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麋鹿。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这周的更新频率没有之前那么高了,不再是日更,而是一周三到四更,其实这才是我最舒适的节奏。
与其每天愁更新,不如每天自由看书、自由写作,准备好了再更新,这样我能做好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也更能保证更新质量了。
那,一起来看看25周复盘吧。
一、本周完成事项
二、本周收获/经验/思考
1.阅读好书是一种难得的滋养。
这周读完了一本电子书,就是理微尘的《我的外婆,从不内耗》,读完了一本纸质书,蔡磊的《相信》。
蔡磊的《相信》其实早在5月份我就读完了电子书,但是由于太佩服他了,我在他的破冰驿站直播间又买了纸质版的书回来看,又重读了一遍书的内容。
这两本书,都非常好。
《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中,外婆通过一个个心理小故事淡淡地道出人生感悟,我的内耗、纠结、拧巴一瞬间就消失了。
因为这本书,我现在有时候碰到让我内耗的事情,都会想想书里外婆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然后就坦然了许多。
因为我写文推荐这本书,也收到了学妹的反馈,很高兴这本书能让她觉得生活好像变得好一点,可以不那么纠结,可以活得更随心一点。
《相信》我看了两遍,真就看得眼泪从心里流出来了,世上为什么会有蔡磊这样笃定而可敬的人?他不以自己的生命长度为考量,而是努力提高生命的宽度,为更多人谋幸福。
很庆幸,这个时代有他这样的英雄,他让关注罕见病不再是手机一划而过的新闻,他让攻克渐冻症不再是“无限的失望”,他让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重现“相信”的力量。
就像《人民日报》说: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给我们一种前行的力量,一种不屈于现实困境的希望,一种心灵的滋养和“充电”,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
2.日更不是问题,而是一种选择。
这周开始我的更文节奏减慢了,主要是因为,我在看书在输入,这个输出没办法做到日更。
我经常跟我的成长搭子聊天,我们就谈到日更这回事,我俩认为,不是我们吃不了日更的苦,而是吃不了日更还不开心的苦。
我们追求更新的质量,不追求更新的速度。
如果一天更新一篇,但是质量没那么高,我宁愿不更新,我的读者一定要看走心的高质量的文字,这是我的执念。
上个月基本做到了日更,这个前提是,我前面输入太多堆积了特别多的素材,证明了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能做,我也知道日更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我现在选择以一种更松弛的状态去写出我心。
如果初学者问我,到底要不要日更?
我还是很建议你,先去日更,先用输出堆出量来,让自己感受文字的流淌,从想法到语言。
但是等到你觉得日更没有问题了,你的选择是追求更好的输出体验,我也很建议你停下来想一想,有没有条件?更想要的是什么?
日更固然很酷,但不日更也不代表你不行,调整节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追求和习惯。
而这是你的选择。
-
3.时间管理课给我的三点启示。
这周依然是听了三节课,完成三次作业打卡,收获满满。(发发的时间管理课,超级推荐)
第一,一定要提高专注力。
·目标专注
好的开始,从树立正确的目标开始(目标三问:想要什么结果?目前的能力在哪一个层次?当前阶段做什么事比较要紧?)
·思维专注
-思维神游时快速打住,把自己的注意力拽回来。(自我暗示:接下来的10分钟我会高度专注,完成某件事)
-用计时器提醒自己。
-分心频繁,可能是因为你要太累了,需要正确地休息(以舒服姿态坐着或躺着,接触自然,快速恢复能量)
-多练习冥想
·行动专注
找到自己热爱,“千金难买我乐意”,不行动都难。
-盯着“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想着会发生什么意外。
-从迈开小步子开始,微量试错,小步快跑。
-当你察觉自己想找借口中断行动时,尝试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待借口。(跟他说,你这个坏银,又想干扰我,没门,然后甩开他)
·时间专注
第二,时间管理要顺应人性规律。
虽然成长是反人性的,但是时间管理我们最好用顺应人性的方式,更能长久。
“在大脑黄金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把握自己的节点规律,实现无痛自律不是梦。
第三,设计及格线,实现三力平衡,让时间管理更松弛。
这点给我很大启发,给自己每天要做的事完成多少算及格画杠杠,要事优先,完成了它,如果没有做好其他的也不焦虑。
然后在体力、脑力、心力中修炼平衡,让自己更从容,三种互相补充,这样其他有一方面稍微不足的话,不至于让整个系统崩溃,给你多一些恢复的时间,不久后就能元气满满。
-
三、本周遗憾/不足
周复盘拖延了。
四、本周小结
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周,放慢更新节奏,拥抱自己,写出我心,放下日更的执念,一切无比美好。
加油!我们下周见。
感恩阅读,我们下篇文章见!
你的每个点赞在看,会变成能量流动起来哦
一起加油吧,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