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磊,凭什么相信?

职场   2024-06-23 20:17   湖北  

你来啦,戳蓝字关注【麋鹿】,一起向上生长

Hi,我是麋鹿。

上次看蔡磊的视频是4月,记者对话他坚定地说:给我时间太短了,如果给我十年,秒杀它。

6月21日世界渐冻人日,人民日报健康《蔡磊,走出ICU之后》视频中,记者问:您相信渐冻症会有治愈的那一天吗?蔡磊依然坚定地说:不是相信,是坚信。

虽然身体已经到达极限,但是他始终如一地“相信”,正因为这份相信,他才能做到如资深神经系统科学家所说“把渐冻症药物研发的时间向前推动了至少10年。”

看了两遍他的催泪“抗冻”自传《相信》,麋鹿已经能回答灵魂拷问:蔡磊,凭什么相信?

(图源|视频截图)

1.这个社会就是有1%的人,他的追求是改变世界。

蔡磊的一生几乎是被劈成两半。

41岁之前事业有成,工作出色,被称为“中国电子发票第一人”,家庭幸福,初为人父。

41岁那年被确诊为“世界五大绝症”之首的渐冻症,一种比癌症还要可怕的罕见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有2到5年,治愈率为0。    

蔡磊在书中说“连电梯都不愿意等的人,现在只能等死”,可见生之绝望。

在见识了善良神经运动元患者群体和疾病发展,蔡磊无比动容,第一次问自己:

蔡磊,这个病很残酷,所有病人都无比绝望,你还有点儿能力,愿不愿意为这个病的救治做点什么?

他听到自己内心坚定的声音:

我要为渐冻人的救治而努力。

为了自己,更为了这个世界上同样遭受痛苦的约50万的渐冻人。

书中写到,无数人被他的精神震撼。

天坛医院副院长王伊龙在听到他想为渐冻症的攻克做些事,他感慨道“本来以为今天是咨询治疗方法”。

他回答道:我大概率等不到药了,但希望能让以后的患者有更多的希望。

世界级科学家陈功教授为了他改攻渐冻症,只因他说:我自己死了不要紧,但一定要改变渐冻症的现状。

……

别人说,攻克渐冻症,只有外星人才能做成。

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他坚定发愿“要为人类科学的进步作贡献”,听起来就像孩童时代“我的梦想”的命题作文。

可一个投身商业的天之骄子,他本可以用前半生积累的财富,在生病后精心休养、只顾自己,安然享受生命最后的时光。

但他却始终与渐冻症患者站在一起,投入渐冻症攻克这个“无底洞”。

一般人可能很难理解蔡磊这样做的原因?但他却用全部生命来做最有力量的回答:使命。

-

2.用思维认知和商业逻辑赋能渐冻症的攻克。

在书中我看到更令人惊喜的东西,那就是蔡磊做这件事——攻克渐冻症的逻辑。

他把攻克渐冻症视为“最后一次创业”,而创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寻求体系的力量。

攻克渐冻症,不是我们想象的喊口号就行,也不是依赖社会慈善和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蔡磊一语中的“推动渐冻症救治,光靠爱心、道德、情怀远远不够,这些也不应该成为绑架别人的工具。”

他做这件事的逻辑是:只有把这件事做成一个对参与各方都有价值、都获益的事业,才有可能成为撕开黑暗的利刃,让光源源不断地照进来。

蔡磊在书中说,他要做的是,整合资源,推动更多突破性的渐冻症药物研发的可能,做这个链条中的核心节点,打通药企、投资人、科学家、患者之间的闭环。

就像脊髓性肌萎缩,阿里娅父母从女儿发病后,建立基金,资助科学家、研究人员找到治疗方法;

发动一切力量争取研究经费,游说生物科技公司展示药物市场空间;

广泛链接科学家、实验室和药企,促进各环节的合作;

积极参与推动科研工作,比如运送实验动物,促进生物科技公司与药企对接资源。

做完了这一切,阿里娅终于在12岁用上了第一支药,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蔡磊也是如此。

与药企、投资人讲商业逻辑与市场前景。

与科学家讨论渐冻症药品研发和转化的可能性。让药企研发之后的变现路径更短、更快。

让患者得到药品的速度更快。

他让自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去路演去融资,去链接科学家、医生和药企、研发机构,去建立患者平台等等。

他理智而清晰地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

任何事业如果想要长久地运转下去,必须符合自身运转的逻辑。”

由此,蔡磊利用四年时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渐冻症科研数据平台、目前已经研发和合作推动超过一百条渐冻症药物管线、为渐冻症药物研发提速几十倍。

-

3.面对挫折、质疑和失望,保持拳击精神。

蔡磊在攻克渐冻症这件事上始终是受到过质疑和否定的。

融资是第一大难题,蔡磊定下的10亿目标,一开始10个月一分钱都没找到,发起“第二次冰桶挑战”,仅筹集善款不到200万元,还被网友质疑“搞这么大阵仗,不就是为了救自己吗?”

