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麋鹿。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打开电脑和手机是为了搜索资料,结果却在娱乐新闻打转?
总感觉没有学习思考的时间,但却有时间刷视频数小时?
明明知道写作是必要的思维提升方式,却总拿不起笔去写哪怕100字?
总想早起去读书去运动,但总是说今天太困了先这样明天再开始?
……
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背后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影响我们的是一片模糊,在意识、选择上的模糊,让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动迟缓无力,甚至让我们误以为是自己不行。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指出:真正的困难总比想象的要小很多。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
所以,不要再苛责自己的意志力不够,你行动不足,是因为你的想法模糊。
1.做不成一件事不是因为难,而是陷入模糊状态。
曾经我也是一个想法模糊的人,比如去年我参加了三次小郁儿写作挑战打卡,但都以失败告终。
那时候在我看来,一个月更新12篇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看见别人都在积极更新、每天进步,心里又隐隐有一种模糊的想法,想看看自己真的能做到?但是又不坚定这样的想法。
现在我看到《认知觉醒》这本书,完全明白了。
我模糊的想法就是:参加打卡是为了倒逼自己输出,输出是为了提升自媒体写作能力。
今年5月我又参加了写作挑战打卡,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我不仅提前完成12篇更新,5月总写文达到了19篇,这跟日更的博主比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职场妈妈来说,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为什么今年我就能成功完成挑战呢?
追其原因,是我消除模糊,制造了意识和行动的清晰。
月更12篇公众号难吗?或者说日更难吗?当我每天看书每天写作,我就知道这个事不是很难。
突然想起更久之前我报的瑜伽班,明明就在离我家不到两分钟距离,可我每天都迟到,甚至偶尔还忘记上课直接旷课了。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成一件事,不是因为它有多难,而是因为这件事变模糊了,可操作的边界就扩大了,不知道做事具体的原因、方法和行动路径。
按照人趋易避难的天性,大脑只能接收行动明确的指令,如果让它要思考特别多和复杂的东西,它就会判定为危险,而不去实施。
这时候人就会用琐事急事去拖延,不自觉地逃避,就像美团创始人王兴说的“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
2.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变模糊的机会。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操纵着你的人生,你却称之为命运。”
潜意识本质上就是一种惯性思维,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反应的模式。
大多数时候,人都是被惯性驱动的,比如从睁眼的洗漱到晚上睡觉,大脑的节能模式让我们不被选择困扰,直接进入“自动驾驶”状态。
当我们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感觉时,一定要向自己提问,直到问不动为止。
然后坦然接受那些难以启齿但真实制约我们行动的想法。
比如,即将进行公众演讲却烦躁紧张,可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烦躁不安?是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还是得失心太重担心某种状况发生?
当我们一层一层挖下去,就会发现恐惧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一点也不可怕,它们背后是有等待我们去发现的想法或需要。
当我们把它们找出来直面它,就会发现一切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
3.行动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可能你会问,如果想法清晰了,但还是行动不足怎么回事?
作者周岭认为,不是毅力意志力的问题,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所谓选择模糊,就是我们在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
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被“这样可以,那样也行”的想法忽悠,更容易顺从天性去娱乐去拖延,而不是选择本该坚持的选项。
拿我写作这件事举例,我规定每天必须更新一篇文章,目前已经坚持了三个星期,不是我适应了日更的写作节奏。
其实我有时候晚上也想刷手机看视频,但是我给自己的业余时间安排了具体任务:阅读然后更新一篇公众号。
如果我没有利用晚上或早上的黄金时间去读书写作,这段时间也会用来干其他甚至不重要的事,那么我就没有时间去精进自己的自媒体写作。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需要花费更多脑力体力去清晰化具体化我的选择,让自己处于“没得选”的状态,才能坚持为读者带来一篇篇看起来还不错的文章。
就像书中所说,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而不是只告诉自己,就是要抽出时间而已。就像我运动总是完不成任务,其实就是我告诉自己只要有时间就运动,多长时间为有时间?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有时间我要做什么运动?
选择越模糊,行动越迟滞。选择越清晰,行动越有力。
周岭说,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我们比拼的不仅仅是成长的速度,还有成长的模式。
只有我们消除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模糊,主动反本能,保持头脑清晰,里清外明,在人生这条赛道上才能越走越远。
祝:消除模糊,清晰成长!
感恩阅读,我们下篇文章见!
你的每个点赞在看,会变成能量流动起来哦
一起加油吧,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