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丨 商业银行战略顾问 / 殷思源
前几天和几个银行的朋友小聚,几杯小酒下肚,大家都随意了很多。
有一个同学问我:殷老师,在银行如果没背景、没人脉,是不是很难走到很高的位置?
他的问题,让所有人都从松弛变得严肃起来。
是啊,在银行真的有很多很多人,埋头苦干,认真负责,但最后也就是个基层管理者。而很多时候,那些有背景的人,不需要付出太多,轻描淡写就可以一步一步走向高层。
但是,也真的还有极小部分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加上机遇和运气的加持,最终走到很高的位置上的。
确实是极少数,但至少说明这条路是能走通的。与其抱怨不公,不如尽力一战。
那该如何一战呢?我建议你,要刷新自己的“工作观”。
现如今的银行,大多数的基层员工,都是以一种“苦大仇深”的状态来面对工作的。嘴里说着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其实又不得不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做,最后,活儿没少干,还没得到正面的评价。
既不聪明,也不实惠。整天划水摸鱼混日子,能偷懒的地方绝不使劲,能糊弄的绝不认真。
这样的人,混到最后,最受伤的一定是自己。
这个世界永远存在“苟且红利”,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明明自己只有60分的水平,却总以为自己有100分的能力。
一个人是走上了坦途,还是困于窄路,取决于他什么工作态度。有时候,你以为摸鱼是占了银行的便宜,其实是自己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努力过的人都明白,只要你不敷衍工作,工作就不会亏待你。
在银行,你会见到很多人,每时每刻都不闲着,团队的每个人都很努力。但绩效和产出就是达不到预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不是态度的问题,那大概率就是方向和方法的问题。方向如果错了,方法越正确后果反而越严重;工作不得法,怎么干都很难有好的结果。
这两种情况,在今天的银行人身上,非常常见。
很多银行人态度很端正,像牛马一样勤奋,也跟牛马一样疲惫,最后却只能挣个温饱。
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一定是努力加思考,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想真正做好一份工作,努力是标配,思考才是高配。
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日复一日地劳累着,也不愿换一种工作方式。在这个人人内卷的环境下,能从工作中脱颖而出的,永远是那些选择改变、愿意思考的人。
任何一个组织中,人员的构成都大概符合正态分布。也就是总有人需要被别人点燃,有些人就是会选择躺平,还有一些人无论在哪都可以不用扬鞭自奋蹄。
而最厉害的,一定是具有这种自燃型人格的人。哪怕是一名员工,在他心里,银行只是平台,工作是给自己做的,在平台上积累的一切,最终都是自己的财富。这就叫创业观。
他们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找到工作的动力和意义。
这种人往往不会斤斤计较自己付出的劳动,而是会以老板的思维和格局去看待自己的工作。
工作是修行,投资自我、增值自我,我们就会为自己攒下丰厚的资本和底气。我们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行动。
写在最后的话
我曾经给一位很年轻的银行高级管理者做顾问,他在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对我很有启发。
他说,可能我真的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是在为自己干,只不过客观上给银行创造了价值。
为自己干活,是一个人顶级的工作观。
少计较眼前的得失,多关注自身的成长,事事尽心尽力,看似一时吃亏,实则赢了未来。
推荐阅读: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正式上线了
扫码关注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邀请你加入我的社群
认知的不对称,会带来机会的不平等
把别人的洞察和顿悟,变成自己的基本功
我们一起取势、明道、优术
▲ 点击卡片关注“殷思源”公众号
顾问咨询 | 培训合作 | 案例撰写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