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大量看书:三十几岁的你,一定来得及

职场   2025-02-10 13:14   湖北  
你来啦,戳蓝字关注【麋鹿】,一起向上生长

Hi,我是麋鹿。

今天分享一本不到2个小时就能看完的一本书,原本以为纯纯是心灵鸡汤,边看边发现它有点意思。

就是这本《三十几,来得及》,作者是自媒体“卢璐说”创始人,曾任德国beeline时尚饰品集团巴黎西区总监,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服装学硕士,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23岁去法国读书,33岁成为高龄产妇,做了6年全职妈妈后,39岁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号,坚持日更,写了700万字,还注册公司、建立团队,将账号粉丝从0做到百万,并在45岁前出版了两本书。

看完这本书,我有4个收获想跟大家分享:


1.唤醒女性自我意识,找到真实的自己,才是女性终其一生最大的成长

如今“女性成长”的确是一片蓝海,有越来越多人开始不满自己的现状,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寻求突破之法。

但就像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说的那样,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天天打卡、日日坚持,努力到感动自己,却总是感到学无所获。

为什么呢?

我以前没想明白,结合本书内容和最近看伊能静的Ted x演讲《拥有折叠时间的能力》,我顿悟了。

To be,not  to  do.

去成为,不要去做。

想明白“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把潜意识的心理建设摆在明面上,从身份改变,就会唤醒真我,主动从内到外发生质变。

比如,当你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绝对不是规定每天阅读一小时、一年读完xx本书之类的目标,而是“我要成为以书为伴的人,我要用读书丰富自我、觉察自我、提升自我”。

《一把卷尺》播客的主理人松月,在分享自己年度复盘时就提到过,不要严格定量,而是去设想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岭在《认知驱动》里也说到,身份是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当我们对身份开始改变,就会主动从心理建设开始改变成长策略,真正重塑自我。

当我们想要向上成长,不妨一试,先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再去清晰自己的行动,一定会发现日有寸进,进有所长。

-

2.在一地鸡毛里,学会时间管理

作者在书里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一个人的时间管理,就像练马甲线。只要坚持,每个人都可以有

她把自己时间管理的方法总结成了7点,希望能帮助陷入有同样困境的妈妈打破“没有时间”的魔咒。

第一,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而不是自己需要用的时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间”,意思就是每个人效率产出的最佳时间并不相同。

比如有的人是“早起族”,能够充分早起时间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但有的人是“晚睡党”,习惯利用晚上的时间去集中产出。

虽然有大量书籍和案例说早晨时间很重要,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适合自己的时间最重要。

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调整自己的节奏,把自己调频到自己合适的“黄金时间”里。

第二,养成在脑海里推演和复盘的习惯。

作者分享她做全职妈妈的时候,养成了把要做的事在脑海里快速过一遍的习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顺序主题,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防止和化解意外。

说到这点我有一点点理解,从小看我妈一天的安排,绝对不亚于两三个人的工作量,但是她在顾店的同时,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把家人各种生活需求照顾好。

我有时候真的觉得,妈妈真的是一个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它要求你会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职场妈妈还要学会平衡工作和家庭。

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点,在心里推演和复盘,能解决的立刻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心里归类。

第三,能够用钱处理的事,就不要用时间。

这点我在购置了洗衣机、扫地机器人之后,深有同感。

以节省时间为目的的科技产物,真的很便利,同理还有请家政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授权或者说外包服务,把原本浪费在自己不擅长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用在更值得投入的事情上。

第四,善用碎片化时间。

当下我们的时间被严重分割,但不要小看5分钟、10分钟、20分钟等小块的时间,时间可以碎片化的,但是成长却可以是持续性的。

番茄工作法指出,25分钟是成人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峰值,但在现实中却被认为是做不了什么事的时间碎片。

我们要做的是,静下心来,找到那些被我们废掉的时间妥善利用,它的价值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第五,锻炼自己更快地做出决定。

我们总想着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总是浪费许多时间精力,最后却后悔不已。

其实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关键在于怎么把选择走成“正确”的路径。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做选择,而是害怕失去再难获得,不妨把每一次选择当成一种心灵的检验,选定不纠结,接受失去,接纳一切。

第六,懂得拒绝别人,包括拒绝自己。

生活中,我们不善于拒绝别人,其实更不善于拒绝自己。

被欲望和分心牵着鼻子走,本来想搜索一下资料,却变成打游戏刷视频,我们要学会给自己设置边界,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会拒绝别人和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第七,利用睡眠时间深思。

作者说,带着问题去睡觉,有时候会有奇效

悬而未决的事情就有了结果,第二天甚至会收获更多全新的思路或想法。

我也试过,的确会如此,睡眠中大脑还会在思考未结的问题,白天学习的东西利用睡眠时间去反刍会发现理解得更深入记得更牢。

作为妈妈,尤其是职场妈妈,深感时间管理真的是必修课,参考作者的做法,我相信即使做不到完美平衡,至少也能游刃有余、不慌不忙。

-

3.自信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积累

以前我经常许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变得自信,但是总是无法凭空增长,还徒增压力。

书中就提到,自信是一种积累,是一次次的积小胜,在一次次的正反馈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积聚更大的能量去创造更大的惊喜。

作者给了5个小方法,我觉得还比较实用,推荐给大家:

第一,每走一步给自己一点坚实的温暖。

第二,建立小目标之后,切断自己的后路。

第三,海量阅读书籍,成功学除外。

第四,在自己人生“射程”里,给自己找导师和榜样。

第五,养成运动的习惯。

-

4.如果情绪是大海,我们要学会游泳

有人说“情绪就像一片海,会游泳的人乘风破浪,不会游泳的人被风浪吞没”。

如果把情绪比喻成大海,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被动挣扎最终只会溺水。

负面情绪最可怕的地方并不是造成伤害时的无法控制,而是人一旦陷入负面情绪,能量就不再流动,人被“定住”了。

我们要做的是学会游泳,即使情绪的大海掀起波浪,我们也可以游出来。

掌握情绪管理这门课,从被动随波逐流变成主动决定方向,制造正面情绪,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顺畅、更有活力,否则就只能被海浪吞隙。

-

写在最后,

千万不要把《三十几,来得及》只当做一本励志书来读,而要当做上了一堂关于独立女性人生管理的课程,作者卢璐的经历正好是女性成长可借鉴的范本。

三十几女性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经济、人格和个人价值的独立,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并持续坚持,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与你共勉吖!


往期推荐

一定要大量看书:清晰思考的12条黄金法则

在美国影响力仅次于《圣经》,这本奇书值得读100遍!

看完马斯克的读书方法,醍醐灌顶!!!

樊登的读书方法,太实用了!!!

感恩阅读,我们下篇文章见!


你的每个点赞在看,会变成能量流动起来哦


一起加油吧,成为更好的自己~

END



麋鹿迷书
阅读成长|个人提升|研究各种变好的方法:名人演讲、读书、学习等📚🚩2025,纯粹、热情、努力、超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