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丨 商业银行战略顾问 / 殷思源
最近,一直在不停地出差,见了很多人。
好多同学告诉我,对现在的生活不太满意,觉得缺少意义感。
是的,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事实上,员工感受不到工作意义,这件事已经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管理的头号难题。
是巧合,还是不谋而合?
坦白讲,作为很多银行的顾问我也深有同感。意义感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员工离职的第一诱因。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了?
失去工作意义之后,最后的表现,很有可能就是员工变得很佛系。“我没有追求。我打工就是为了挣钱。我会做好手头的活儿,但别和我说那些没用的。”这种情况下,想要激励他们真的是无从下手。
为什么会这样?又该怎么办?
说起缺少工作的意义感,估计你的第一直觉一定是,问题出在员工在自己身上。毕竟企业为了增加员工的意义感,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绞尽了脑汁。
比如各种劳动技能竞赛、OKR、评先评优,本质上都是为了增加员工工作的意义感。
但是,今天,很多前提好像都发生了变化。
以银行为例,过去一个人刚刚入职,就想着怎样走出柜台,去做营销,当管理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自己的价值,还能赚到更多的收入。
不仅是银行,大多数职业社会的认可度都很高,比如医生、产业工人、教师、军人等等,大家的社会价值不言自明,只是敬业程度有所差异。
但是现如今,很多职业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分工更为复杂,评价体系变得差异很大。就拿程序员为例,怎样评价谁的水平高?也许业内都知道,但行业内根本没有标准。
甚至很多岗位,工作成果都无法量化,自己的贡献和团队合并在一起,这就会让社会评价标准进一步变得困难。
— 2 —
其实,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一定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在意的东西都不一样。
但中心思想,一定是借助主动行为的力量,去搭建个人职业和社会意义之间的桥梁。
比如,弥补某些职业和社会评价体系之间的空隙,让行业、企业和职业都变得更透明。
很多公司都在用OKR,但有些效果好,有些效果就不那么好。原因出在哪里?
我发现,很多公司的OKR只有企业的目标,而忽视了个人目标。但是,个人目标才是短时间能够激发一个人付诸行动的源动力。这才是工作的意义。
写在最后的话
读完今天的文章,也许你会对“佛系”员工有了新的认识,也许你会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意义。但无论怎样,都应该正视,员工正在逐渐缺少工作意义这个现象。
缺少工作意义的本质,很可能是有些职业在短期内变得超级繁荣,但是社会对这些职业的评价共识还没形成。
比如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运营,分工非常复杂。每个岗位的意义,内行都懂,但是外行会觉得,互联网公司都是程序员的功劳。这就让其他岗位的员工无法得到社会的积极评价,他们就更容易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
而要想重塑工作的意义,对于企业,对于管理者来说,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阅读: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正式上线了
扫码关注 “殷思源·银行学习圈”
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邀请你加入我的社群
认知的不对称,会带来机会的不平等
把别人的洞察和顿悟,变成自己的基本功
我们一起取势、明道、优术
▲ 点击卡片关注“殷思源”公众号
顾问咨询 | 培训合作 | 案例撰写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