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莫惊慌!巴菲特说:暴跌时,他就像正在逛青楼的“色情狂”
文摘
2025-01-02 20:32
山东
坚持价值投资,意味着你只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投资,你会完全了解你所买入的公司,你不会借钱加杠杆,你会像巴菲特一样,习惯留存部分现金做安全边际,或者你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能做到持续加仓。投资者在投身股市之时就应该明白,股市总是波动的。在大家都乐观的时候,下跌往往就会开始,投资者永远要和不确定性周旋。即便是睿智、理性如本杰明·格雷厄姆、查理·芒格或沃伦·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也难免在持仓时遭遇股市重挫。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中,格雷厄姆亏损了70%。芒格管理的基金在1973年损失为31.9%,1974年又下跌了31.5%,直到1976年的复苏才让芒格恢复了元气。1969年,巴菲特感觉市场中没有了低估的股票,另外他也厌倦了帮别人投资的生涯,于是他关闭了巴菲特合伙公司。然而,1973年和1974年的暴跌还是给巴菲特带来了影响。他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从1973年的每股90多美元跌到1975年10月的每股40美元左右,跌幅达到56%之巨。当时的美国股市已经处于罕见的低位,几乎每个公司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市场中弥漫着恐惧的气氛,没有人想继续持有股票,每个人都在抛售。可是,这场长达两年的股灾并没有让巴菲特恐慌,市场不停的下跌反而让他兴奋异常。1974年底,在接受《福布斯》记者的采访时,巴菲特说:“熊市里,我就像一个正在逛青楼的‘色情狂’,买股票的大好机会到了。”早在1973年股灾开始之时,巴菲特就在市场暴跌中以每股 5.63 元买下《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当时巴菲特认为该公司股价严重低估。然而,到了1974年,《华盛顿邮报》又下跌了25%左右,“贪婪”的巴菲特自然在“恐惧”的投资者手中继续买入。十年之后的1985年,巴菲特当初花了大约1000万美元为伯克希尔买入的《华盛顿邮报》价值变成了2亿美元,十年时间足足翻了20倍。正是始终抱有“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理念,才让巴菲特只盯着《华盛顿邮报》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去关注股市中股价变化的数字。也正因如此,巴菲特才能做到坚定地长期持有,而不是一旦解套,就匆忙抛出。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巴菲特能在股市暴跌、恐慌蔓延之时还能保持这么淡定的心态,而一般的投资者却都做不到呢?巴菲特毕竟和我们一样,是“凡夫俗子”,而不是“仙风道骨”。巴菲特的解答是,“一个人投资者如果想要成功,必须将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一种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一种是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市场中弥漫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离开来的能力。在我自己保持隔离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有关‘市场先生’的概念放在心中,非常有用。”这就是巴菲特“仙风道骨”的秘诀。想具有第一种能力,有点难度,需要做到芒格说的,通过阅读和学习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多元思维模型”。至于第二种能力,学起来稍微简单一点,把“市场先生”这个比喻始终放在心中,牢记“市场先生”是一个“躁狂抑郁症”患者,他总是在极度的乐观和不可理喻的悲观之间来回转换。当市场再次暴跌时,你就应该这样想:“这哥们又发病了,我如果不从这个家伙手中买点廉价筹码,岂不是在犯傻。”另外,你也可以像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记者的采访时说的那样,当股灾来临时,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在逛青楼的“色情狂”。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你得有资金补仓。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