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议:疯狂利用“暗时间”

职场   2024-07-25 19:48   湖北  

你来啦,戳蓝字关注【麋鹿】,一起向上生长

Hi,我是麋鹿。

好久不见,最近因为主业工作和带娃缘故,更新频率比较低,但其实麋鹿的更文计划已经满满当当了,后面尽量多用文字和大家见面。

今天麋鹿要推荐一本成长好书,冷门但醍醐灌顶,被很多大佬推荐过,本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一下子打破了我的阅读偏好,启发很大。

它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为我们探索了成长的有效路径,这篇文章里我会分享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5个点:



1.什么是暗时间?

作者说“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讲透了暗时间的重要性。

暗时间就是那些表面上在做事情,但实际上并没有被用于学习、思考或创造,产生实质性成果或价值的时间。

比如我们日常的走路、洗漱、坐车、吃饭等都是“暗时间”,我理解为这个时间就是没有被开发的、属于自己的可用来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时间。

书中说,

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

其实这对当下的我们来讲,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现代人最大的心病就是“没有时间”,想做很多事但是没有时间。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会利用暗时间。

碎片化时代总是找到大块时间何其难,但是暗时间却人人都有,我们完全可以把想做的事情和问题用暗时间去处理。

我了解到的许多非全职的自媒体博主,不仅是职场妈妈,主业稳步提升,还能用空余时间做副业,她们的秘诀就在于最大化萃取了暗时间的价值。

吃饭的时间积累选题或浏览关注的公众号文章;

通勤路上看书或者构思文章大纲、选用素材;

等到夜深人静孩子睡了一气呵成更新完成。

发现没有,其实暗时间帮我们做了大部分的事,在暗时间的利用下我们已经把任务的进度条拉到了80%,剩下20%自然就轻松拉满。

如果只给你晚上不太固定的一两个小时去成文,其实难度很大、任务很重。

我之前日更那会儿,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个人经验就是别把任务堆积到你以为的大块时间。

暗时间,看似无用,实为大用。

-

2.记忆提取比记忆更重要。

最近在看彭聃龄老师的《普通心理学》,从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上对记忆的理解更深入了。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说,记忆就是大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很多人总会觉得自己看书很容易就忘记了,其实不是所有知识都忘记,而是我们提取的时候想起来的很少,不成体系。

这个关键就在于,在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能否通过有意识地搜索将它们提取出来。

关于学习与记忆机制的几个实验都说明: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比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空间环境等等),一并编码进记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时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比如说,我们在某个地方想到了什么,走开后忘记了,但当我们又回到原处或者想象回到原处,就会慢慢回想起来。

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我们为记忆提取做的努力越多,回忆起来的程度就会越容易。

相反,如果提取的越容易,回忆起来的程度就会越困难。

如果我们想提高记忆效果,根据本书和《普通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做:

·编码阶段,在清醒、专注的状态下,进行深层次的意义加工。

·存储阶段,及时复习,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关键。

·提取阶段,利用编码特异性原则和测试效应,增加记忆信息和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

-

3.要解决问题,而不要总是应急。

困难的路越走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遇到问题找捷径,是很多人的处理方式,我也不例外,但是的确如书中所说“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遇到了某类问题以后大概率还会遇见。”

找捷径,用最小代价解决手头问题,很大程度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误区。

解决当下问题,但是可能错过对问题背后的逻辑察觉和思考。每一次都绕过眼前障碍,到最后绕不过去时我们可能都搬不动这个障碍。

我们计算解决问题的成效,不应该只针对问题的立即解决,而应该充分考虑问题是什么?解决方法是什么?我做了哪些努力?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怎样快速找到解决途径?以及问题给我们的启发。

这样看起来耗时耗力,但是却是标本兼治。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发散开来去解决一类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有效。

看到一个例子,一个人办公室缺用具,她就每次跑隔壁办公室去借,最后需要大量使用时借无可借影响业务开展。

小小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要用应急心态去处理解决问题,而要用解决问题的思维去做应急和事项处理。

-

4.用理性力量体验人生,不依赖于情绪系统。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就会在现实中走得越稳,大脑中失败次数越多,现实中失败次数越少。”

这是在告诉我们,要用理性力量体验人生,从别人的经历错误、从所有的选择去学习和甄别,打破认知失调,战胜自己的天性,从旧有思维和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依赖于情绪系统,客观地作出价值判断,看清事物的本质,抓住关键问题,这是第一步。

找到问题后,我们才能着手去思考解决方法,这里要说明一点,一定要自己经历的时候,也要自己先去尝试,比如想写作,就去多写多看多分析,然后有疑问了,再去针对性地向同道提问,而不要问笼统的问题。

人类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归纳推理,我们从共性中得出自己的行动规则,因而不用每条路都去走,都去试错,以最小的成本去体验,去改进纠错,迭代成长。

-

5.自利归因,不如归因自身。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作“自利归因”,意思是说当我们遇到好事就习惯归因为自己的聪明努力,而遇到不好的事就习惯归因为外部条件或环境。

总的来说就是人更容易相信有利自己的因素。

比如我自己,以前我考试失利,我总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报考的岗位竞争力大,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实力才是必杀技,这是一种确定性。我的理由只是事后的一种自我编辑,它是不确定的。

与其自利归因,不如归因自身。不要让思维走了捷径,而行动陷入僵局。

要相信只有做好自己的确定性,才能去对抗不确定性,而这也是我们可以去掌控的安全感。

-

写在最后,

我们处于碎片化时代,不代表我们的学习生活就要是碎片化的,我们要建立系统的观念,用好那些遍地都是,但又极易被忽视的时间。

你会发现,如果不用,时间也会过去,但你用好了,就是掌握了成长的私人利器。

祝:找到暗时间,用好暗时间。


往期推荐

2024年最不能错过的一本书,1个行为模型助你重启人生(强烈推荐)

在美国影响力仅次于《圣经》,这本奇书值得读100遍!

看完马斯克的读书方法,醍醐灌顶!!!

樊登的读书方法,太实用了!!!

感恩阅读,我们下篇文章见!


你的每个点赞在看,会变成能量流动起来哦


一起加油吧,成为更好的自己~

END



麋鹿迷书
阅读成长|个人提升|研究各种变好的方法:名人演讲、读书、学习等📚🚩2025,纯粹、热情、努力、超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