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内在价值的奥秘:来自巴菲特的亲自解读

文摘   2025-01-18 12:51   山东  

巴菲特说:“如果他去商学院讲述投资课程,他只讲两个内容:第一,如何给一个公司估值;第二,如何利用市场波动性。”这里的估值,就是合理地估算出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

有投资者看了我的文章之后,觉得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是正确的,但是不清楚究竟如何给一个公司估值。其实,估值不仅要估计一个公司现有的资产是多少钱,还要估算这家公司未来所能创造出来的价值,并进行折现。关于这个问题,巴菲特曾经在不同的场合有多次论述。

由于未来是无法预测的,况且一个公司的业务前景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估值工作不可能做到十分精确,甚至还容易犯严重的错误。公司业务的前景越不确定,内在价值的计算就越有可能“差之千里”。尽管如此,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依然是投资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200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报》的第77-78页,巴菲特亲自解释了内在价值这个概念。下面是巴菲特论述(当然,原文是英文):

现在,让我们关注一个我之前提到的术语——“内在价值”,你在未来的年度报告中也会遇到这个术语。

内在价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是评估一项投资或一个企业是否有吸引力的唯一合理方法。内在价值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家企业在其剩余生命周期内可以获得的净现金流的现值

然而,内在价值的计算并不是那么简单,它只能是一个估算的数值,而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此外,如果利率变化或未来现金流预测被修改,这个估计值也必须随之调整。

即使是面对同一组事实,两个人——包括查理和我——几乎也不可避免地会得出至少略有不同的内在价值估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不向你披露我们对内在价值的估计。我们的年度报告提供的,是我们用来计算这一价值的事实。

与此同时,我们会定期报告每股账面价值(book value),这是一个容易计算但用途有限的数字。这种局限性并非因为我们持有的可交易证券,这些证券在账面上是按其当前价格记录的。而是因为我们控制的公司,其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可能大相径庭。

这种差异可能朝任何方向发展。例如,在1964年,我们可以确定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为19.46美元。然而,这个数字严重高估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因为公司所有资源都被用于利润不佳的纺织业务。我们的纺织资产无论在持续经营还是清算的情况下,其价值都达不到账面值。

然而,如今伯克希尔的情况正好相反:现在我们的账面价值远低于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这是因为我们控制的许多企业的实际价值远高于它们的账面价值。

尽管账面价值在讲述公司的故事方面存在不足,但我们仍然提供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数据,因为它们今天可以作为伯克希尔内在价值的粗略(尽管显著低估的)追踪指标。换句话说,在任何一年,账面价值的百分比变化很可能与那一年内在价值的变化相当接近。

你可以通过观察一种投资形式——大学教育,来深入了解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差异。将教育的成本视为其“账面价值”。这个成本要准确包括因为读书产生的花费和因为选择上大学而放弃工作的收入

忽略读大学给一个学生带来的重要人生意义,只关注其经济价值。

首先,我们必须估算他读完大学后一生中获得的收入,并从中减去他没有去上大学的情况下可能获得的收入以及读书产生的花费。这就是他因为上大学而得到的“超额收入”。然后必须以适当的利率将其折现回毕业的那一天。这个折现的金额就是教育的内在经济价值。

一些毕业生会发现,他们教育的账面价值超过了内在价值,这意味着为这项教育买单的人没有得到物有所值的回报。另一些情况下,教育的内在价值远高于账面价值,这表明资本得到了明智的配置。在所有情况下,显而易见的是,账面价值作为内在价值的指标是毫无意义的

这上面的论述中,巴菲特讲得过于学术与晦涩,简单来讲就是先估算一个人在大学毕业后的一生工作生涯中所能取得多少收入,然后再减去如果他没有上大学的一生工作生涯所能得到多少收入,这就是他因为上大学而得到的“额外收入”,同时还要考虑他读书花费的成本。

扣减之后的差额,还要按照一定的利率——比如通货膨胀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进行折现。因为今年的100元肯定要比十年后的100元更值钱,所以必须进行折现。

如果计算的结果是“内在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就表明他读这个大学从经济角度来看是不值得的。相反,就是非常明智的。

内在价值是基于未来收益的估算,因此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环境、个体能力以及折现率等。相比之下,账面价值是静态的,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经济价值。

明智的资本配置不仅仅关注成本,而是重视未来的投资回报。所以巴菲特所坚持的长期投资,比如盖可保险、喜事糖果、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华盛顿邮报、美国运通、美国银行等公司,都是未来十年或二十年能够带来超额投资回报的公司。

换言之,在投资之初,巴菲特就是首先估算了这些公司的内部价值,知道有利可图之后,他才能够重仓买入,并且坚持长期持有,最终获得了超额回报。

这就是巴菲特关于“内部价值”的估值方法与估值理念。

米利都的泰勒斯
读书、认知、理性、投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