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长期赚钱的都是“聪明的投资者”,但是“聪明”可不是指的智商高,因为“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文摘   2024-12-30 19:37   山东  
“聪明”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它混淆了许多概念,并把许多含义杂糅在一起,导致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和解释莫衷一是。
当有人夸一个精于人情世故的人非常聪明时,这个“聪明”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说一个聪明人做了傻事时,这个“聪明”是指的什么意思?当我们阅读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时,这里的聪明又是什么意思呢?
你或许觉得这个问题无关紧要。然而,当你要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策时,当你决定要在股票市场投资时,搞清楚何为真正的“聪明”,至关重要。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聪明”正名,不仅关乎一个人的投资成败,甚至会在重大时刻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所以,必须搞清楚“聪明”的内涵。
把“聪明”这个词拆开来看,“聪”指的是听力好,“明”指的是视力好,孟子在《离娄》一篇中提到“师旷之聪”和“离娄之明”就是这个意思。两者结合,“耳聪目明”就成了聪明。然而,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说一个人聪明时,却显然不是用了“耳聪目明”这个含义。
当“聪明”一词被用来夸奖那些老于世故的人时,其含义是人们常说的“会办事”。这种人能说会道,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甚至可以“把稻草讲成金条”。当然这样的人也少不了会用请客送礼的手段笼络人心。而那些老实巴交,不会搞这一套的人,却总是被长辈和领导说:“你太不聪明了!”或者干脆说:“你太笨了!”这是“聪明”的一种内涵,这种聪明也可以用“机灵”或“圆滑”来替代。
另外一种情况,当有的人数理化学得特别好,或者学历很高,或者读书能做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时,也会被人夸很“聪明”,这其中含义显然是指“智商高”。
然而,在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中,这个“聪明”既不是指人“老于世故”,也不是说“智商极高”,他的意思无疑指得是“非常理性”。如果把这本书的书名翻译为《理性的投资者》,传递的含义更为精确。
那么,有人会想:“智商高的人是不是会更加理性一些?”答案是:不会。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没有证据证明智商与理性有多少相关性。认知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中论证了这一点,限于篇幅,此文不再转述。
一个人的智商或学历很高,就相当于一辆汽车装备了先进的发动机,然而理性则被视作是驾驶这辆汽车的司机,如果司机有问题,那么这辆车就有可能变成一件伤人的凶器。之所以“聪明人会做蠢事”,就是指“智商高”的人做出了“不理性”的决策,从而引起了严重的后果。
在投资界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1998年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演讲时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16个人加起来,有三四百年的投资经验。而且他们智商都很高,有两个人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们的投资决策太不理性了,他们在外汇交易中使用了高倍杠杆,他们大多数人几乎把自己的整个身家都投入到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后爆仓了。他们智商极高,经验老道,却得到了一个破产清算的下场。
他们本来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们都已腰缠万贯。但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他们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巴菲特说如果他写一本书的话,书名就叫作《聪明人为何做蠢事》。
巴菲特说他们“傻”或者“蠢”,自然不是说的智商,而是说的他们“不理性”。聪明的投资者必须是理性的。巴菲特曾说,如果做不到理性,根本就不能从事股票投资。
所以,真正的聪明是指理性,而不是智商高;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是能保持理性的投资者。巴菲特告诉我们:“投资并非一个智商为160的人就一定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理性是最重要的。”
投资需要的是,“理性”这个含义上的“聪明”,绝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

米利都的泰勒斯
读书、认知、理性、投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