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麋鹿。
上周我居然连续日更7天,更新了8篇原创文章。
跟以前那个拖延的我比起来太厉害了吧,给自己一个鼓励的微笑✌。
一起来看看23周复盘吧。
一、本周完成事项
二、本周收获/经验/思考
1.获得21天文案日修营“优秀学员”称号
这周第一件事就是6月3日郑梦老师21天文案日修营结营了,我被评为“优秀学员”了。
老实说,这个“优秀学员”拿的不像往常一样有底气,毕竟最后一周总是拖延补作业补打卡,没有跟上大部队的学习节奏。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受益非常大。
因为打破了我以前的很多固有认知,比如不爱发朋友圈、发朋友圈就是随便发发。
跟了一期文案日修营,才知道朋友圈大有可为:
第一,朋友圈是一个展示窗口。不了解你的人,看你的朋友圈,会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思考、生活状态。
第二,朋友圈发圈有技巧。比如放图片要高清高能量高质量“三高”,比如发圈内容可以围绕“学习圈,思维圈,产品圈”进行布局,比如发圈一定要亮点前置,最重要的话最开始说……
这些技巧乍一看,特别刻意,但是熟练掌握后就会发现真的有人的朋友圈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是一种美的享受。
当然我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运用熟练,只是掌握个皮毛,后面还要把课反复听听,也要多多练习发圈技巧,让朋友们感受到我的成长,感受到我这人的真实世界。
好的朋友圈文案是如风自然,如水清透,如阳光能量充足。
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或多或少可以从朋友圈窥见一二。
以前我们会觉得,什么都很有意思,也乐于分享,似乎越长大越不想分享,失去表达欲。
发的朋友圈最多的就是工作相关,自己的生活好像懒得记录了,但其实有更多人在朋友圈展示的蓬勃的生命力,不停吸引着我们。
比如我看到有人跑步,有人旅行,有人做美食,有人陪伴孩子,各有各的滋味,但都是烟火气满满的感觉。
所以,从现在起记录吧,就像自媒体博主李儒儒说的“我频繁地记录着,因为未来的分享者是我自己。”
开始记录吧,想想发朋友圈是给未来的自己看,这样看来,也是不错的呢。
-
2.第一次进行书评写作主题分享,听过都说好。
这周受到素心邀请给群里小伙伴分享书评写作经验,我以《如何把读过的书变成受欢迎的文字分享》为主题深入剖析了自己的写作经历。
我是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公众号公开写作的,最开始的写作风格都是纯文学,完全没有自媒体的感觉。
《精进3:如何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如何捕捉“小环境”,跳出内卷陷阱?
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本书带你了解村上的写作心路历程
后面我的自媒体老师发发就跟我说,你要试着“一次把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讲透”,然后我就试着针对一本书《认知驱动》做主题练习。
去年5月我连续写了多篇文章,大部分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价值输出。
比如:
直到今年1月份我尝试针对跨年演讲进行解读分享,获得几篇千阅的浏览量。
3月7日我结合热点人物马斯克写的读书方法看完马斯克的读书方法,醍醐灌顶!!!达到阅读量历史最高8.9w,紧接着我写名人读书方法,樊登的读书方法,太实用了!!!也有k阅读量。
由此我确定了自己的写作主题是读书方法,辐射名人或个人读书方法,演讲分享,书评内容,书单推荐,成长感悟等等学习成长方面。
目前还是在这条道路上认真行进,希望未来能给大家分享更多阅读带给我的成长,去点亮更多人的人生。
-
3.连续日更7天,更新8篇原创。
自从想要日更后,我就坚持每天阅读然后输出一篇公众号文章。
利用晚上娃睡后、清晨等黄金时间奋笔疾书,每天不会内耗了,不会为数据焦虑,只会为选题和内容操心,因为我不想轻易断更。
不同于前两周都是一周六更,这周是个大满贯,其实还挺不容易的,不过做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感觉到困难,可能心力有所提高,注意力都在怎么做,而不是其他事情。
日更后看书变慢了,因为输出变多了,不过不要紧,一本接着一本读就是啦,其实我现在一周会同时看3本书左右,交叉阅读,避免乏味,也能同时收获每天不同的输入。
现在的输出一般来自于之前看完但还没来的及写、每天听的播客和书等内容,想着的内容很多很多,永远不用担心灵感枯竭,就是如果自己输出速度、写作时间能更多一点就好了。
这段时间我的体会是:写作这件事,其实就跟每天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不要太大压力,融入日常生活,反而能坚持得更久一点。
未来继续加油,争取写更多好文字给自己给读者。
三、本周遗憾/不足
没完整看完一本书;没有运动。
四、本周小结
坚持充实的输出,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有行动力。自己变好,周围的一切才会变得更好。
加油!我们下周见。
感恩阅读,我们下篇文章见!
你的每个点赞在看,会变成能量流动起来哦
一起加油吧,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