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丨 商业银行战略顾问 / 殷思源
既然已经打开了这篇文章,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你是为了什么而工作呢?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这个看上去不是问题的问题,真的困扰着很多在银行工作的同学。他们中的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工作只是为了获得生活必要的经济回报,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很多银行的同学自称“牛马”,认为自己每天都在从事着“dirtywork”。
事实上,现在的银行,逃避工作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甚至已经成为了各家银行面对的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正是需要银行的中流砥柱们愈发努力的时候,然而这种风气却逐渐淡薄。
其实,真正在工作层面付出过极大努力的人,都明白一个特别朴素的道理:养家糊口固然工作的重要理由,但绝不能是唯一的目的。工作的目的应该是提升自己的心智、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自己的人性。
很多银行的同学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该怎样才能喜欢上现在的工作?
这么问的同学,大多有一个潜台词:现在的工作我没好好干或者没干好,主要是因为我不喜欢,如果我找到喜欢的工作我肯定能做得很好。
那该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答案可能会有一点残酷,就我目光所及和见过的人,所有能让人喜欢的工作,都不是偶遇出来的,而是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换句话说,喜欢的工作靠更换和改变是无法实现的,相比之下改变自己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哪怕当下的工作,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每待一秒都是一种煎熬。怨天尤人、摸鱼摆烂也无济于事。
估计很多同学都明白了,不是要找到喜欢的工作,而是要把现在的工作做成自己喜欢的。改变不了现状,就改变心态,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一点一滴的具体开始做事,改变就会发生。
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容易让你陷入虚无、焦虑、迷茫,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投入眼前的工作,也许我们找寻的答案就在一点一滴的具体之中。
在课堂上,很多只有一面之缘的同学问我,银行喜欢什么样的员工?我经常说:没有人不喜欢积极向上的人。
想想看,在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从来不会等领导布置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就像我在讲课的时候,和同学互动,有些同学会不自觉地积极参与,有些同学则恨不得把头塞到讲义里。
我经常和银行的同学说,要警惕、远离那些不努力、不自觉甚至传播负能量的同事,如果你总盯着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自己受到影响,变得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最终蹉跎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吃亏的还是自己。
银行的工作节奏非常快,精神内耗似乎已经成为当下银行人的标配,降薪约束、绩效压榨这样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
但纵使如此,也尽量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任何工作都会有失败,有挫折,没做好,再来就是了,没必要过分自责,更没有必要太在乎别人的态度,哪怕这个人能决定你的未来。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对于烦恼,我们也应该只在意那些具体的烦恼,将那些感性的烦恼像尘埃一样轻轻拂拭掉。
比如在工作中,怎么能把这个重要客户谈下来,怎么能把这个项目推进下去,聚焦于这些具体的烦恼,会推动我们一步步去行动,去解决问题。
而如果总是想着这个重要客户谈不下来领导肯定会批评我,太丢人了,这个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我的奖金就没有了,这些就属于无意义的感性的烦恼。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这些烦恼有害无益,尽力把它们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写在最后的话
如果要追溯,“劳动是苦役”的观点来自西方社会,最早是从基督教思想起源的。在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人们是为了抵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
当然,一定也有同学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就是幸存者偏见,明明有些人,同样很努力工作,但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和尊重。
是的,一定存在这样的情况,而且可能还为数不少。但是价值观的事情,很难说有唯一正确的标准,各有各的道理。
但是,那些在工作中从未全情投入、放手一搏的同学,工作的神奇魔力,你真的一点都不想亲自验证一下吗?就算拼尽全力后依然功败垂成,至少当我们回望自己的青春,还能记得自己曾经轰轰烈烈地失败过,这样的人生你不觉得很酷么?
推荐阅读: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正式上线了
扫码关注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邀请你加入我的社群
认知的不对称,会带来机会的不平等
把别人的洞察和顿悟,变成自己的基本功
我们一起取势、明道、优术
▲ 点击卡片关注“殷思源”公众号
顾问咨询 | 培训合作 | 案例撰写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