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真谛在于慢慢变富,“欲速则不达”,重要的是,要发现长长的坡和厚厚的雪

文摘   2024-12-29 21:29   山东  
快速变富当然好,但是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机制。如果不是靠“卵巢彩票”的方式出生在富豪之家,那只能靠中现实中的彩票,但这都是“小概率事件”。如果你的大脑中有“概率思维”这个心智模型,你就会懂得,靠买彩票实现发财梦和古代寓言故事里那个守株待兔的宋国人一样愚蠢。
买股票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人重仓一只股票,大赚了一笔。但往往是运气使然,如果他不及时卖出,等到股价下跌时反而还会亏本。即使侥幸在高点卖出,如果又买了另外一个股票,往往又把盈利还给了市场。老股民大概都知道一句话:“一年十倍的人常有,十年一倍的人罕见”,就是这个道理。投资不能像“抽奖”一样赌运气,而是要在漫长的投资旅程中寻找确定性,而“慢慢变富”就是只去追寻那些确定性的机会,巴菲特就是这么做的。
亚马逊商城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曾经向巴菲特请教:“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回答他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是的!的确是极少有人能做到,因为人类的本性就是求快,这根源于人类的基因。在丛林社会里,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长期主义者是无法生存的。原始人类不可能着眼于十年以后自己的食物是否充足,或者自己未来会拥有多少财富,他们只能着眼于今天或者明天。否则,他就会被那时的社会法则所淘汰。着眼于长期主义的基因在人类祖先那种环境下无法生存和繁衍。
直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商业社会出现,以及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大提高以后,长期主义者才有了机会。但是人类的基因进化显然没有和社会的发展同步,这就是“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的真正原因。
了解了原因之后,投资者就要努力自我反省,把自己变成一个长期主义者。然后,还要利用“复利”这个神奇的工具。
假如你在30岁的时候存有10万元的闲置资金,如果通过投资让它本息最终变为2300万,那么你对这个投资结果满不满意?我猜应该是满意的。怎么做到呢?很简单,买一个复利为年化20%的股票或基金,三十年之后,十万就变成了2300万,这足以让你过上满意的退休生活。如果你的初始资金是20万,那你60岁的时候将拥有4700多万。很明显,初始本金越多,最终的收益就会越大。
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就是靠着年化20%左右的收益率为它那些长期股东们创造了巨额财富,让他们过上了富豪的生活。
如果你认为巴菲特只不过是幸存者偏差,不值得一赌,那你可以选择指数基金。以标普500指数基金为例,从1970年到2020年的这五十年里,标普500的年化复利回报率为10.43%。如果初始资金为20万元,按10%的年化复利来算,30年之后,本息共计340多万。如果在这30年里,你能把自己收入中的一部分资金用来定期加仓,那么最终的财富总额一定是惊人的。
这就是慢慢变富原理,也是复利效应的神奇之处。但是,复利又是反直觉的,以至于许多人对这种神奇无法获得切身的体会。
为了将这种奇妙的体验传导给投资者,巴菲特曾经耳提面命般地给大家讲过关于西班牙女王用资金支持哥伦布航海探险的故事。
15世纪时,伊莎贝拉女王给哥伦布的总投资成本大约是3万美元,忽略掉发现美洲大陆的现实意义,仅就投资回报来看,如果当时把这3万美元投入年复合收益率为4%的项目,到1962年,这笔钱将会累计增值到2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多少应该能刺激一下你对复利的直觉反应。巴菲特后来总结说:“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得时间足够长,而且雪球黏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价值投资者慢慢变富的原理就是这样,如果你能理解就接受它,明天开始,就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如果你不能理解或不能接受它,那就努力地理解并接受,否则损失的是自己的光阴与财富。
孔子曾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真正的长期主义者都会明白,“慢”才是实现财富目标的最快途径,许多贪“快”的人,只见小利,终其一生,也只能平庸。因为求“快”会陷入不确定性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慢”才是战胜不确定性的“最大杀招”!
在投资这个行当里,慢就是快,快才是慢!

米利都的泰勒斯
读书、认知、理性、投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