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山下,两幢民宿倚山而立。放眼望去,满山毛竹连绵起伏、无边无际,似浩瀚的竹海。竹林簇拥,民宿几近围合;一座长形凉亭如舟楫游弋竹海之中。山涧溪水傍着民宿流淌,似飘逸的缎带将翠竹、山舍萦绕。这儿就是我纳凉避暑之处。
(百丈山麓 清凉民宿)
这几年,每当盛夏之际,我和家人总是去往奉新县百丈山寻觅清凉。记得初去百丈山那年,我自驾“坐骑”过甘坊乡后,一座山峰突兀而起,恍如天门壁立,高耸天地之间。望着铺天盖地、迎面而来而来的大山,我不禁自问:路在何方?当然,路在脚下,就在绵延起伏的重山峻岭之中。尽管山路险峻,盘旋而上,急弯处直逼90度,可“青山入云端,百丈有清凉;何惧危峦险,盛夏觅秋霜”!
盘山险路约10几公里。车过涂家村,就是“百丈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中心。这里地势平坦开阔,犹如山中盆地。眼帘中,有山民耕耘的田野,长势喜人的稻荷,还有游客中心前的宽阔广场。民宿就在游客中心一侧10余米处。掏出手机测量海拔高度,近800米。果然是清凉之地!
(山中盆地 开阔平坦) (拍摄:万华)
每当夜幕降临,游客中心广场人声鼎沸,很是热闹,人流多是来此避暑的城里人。好几辆房车停靠一旁,一位正在喝茶的房车主人对我说,他是开着房车、带着家人寻觅纳凉处,最终选择了百丈山!
广场上,一座竖立的石碑尤为醒目,碑面镌刻两行红色字体的诗句: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如此手笔,气魄宏大,作诗者绝非等闲之辈。果不其然,诗的作者乃一代帝王——唐宣宗李忱。
AI告诉我,当年李忱因避灾祸,出家来到位于百丈山的百丈禅寺。碑石镌刻的诗句出自李忱所作《七律.百丈山》。虽说彼时乃小弥沙,可流溢而出的却是执掌山河者的磅礴大气。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小沙弥对百丈山景观与气候的描述: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从数千里之外的长安来到江南西道的大山之中,虽说一北一南风光气候迥然不同。可李忱即刻陶醉于百丈山清幽美丽、四季如春的风光,也惬意于酷暑之时的清凉。诗句蕴含着对避暑胜地——百丈山的向往和留恋。在李忱眼中,百丈山就是“仙峰、灵境”。
能将皇帝吸引的百丈山,清凉、清澈、清新自不在话下。一国之君钟情的仙峰灵境,在我等草民眼中,即便不是圣贤之地,也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
(仙峰锦绣 百丈清凉) (拍摄:万华)
步一代君王的后尘,我们来到百丈山,走进了竹海中的民宿。这家民宿的老板姓邱,大家称他小邱;老板娘兰姓,人称小兰。非常淳朴、热情,生于、长于百丈山的一对夫妇。
小邱对我说,山庄还没有命名,能否帮忙取个恰如其分的名称?
我回答道:一代君王将百丈山称作“仙峰灵境”,而“仙峰灵境”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你的民宿恰似仙居“丹丘”。民宿在竹林之中,“丹丘”之丘与你姓氏谐音。民宿就称“竹海丹邱” 吧!
(严冬三春秀 酷暑六月寒)
另一位客人建议民宿取名为“竹海邱兰”。“邱”与“兰”是民宿老板夫妇的姓氏,“兰”也为兰花,有芬芳之意。此名称既接地气,也优雅别致!
老板小邱原打算将民宿称为“竹林邱家”,可民宿客人多认为这个名称落俗套。小邱是个聪明人,客人的建议在他心中自会反复比对、不断思考,最终落笔还取决于他托腮而思的结论。三年了,山庄名称还在小邱的思索之中!在名称未定前,我暂且称小邱的民宿为“竹海丹邱”。
(竹海丹邱 百丈山中) (拍摄:万华)
避暑“竹海丹邱”,除享受清凉外,还免去了灶台前、案板旁不尽繁琐的烹饪之辛劳。由此,也就有了大把休闲时光。可兴趣不同者,休闲的取向不尽相同。有偏好品茶、聊天、搓麻将的,也有喜爱游览、下棋、敲键盘的。
(民宿悠闲 麻将桌前) (拍摄:万华)
对我而言,游览在先,首先瞄准的目标就是千年古刹百丈禅寺。初到百丈山的那年,我隔三岔五地步入寺院探古寻幽。由此,我知晓了百丈寺所以尊为禅宗祖庭,在于制定了禅宗寺院僧众的规则,其核心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就是名扬天下的“百丈立清规”!我还知晓了怀海大师创立的百丈寺,在禅宗五家七宗的地位和声望!
(探古寻幽 佛光千年)
寻幽古刹,我还了解到,在百丈清规确立之前,僧人用膳的模式是化缘。清规立后,僧人不再托钵化缘,而是聚集一堂用膳。那天,我有幸在百丈寺用斋饭,体验了一番寺院僧人的生活点滴。
在百丈山,迎着拂面而来的清新山风,我和家人先后拜谒祖师塔,观瀑犀牛潭,探秘董西岭,寻觅潦河源。一路走来,览景、观云、听水、登山......
(2024年10月22日初稿於洪城)