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是需要耐心,你不相信或做不到,最好别进入股市
文摘
2025-01-06 19:58
山东
股市投资是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耐心的比拼,不论是在近几年迭创新高的美股,还是不怎么争气的大A,最终都是投资者之间耐心的角逐。巴菲特说:“股市运作的机制就是把钱从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手中转移到有耐心的人手中。”如果你懂得给公司估值,而且真的有耐心,只在股价大大低估的时候买入,那么,有人造假也好,有人做“黑庄”也好,他们都收割不了你。不论哪里的股市,收割的都是没有耐心的投资者。其中有一些阴谋论者,说巴菲特是犹太资本,仿佛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我就不予以驳斥了,毫无意义。还有的说巴菲特是“内幕交易者”,这更加荒唐可笑。有这种想法的人如果能把巴菲特从1957年至今写给投资人的信读一遍,还能得出这个结论的话,那也就不值得我去同他们辩解了。因为乔纳森·斯威夫特——就是《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曾经说过一句话:“想用理性去说服一个人放弃他不是因为理性而相信的事情,是没有用的。”这样的人和“地平论者”一样,你把宇航员从太空给地球拍摄的照片拿给他们看,他们依然认为地球是平的,绝不会是一个圆球。这在行为心理学里叫“一致性倾向”,这种倾向年龄越大越严重。这个容易理解,毕竟感知自己的观点被否定的痛苦,和感知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的痛苦,是同一个脑区在负责。因此,固守成见才是心理上最舒适的,对于这样的人,也就不必多言了。也有的人说巴菲特的这套理论不适合A股。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尽管这几年里A股表现一般,但A股也是上下波动的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是两条:第一,在自己的能力圈内给公司估值;第二,利用波动性。投资者只要有耐心,等着股价大大低于估值的时候买入,再等到估值合理甚至更高的时候卖出,钱不就到手了吗?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恰恰操作反了,在上涨的时候追高,又在暴跌的时候割肉,自然会适得其反。市场是为你服务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你就是为市场服务的,这样的人去美股投资一样不会赚钱。真正有耐心的投资者不会在疯狂上涨的时候买入,宁可空仓。反而在市场暴跌的时候才出手,但这种机会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一旦机会终于到来之时,理性的投资者就会大胆买进,就像在美食餐厅里大快朵颐,享受股市提供的“低价套餐”。但这些低估的股票并不是买了之后就会很快上涨。如果你买了五六只“低估股”,有的可能很快会股价回升,有的可能要平平淡淡地等几个月,甚至要等一两年。这自然需要非凡的耐心,巴菲特说:“只要你的前提正确,事实正确,逻辑正确,你最后就是对的。”这样的投资方法,一年之中无需交易几次,甚至于巴菲特说,人这一生只需要交易二十次就足够了,这就是他那著名的“打卡理论”。反而是交易的次数越多的人,越容易赔钱。这个很容易验证,观察一下自己身边那些炒股的人就清楚了。有些资金量小的投资者认为,耐心只适合富人,普通人那点资金耐心起来没意义,还不如搏一把。这个观点一样是错误的。巴菲特和芒格刚开始投资的时候也并不富裕,巴菲特大学毕业的时候只积攒了9800美元,芒格养了八个孩子,也不是什么富翁。他们不过是把省吃俭用攒出来的钱按照自己的理念投入到了股市中,获得了复利的效用。另外巴菲特替人理财有利润分成,所以他的财富雪球滚起来比一般人快。还有美国那个平民投资人罗纳德·里德,他是美国最低层的人,就是通过省吃俭用,定投蓝筹股成了富翁与慈善家。关于复利的原理的效果,本公众号有文章,我在此不多说,发一张巴菲特致合伙人信中的复利表,大家一看便知。(表中数据不含十万元本金)这个表把抽象的复利给出了直观的展现,十万元如果年均复利16%,30年后收益为8,484,940元。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别忘了本金只有十万。这就是为什么要耐心使用复利赚钱的原理,小资金不停地投入,二十年或三十年后就变成巨大的财富。所以,价值投资理念一样适用于小资金。罗纳德·里德就是这么操作的,一个普通蓝领,去世时成了富翁与慈善家。好了,这篇文章重复了投资股票时必须保持耐心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人类的天性是好动,能始终保持耐心很难。如果在投资过程中发现自己完完全全无法耐心下来,那么还是远离股市为妙。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