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终归是官本位制单位,有独特的生存策略

企业   2024-10-30 06:53   上海  

作者 丨 商业银行战略顾问 / 殷思源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我经常会和银行的同学打交道。和他们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在体制内,工作环境、单位文化,确实和私企有很多不同。

之所以说银行是体制内,是因为银行的本质,还是一个官本位制的单位。

很多在体制内待过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体制内,关系特别复杂。为了通过一个决议,得经过上上下下的跑动,开好几个会,请各级领导点头,还有特别多流程、审批。

一边是各种束缚,一边是各种绩效考核指标。领导要求和交办任务,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

这让很多同学身心俱疲。有同学希望我能给出一点建议,最好是能具有一点杠杆效应的事,能让体制内的工作,事半功倍。

 1 
笔杆子要硬,写材料要有大智慧

之前我就遇到过一件事,印象很深刻。

有一位在国有银行办公室工作的同学,行长要去参加省里的交流会,他需要替行长写一篇发言稿。

领导的要求是,一定要有创新点,突出行里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此外,还要对最近监管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一些深度的观点,要让政府的领导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做过类似工作的同学,都应该明白这个要求有多高。

我还见过有些领导,除了以上要求之外,还会要求,稿子要写得有文采,体现出行长的语言风格。

而且无论你怎么努力,写了好几版交给领导看,最后大概率还会说高度不够、创新不足、观点不新,弄得自己非常狼狈。

素材也努力找了,行里做过的事也写清楚了,文笔也都是过硬的,为什么领导就是满意呢?

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破呢?

其实,这类情况如果出现,大概率是看你能不能用领导的思维方式,把工作价值进行提炼和包装。

也就是,在领导眼中,哪些是行里值得分享的创新实践?平时你有没有及时对齐领导对政策的观点和看法?你能不能理解行里和其他单位的互相关系,知道大领导对外讲话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这才是一篇讲话稿写好的核心。

其实在写东西这件事上,很多时候,差别不是文笔,而是能不能通过系统的思考方式,理解一次活动、一个场合,领导到底想要提炼、想要表达的工作价值。哪怕你不是单位里的笔杆子,平时不写材料,能不能理解领导的思维,也会直接影响你的工作和晋升。

 2 
与人相处,不能只谈情商

说完了写材料的难题,体制内还有一个同学们反映特别多的卡点,就是怎么处好关系。平时上上下下走动就得注意好自己的口碑。万一哪天想办点事,其中涉及的关系就更复杂了。

还是举一个银行的例子。

我认识一位同学,之前负责信贷审核工作,支行报送上来的项目,特别在意能不能拿到想要的资源。这位同学要对报送的项目评估风险,得提出风险建议,比较得罪人。而且自己的领导不愿意得罪人,不担责,不签字,不承担风险;最后签字的还是得他,应该怎么办?

我相信咱们很多同学听到这个问题,都感同身受。道理自己都懂,结果哪天自己夹在中间,不好做人的时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种时候,最简单的做法,是一种思维的转换。要把习惯从“事”的维度去思考,转变为从关系入手想问题。你会发现,可行的路径会越来越多,路会越走越宽。

所谓从事的角度思考,就是报告交上来你先给出意见,然后流程转到领导那里,领导审批之后再反馈给到基层。

这么做过的人就会知道,每一步背后都是坑。

首先,你作为审批人,对支行提上来的项目不满意。但是你的直线领导和稀泥,给压下去了。你夹在中间,不好办。

而且,提交报告的人还来问,怎么样呀?这个时候你只能实话实说,不行。这就又产生了摩擦。

领导那边,如果你手太松了,不满意;如果你手太紧,没有项目能通过,可能领导也会受到一线的压力。最后,还是你来担责。

但是换一个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不是看事情的流程是什么,而是看看这里每个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受到的限制是什么。

一线团队想完成业绩;直线领导希望团队平稳运行;大领导除了希望团队平稳运行,最终想要把握整体的经营风险控制。

这么一看,是不是能做的事就多了。

比如,你可以选择从跟营销人员沟通入手。是不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多跟营销团队交流,让他们也明白怎么跟你们打配合?

你还可以把领导当作突破口。主动跟营销团队沟通,拿到很多信息,你是不是每天就可以拿这些信息跟直线领导交流、请教、汇报了?

路径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积极跑动起来,从人的角度,一起去共识你们的目标,达成信任。

千万别因为沟通,导致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从而在管理上、在工作上出现关键卡点。

写在最后的话

虽然,职场的路有很多条,但经历过的人都明白,关键的几步很重要。

而这关键的几步中,往往离不开协作、表达和沟通,这些日常最高频,坑最多的场景。

写好材料,不能只看文笔,在字里行间自嗨。一定要学会和领导同频,对齐大目标。

与人相处,也不是仅靠情商高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理解不能层级的诉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担当,敢面对,一味回避矛盾永远都不是上策。

推荐阅读:

在银行,培养你、换掉你,看的从来都不是能力

2024年,即使很疼也要装作毫发无损

为什么 业绩好、收入高、客户多,却总是被针对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正式上线了


扫码关注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邀请你加入我的社群  




认知的不对称,会带来机会的不平等

把别人的洞察和顿悟,变成自己的基本功

我们一起取势、明道、优术

▲ 点击卡片关注“殷思源”公众号


顾问咨询 培训合作 | 案例撰写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殷思源
【殷思源工作室】官方订阅号|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