建立患者数据平台,多名患者抵制他,说他“出卖患者数据赚钱”;

团队的精兵强将也有数人离职,对于他们来说,再强大的意志也在一次次希望落空的循环中消磨殆尽;

包括他现在在做的“破冰驿站”直播,明明是为了支撑科研项目积累资金,有心人说是赚钱;

前不久蔡磊病情加重出icu后线下公开露面,好友尹烨怒斥“蔡磊装病”的谣言,直言气的想笑;

……

作为一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渐冻症患者,他拖着病体,无休止地工作,耗尽人力物力财力,把目光始终投注在最广大的渐冻症患者群体。

遇到的困难、误解、质疑、否定,常人难以想象。

而他对于不实谣言的态度始终是:我没时间了,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争辩中。

破冰过程中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他也不言弃。

他说:“拳击场上,裁判只倒数10秒,数到1,你必须重新站起来,继续打下一个回合。”

蔡磊从2020年开始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到数据平台、运营管理、基础科研、动物实验、药物研发、投资基金和慈善基金等,截至目前几乎没有一分钱收入。

而他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时,他说“我还有最后一颗子弹,就是我自己的身体。”

2022年9月,他决定把脑组织和脊髓组织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使用。

-

4.重新定义希望,相信相信的力量。

蔡磊说:“相信相信的力量,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看到了希望。”

一旦确诊渐冻症,基本就是“宣告死刑”。

“肌肉萎缩”的短短四个字的背后,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绝望透顶。

但是还有那样一群在绝望中寻找一丝希望的人。

“千里走单骑”的小高,作为病友家属主动加入蔡磊团队,安排面试正值疫情,他从外地来自带一辆折叠自行车,决心就算半路冻死也要来。

年轻有为的小程,在病情最危急的时刻,随时可能窒息而死,但他坚持不肯气切,“让我死吧,不能说话了还有什么尊严?”蔡磊连夜赶到哭了,终于在死神手中救下他。

准备赴欧洲实行“安乐死”的小杨,在蔡磊的极力劝阻中选择相信,回国继续战斗。

许多人相信奇迹和努力,但更多人因为不想拖累家人等原因无法坚持,选择离开了世界。

马丁·路德·金说:“我们必须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千万不可失去无限的希望。”

渐冻人的生活就是在希望和失望中来回颠簸,蔡磊的存在就像是无数渐冻症患者的“灯塔”。

他不计成本的努力推动“破冰”,攻克渐冻症尽管很难,有人比喻“骑自行车上月球”,但他费尽心力去做这件事,让大家看到它在发展,不是静止的,于很多人而言,就是希望。

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我们还会相信着什么吗?还会相信相信的力量吗?

然而蔡磊就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

这个世界上,就有这样一个人,比我们所有人都有理由不相信,而他选择相信,或许生命线已趋近终值,但他始终用行动践行这份相信。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萤烛微光,增辉日月。

-

写在最后,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我迫不及待翻到最后一页渴望看到美好结局,第二遍我逐字逐句地读泪眼模糊地在书中寻找相信的力量。

害怕笔下的文字太轻,道不尽相信的重量。

害怕不去写这篇文章,会成为未来的遗憾。

还好,我相信了相信的力量。无论未来如何,我们会始终记得有这样一个人(蔡磊)用相信构筑成无数渐冻症患者生命的希望。

ps:我在「破冰驿站」直播间买回来纸质书看,被娃看到,我说看到这个叔叔就要说“加油”知道吗?等我再翻阅这本书时,他居然直接对着尾页蔡磊的照片说:加油。

祝:相信相信的力量。


往期推荐

2024年最不能错过的一本书,1个行为模型助你重启人生(强烈推荐)

在美国影响力仅次于《圣经》,这本奇书值得读100遍!

看完马斯克的读书方法,醍醐灌顶!!!

樊登的读书方法,太实用了!!!

感恩阅读,我们下篇文章见!


你的每个点赞在看,会变成能量流动起来哦


一起加油吧,成为更好的自己~

END



麋鹿迷书
阅读成长|个人提升|研究各种变好的方法:名人演讲、读书、学习等📚🚩2025,纯粹、热情、努力、超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