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丨 商业银行战略顾问 / 殷思源
前几天直播的时候,有同学在评论区问:现在感觉每天都要面对很多“超纲”的难题,有时候真不知道怎么办。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中,一定有一些问题是超出我现有认知的,也就是“超纲”的问题。
那该怎么解决呢?
我问过很多人,更多的人会以为, 商业顾问解决问题应该和侦探破案差不多,面对一大堆支离破碎的线索,苦思冥想,面壁良久,然后一举拿出一个正确答案。
其实不然,实际上解决问题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再去收集线索验证或推翻假设的过程。有的时候,甚至要往复很多次。
经有一位基金经理跑去东莞的菜市场询问辣椒的价格。不是因为他要投资农业,而是要弄清楚中国就业市场的变化。
为什么辣椒和就业能扯上关系呢?
这位基金经理的思路是这样的:广东当地人不爱吃辣椒,来广东打工的人,大多来自附近的省份,像是四川、江西、湖南,他们爱吃辣椒。如果东莞菜市场的辣椒涨价,说明外来打工的人很多,那么当地的经济应该不错,就业机会也多。
看上去是不是脑回路清奇,甚至还有点别出心裁?
但是,仔细想想,那位基金经理的思路也未必是对的。
如果东莞的辣椒价格上涨,一定是因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吗?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一年辣椒减产呢?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口红卖得好,口红的生产厂家大量收购辣椒来提取色素,导致辣椒供不应求呢?
当我们想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找到很多证据,然后证明我们的观点是合理的。
但按照这种思路走,很容易一上来就被自己的观点左右。
经济学家的思路是,用“证伪法”。
首先,大大方方假设,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接下来想,如果这个命题成立,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推论都写下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一条一条检验,看看这些现象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之前的判断就是对的;如果不存在,那就要好好考虑之前的命题是不是有问题。
科学家的发现,也是如此,培根曾经把科学方法总结为下面五步,第一步观察;第二步提出假设;第三步用这个假设做出一个预言;第四步,用实验验证预言是否成真;第五步分析结果,看假设是否成立。
你看,科学家、经济学者,所有这些聪明人,他们的方法论是相通的。我们以为他们在做的是一道填空题,而他们以假设为驱动,把填空题简化为一系列的判断题。
早一点拿出一个答案,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明明知道这个答案未必正确,你会带着实验的心态去检验它,这就是胡适先生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我经常是在提出答案之后,再谨防自己陷入执念,紧紧抓着假设和解决方案不放,拼命确认它,忽略不同的信息和声音。当坦然地接受可能被证伪的现实,你反而能够更容易找到事实的真相。
大胆假设之后,就是小心求证了。
我曾经看过一段麦肯锡公司内部的对话。
一位新入职的员工问一位资深的合伙人,到底麦肯锡的管理顾问是什么?那位前辈告诉他,我们是问题解决者。新人接着问,我们能解决一切问题吗?前辈说,我们的目标是为一切问题提供现阶段的最佳解法。如果给我们三个月的时间,我们还是搞不清楚一个问题,那么,也没有其他人或机构可以搞清楚。这就是我们的自信。
拿我自己来说,当遇到明显“超纲”的知识时,我最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和三、五个专家聊。
千万别不好意思,没有傻问题。我经常一开始就跟专家讲,我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完全是个外行,然后尽量多问问题。
为什么要找三五位专家呢?这里是个要点。访谈完三五位专家后,你要去对照他们的回答,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那些共同点,就是你需要知道的,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入门知识。
这个和我们想象中的学习不太一样,我们总觉得,那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新知才是有价值的。实际上,把不同人的观点放在一起印证,找到重叠的部分,那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多了解的。
写在最后的话
其实,无论是经济学家、科学家还是商业顾问,都是真实、普通的一个人,他们也没有超能力,之所以多知道一点点,可能就是在勤奋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了一些高效的方法。
就我自己而言,遇到问题时,放下想要一步到位拿出答案的妄念,尽早给出一个答案,验证这个假设,作为发现真相的驱动力。
然后,尊重事实,掌握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方法,同时在平时有意积累常识。这些知识越多,你的判断就越准确。
最后,以坚实的逻辑去论证我的结论。
这就是我这么多年的工作心法,和你分享。
推荐阅读: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正式上线了
扫码关注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邀请你加入我的社群
认知的不对称,会带来机会的不平等
把别人的洞察和顿悟,变成自己的基本功
我们一起取势、明道、优术
▲ 点击卡片关注“殷思源”公众号
顾问咨询 | 培训合作 | 案例撰写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