓的核心作用,那就是努力拼搏,奋发有为啊,所以啊,执行的是有为之道,竭尽全力做事还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帝王无为之道和臣子有为之道,这就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它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即使有再多的智慧也不会炫耀,再好的口才,也不会去争辩,再大的能力也不会自己去做。所以啊,合于大道之德的圣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侧重提供秩序,不会去做越俎代庖的事情。他的智慧即使能包罗天地万象,也从不亲自去思虑,否则臣子思虑什么呢?口才即使能雕刻万物,也从不亲自去言谈,否则就会被外物所伤,就如惠施,为了辩驳对方,整体累的精疲力尽。才能即使能穷尽海内,也从不亲自去做,否则臣子做什么呢。

|《庄子》“天道”原文: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解释:上天无心生产万物,而万物自生自化;大地无心生长而,万物自化自育;帝王施行无为之道,而天下功业却能生成。所以说啊,没有比上天更为神奇的,没有比大地更为富饶的,没有比帝王德性更伟大的。因此说帝王的德性能跟天地相配。这就是驾驭天地、驱遣万物而役使天下的道理啊。

解析:大道(客观规律)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它内心至虚至静,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以至于停止了思虑,以无心无我的姿态面对天下。上天无私心生产万物,而万物自生自化;大地无私心生长万物,而万物自化自育;帝王施行无为之道,而天下功业却能生成,这就是管理者的无为之道啊!无为之道的核心在于提供秩序,而不是越俎代庖。无为之道是至高无上的管理者之道啊。世俗之学往往不是这样认为,他们希望帝王以身作则,做天下的楷模,供天下人们效法,让人们模仿什么呢?模仿德性吧,例如周公文王之德,这是时代的产物;模仿具体做法吧,时代变了,这不是刻舟求剑吗?世俗之学倡导的东西,都是有为之道啊,是臣子之道,不是帝王无为之道。

天下管理者,推行无为之道,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公平公正,给人们提供社会秩序,打击奸诈邪恶,保护忠善良能,功于天下造福万物,却隐藏德性,这是天下之德啊。所以说啊,没有比上天无为之道更为神奇的,没有比大地更为富饶的,没有比帝王德性更伟大的。因此说帝王的德性能跟天地相配。这样的“帝王”不是封建王朝世俗意义的皇帝,而是特指有大道之德的天下管理者,那些能合于大道之德,能让天下公器造福天下人民的圣人都是“帝王”的范畴。这就是驾驭天地、驱遣万物而役使天下的道理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和《庄子》都是纯汁纯味的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什么文化啊效法大道客观规律)管理万物的文化,是管理哲学,是教给天下管理者长治久安道理的学问,是天下管理者修身养性的大学问。

至道课堂
至道课堂,是一个真正让您看懂道家文化内在逻辑的公众号。道家文化书籍这里重点涉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列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圣人的内心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